一個看似喜大普奔的消息——電影票降價了,。
據報道,,《“騙騙”喜歡你》和《火鍋藝術家》兩部喜劇電影,均已向院線、影城發(fā)布影片調整結算標準的通知,,自1月1日起,,數字2D版本結算標準統(tǒng)一調整為19.9元/人次。
“沒想到現(xiàn)在19.9元就能看一場電影了,,挺意外的,。”有觀眾驚呼,。與此同時,,話題“19.9元的電影票回來了”也順理成章地沖上熱搜。
貓眼研究院發(fā)布的《2024中國電影市場數據洞察》顯示,,電影平均票價連續(xù)四年超過40元,。2022年以來,電影平均票價一直處在超過42元的高位,。此次,,看到19.9元的票價,對于觀眾而言,,應該算得上是一種驚喜,。
不過,有些觀眾也并不領情,。有人說,,19.9元票價的座位觀影體驗不理想,有人說,,只有兩部電影降價遠遠不夠,。更有人直言,懷念2015年,,那時電影特價票只要9.9元,,還能買9.9元的爆米花套餐!
觀眾苦高票價久矣,?!捌眱r高”一直排在阻止觀眾進影院因素的高位。而這次兩部電影的調價策略,,顯然是片方瞄準下沉市場的一次主動讓利行為,。因為兩部電影都屬喜劇類型,市場的主力調性偏下沉,,調低(結算)價格有利于降低觀眾觀影成本。用低價換取更多觀眾進場,,從而提升最終總票房,,這不失為一種聰明的市場策略。當然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來檢驗,。
主動降低票價,,也可視為片方的自救行為。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425億元的總票房體量與2015年相當,,同比上年下降23%。而與觀影人次減少形成反差的是,,銀幕數卻連年增加,。2014年,國內銀幕數剛過2.6萬張,,但到了2024年,,當電影行業(yè)疲態(tài)盡顯時,銀幕數卻邁過8萬張大關,。
供需失衡之下,,人們的娛樂方式又更加多元,尤其是流媒體和手機短視頻,,更對觀影消費形成較大沖擊,。
有網友就調侃:“9.9元我都不看,但是要是9.9元買一天的會員,,我就看,。”置身這樣的娛樂生態(tài),,加之從前那種“大IP+流量”的爆款模式又不靈了,,電影業(yè)不景氣,就不是一件多么意外的事,。
面對不景氣的市場,,讓電影票價降下來,是一種策略,,或許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片方和影院的利益博弈,也是對觀眾觀影心理的一種重塑,?!捌眱r戰(zhàn)”能不能請回更多的觀眾,降價能否救得了電影市場,,目前來說,,都只能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無論如何,,讓觀眾重新看到19.9元的電影票價,,釋放了業(yè)界對于觀眾的某種誠意,。但更大的誠意,恐怕還得體現(xiàn)于生產更多更高品質的電影,。
低票價不等于低品質,,低票價不等于低體驗。在通過降價吸引更多新觀眾的同時,,從業(yè)者還需不斷提升自身的市場責任,,讓電影產品實現(xiàn)更大的藝術價值,和時代產生更大的共鳴,,這樣才能增強觀眾對電影的黏性,,實現(xiàn)票房與觀眾的良性互動。
有網友說得非常直白:“我是舍不得那將近50元的電影票錢嗎,?我是不想花了錢,,又花了時間,卻看到一部爛片而已,!”持這種想法的觀眾恐怕不在少數,。因此,降價是好的,,也一定有用,,但更有用、更持久的做法恐怕是,,從業(yè)者還得在電影制作,、電影品質上下“笨”功夫。好電影多了,,觀眾自然會回到電影院來,。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