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互動:電影難以表現(xiàn)之處,,是文學開始之處

  來源:文匯報嚴鋒2017-09-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即使是在追求互動性的新媒體時代,,文學也找到了新的生命力,。游戲的確比電影能帶來更多玩家的選擇,,但文學的奇妙之處就在于能提供更高層次的互動———想象的互動,。

想象的互動:電影難以表現(xiàn)之處,,是文學開始之處

《荷馬史詩·奧德賽》

當電影和視覺文化讓人的想象力退化,,文學用語言重建人與世界的關系。因此,,文學將永遠具有生命力,。

小說比電影的優(yōu)勢在哪里?電影在哪些地方比不過小說,?這是時代的重大問題,,更是對我所在的中文系師生們生死相關的問題。

每一個時代都有這個時代的核心主導藝術樣式和載體,,我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小說在19世紀的西方發(fā)展到巔峰,到了20世紀,,電影的風頭顯然蓋過了小說,,成為最強勢的藝術媒介。電影一出現(xiàn),,人們就預言它會讓小說退出舞臺,。2003年我在芝加哥大學教一門“中國1990年代的文學與社會”的課,11個人選修,,其中9個是研究電影的,。美國大學里專門研究文學的人越來越少,連研究著作都難以出版,,只好把文學的課題拼命往“文化”上靠,。

電影不可抵擋的魅力,其實用一句俗話就能概括:百聞不如一見,。人所有的感覺器官中,,視覺的沖擊力最為強勁。因為從進化的角度,,視覺與人類的生存最密切相關,。在原始的叢林里,最決定我們前輩生死的,,是視覺,,這個本能已經(jīng)刻寫在我們的基因里,即使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一個對這些本能不那么需要的時代———因為基因的變異需要漫長的時間,。

想象的互動:電影難以表現(xiàn)之處,,是文學開始之處

《傲慢與偏見》

但是,電影/視覺最強勢的地方,,也就是它最弱的短板,。這其實也很好理解。本能最強大,,但本能也是最盲目的和最底層的,。在本能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理性,,以及理性的表達,,雖然看上去抽象,、脆弱而枯燥,但卻是人類不斷提升的關鍵,。

舉幾個例子:

電影崛起的最大動力是視覺性,,但這個動力已經(jīng)衰竭,無論藝術片還是商業(yè)片,。

電影最大的軟肋是交互性,,因為電影有很強的線性,你沒法在電影院里暫停,、跳轉,,而這方面游戲是強項。

電影最大的限制是3小時長度,,以往的大師們?yōu)榇藝I心瀝血,,戴著腳鐐跳舞,避短揚長,,甚至化短為長,,令人欽佩。但是,,局限依然是局限,。有多少小說改編成電影不會遭受信息損耗的?而新的藝術媒介提供了更廣闊的時空,。

電影最大的魅力是沉浸感,,幾乎借此完勝文學。但是,,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遠比電影更有沉浸感的藝術媒介,,你可以走進去,這就是VR,。

換句話說,,電影這個媒介,正是因為它的先天不足而正在遇到比電影更新的媒介的挑戰(zhàn),。

想象的互動:電影難以表現(xiàn)之處,,是文學開始之處

《長恨歌》

那么文學又有什么長處?

19世紀,,著名畫家特納參觀新發(fā)明的攝影展覽后,,長嘆一聲:繪畫完蛋了。但繪畫沒有完蛋,,而是通過塞尚等走向了一條非常不同的道路,,抽象與主觀的道路。20世紀,托爾斯泰看到攝影機后,,感嘆文學將從此改變,。但文學沒有完蛋,文學在逼真再現(xiàn)世界方面無法與電影競爭,,就更加注重開拓內(nèi)心世界,,以及幻想世界。

王安憶說過,,電影和視覺文化讓人的想象力退化,,文學用語言重建人與世界的關系。美國文學批評家卡米拉·艾略特說“好書難成好電影”,。文學經(jīng)典電影化的困難堪稱有目共睹,。困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讀者長期以來閱讀經(jīng)典小說時在頭腦中形成的人物形象,與屏幕上視覺形象的嚴重不符,。其實這不能怪導演和演員,,這是影視的原罪,文學的榮光,。

