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性教材真的會嚇到孩子嗎? 學生:小題大做

  來源:新京報王遠征,王佳琳 ,方怡君2017-03-20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3月初,,杭州一個小學生媽媽在看過《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節(jié)選了低年級教材個別頁、個別插畫出現(xiàn)的生殖器官、性交等內容,,發(fā)微博質疑教材"尺度太大",。

有人認為,,兒童性教材中出現(xiàn)性器官的圖片和詞匯尺度過大,。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3月初,杭州一個小學生媽媽在看過《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節(jié)選了低年級教材個別頁,、個別插畫出現(xiàn)的生殖器官、性交等內容,,發(fā)微博質疑教材"尺度太大",。經(jīng)由網(wǎng)絡炒作,,這一話題迅速成為網(wǎng)上焦點。教材的主編,、北師大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利以及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也因此被推上風口浪尖,。

此次被質疑的教材是否真的尺度過大?類似的性教材真的會嚇到孩子嗎?學校在使用這些教材時會如何把握尺度?就這些問題,記者實地走訪了幾所已開設性教育課程多年的學校,,了解學校,、老師、家長,、學生的真實感受,。

民 辦 校案例

10年實踐家長、學生皆受益

大興區(qū)行知學校

探訪時間:3月14日下午

學校實踐:將性教育納入校本課程

使用教材:《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

教材 開課前先了解家長意見

據(jù)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介紹,,目前《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已在北京市18所民辦打工子弟學校作為性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教學材料使用,。3月14日,記者前往其中的一所實驗校--大興區(qū)行知學校實地走訪,。

" 如此斷章取義地否定一套教材,,這不公平。"大興區(qū)行知學校六年級學生家長賈女士對記者說道,。前幾天,,兒子回家告訴她,,學校最近"火"了,,原因是學校校本課程里使用的一套教材--《珍愛生命--小學生性健康教育讀本》。這本從孩子一年級入學就開始使用的教材,,最近突然在網(wǎng)絡上"爆紅",,原因是因為"尺度大"。

朱先生的兒子與賈女士的兒子同是該校六年級的學生,,孩子們都使用了這套教材,,他也從未聽說過學校里有家長反對這套教材。朱先生說,,開始使用教材前,,學校就邀請家長到校,由北師大的研究生給家長培訓,,讓家長了解兒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識,,并了解家長對課程有什么意見。

" 現(xiàn)在八九歲的孩子,,比我們80后家長成熟多了,。"賈女士說,學校即便不講,,孩子獲取性知識的途徑也有好多,。"告訴孩子正確的知識,,更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不是比他們去網(wǎng)上搜些真假難辨的知識好多了嗎?"

課程 學生反饋是教材改進的重要參考

作為一名參與教材實驗的一線教學教師,,從2011年起,,李明整整陪著這套教材走了5年多。她是大興區(qū)行知學校的英語老師,,同時兼任這套教材的授課教師,。

大興區(qū)行知學校校長沈桂香很支持在學校開設兒童性教育課程,早在2007年,,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就已在這所學校的一年級進行性教育教學實踐,。目前學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總共23個教學班都開設這門課程。

因師資緊張,,學校沒法為這門校本課程設立專任教師,,只能由其他科目的老師兼任。目前該校有10至12位老師都教過這門課,,所有上課教師都要接受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的培訓,。

" 這套教材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每個年級分上,、下冊,,每個學期六課時,一周一節(jié)課,。"李明全程參與了教材最初實驗的階段,。雖說一周就占一課時,但那時她幾乎一周的課余時間,,都在為這一節(jié)課服務,。

當時上課前,包括該教材的主編,、北師大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教授劉文利在內的課題組專家,、組員,要先與任課老師就課程進行研討,。之后,,任課教師要將電子版教案發(fā)給項目組,在專家的指導下,,對教案進行第一輪修改,。之后,老師才能拿著修改好的教案開始講第一節(jié)課,。正式開課時項目組還會對上課情況全程錄像,,錄像內容會再次討論,對課堂講授內容進一步斟酌,,以便進一步完善課程內容,。之后,,任課教師還要進行課后的反饋并書寫教學反思發(fā)給項目組。

李明說,,教材中的每一節(jié)課都是學校老師在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專家以及組員的共同研究下,,經(jīng)過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摳"出來的。從使用至今,,教材進行過多次修訂,、審核,吸收了老師,、家長,,乃至學生的意見。課程講授結束,,學生都會進行單獨訪談,,學生訪談意見也是教材改進的重要參考。

教師 通過培訓先"脫敏"

吳玲是學校的數(shù)學老師,,日常也兼任性健康教育課程授課,。她參加過在北師大舉行的針對這套教材的授課教師集體培訓,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培訓的第一課就是讓教師"脫敏",。

她回憶說,劉文利會讓老師們分組,,之后讓大家寫出自己平時所知的描述性生殖器官的全部詞匯,。之后,劉文利會帶大家讀出正確的性生殖器官的學名,。開始時,,大家都不好意思大聲讀,。但慢慢地,,當老師可以面向這么多人,大聲讀出這些詞匯時,,"脫敏"也就初步完成了,。

隨著參與學校的增加,性健康教育課程老師有更多交流伙伴,。培訓中,,老師們還要根據(jù)自己即將要教授的年級,選擇對應的課程,,進行集體備課,。每個小組的每個人都要上臺試講一節(jié)課,之后還要評課,。"同一節(jié)課會有兩個老師分別試講,,老師們就可以對比兩人所講內容,,進行分析、點評",,吳玲說,。

學生 大人們有點小題大做

在看到網(wǎng)上流傳的二年級下冊"人的誕生"一節(jié)中關于性交的圖片時,一位六年級學生表示,,他聽說這套教材最近引起爭論,,不過他自己在學習時并沒覺得這套教材有不妥,更談不上覺得這是在教他們"學壞",。

對低年級孩子而言,,學習此讀本時的表現(xiàn)與學習其他課程并沒有