當年魯迅就曾經(jīng)在《論照相之類》中對梅蘭芳的“黛玉葬花”有過酷評:“我在先只讀過《紅樓夢》,,沒有看見‘黛玉葬花’的照片的時候,是萬料不到黛玉的眼睛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的,。我以為她該是一副瘦削的癆病臉,現(xiàn)在才知道她有些福相,,也象一個麻姑,。”現(xiàn)在人會覺得魯迅太刻薄,,對國粹京劇和梅蘭芳本人有偏見,。但是換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是一個作家對視覺表演藝術的不屑,,對自己老本行的驕傲,,也可以說是一個《紅樓夢》粉絲對自己偶像的忠誠。

梅蘭芳自己也談到紅樓戲難演:“前清光緒年間,,北京只有票友們排過紅樓戲,。那時票房的組織還沒有后來那么普遍發(fā)展。著名的有兩個票房,,一個在西城,,叫‘翠峰庵’,名角如劉鴻聲……他們排過‘葬花’和‘摔玉’,。陳子芳扮黛玉,。他的扮相是梳大頭穿帔,,如同花園贈金一類的小姐的打扮……每逢黛玉出場,臺下往往起哄,。甚至于滿堂來個敞笑,。觀眾認為這不是理想的林黛玉……可是內(nèi)行看了這種情形,對于排紅樓戲便有了戒心,。”

荷馬史詩中寫海倫的美,,就說那些特洛伊德高望重的長老,,本來對這個給他們帶來深重災難的女子充滿怨念,但是他們在城頭一看到海倫,,就覺得為她打一仗也是值得的,。再看看電影《特洛伊》中的海倫,那簡直就是五大三粗啊,。

我是個金庸武俠小說迷,,但每次我看所謂的武俠電影里那些大俠們的死纏爛打,貼身肉搏,,氣度全無,,猶如街頭混混,都是無比失落,。武俠小說是最需要打開人的想象力讓人飛翔的,,但這想象力投射建構的對象,一旦轉換為銀幕上的具象,,就立刻跌落塵埃,,猥瑣暗淡。這可以稱為武俠神髓的不可視化,。

麥克盧漢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文化概念:低分辨率和高分辨率,。他認為文字相對于電影而言,屬于低分辨率,。低分辨率在這里不是貶義詞,,文學的低分辨,就像中國傳統(tǒng)畫的留白和寫意,,為欣賞者的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屏幕的形象固然直觀生動鮮明,但語言創(chuàng)造的形象卻更含蓄,,更靈活,,更能激活個體的想象力?!皣聡摗币宦?,需要多少高的比特率,、采樣位數(shù)和采樣率才能表現(xiàn)?“吹彈得破”四個字,,要用多高的分辨率才能表現(xiàn),?

那些電影難以表現(xiàn)之處,就是小說開始的地方,。

即使是在追求互動性的新媒體時代,,文學也找到了新的生命力。當傳統(tǒng)藝術中被壓抑的交互性被技術激活釋放,,成為人民群眾越來越大的渴望,,缺乏交互性就會成為藝術的軟肋。游戲的確比電影能帶來更多玩家的選擇,,但文學的奇妙之處就在于能提供更高層次的互動———想象的互動,。

文學不死,只是轉型,。人類有一種傾向,,就是喜歡把自己常用的一切媒介、符號和工具美學化,、藝術化,,也就是升華———用哲學的說法,就是異化,。比如聲音就升華成音樂,,圖像就升華成美術,哪怕是最實用的手機,,也會不斷增加超功利的審美因素,。那么,只要人類還使用語言,,也就還會不斷地升華語言,,把語言藝術化,也就是文學化,。電影電視的出現(xiàn),,反而讓文學變得更加純粹,并將繼續(xù)成為影視,、游戲,、VR的靈魂。外殼可換,,靈魂不滅,。

(作者嚴鋒,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輯:李月)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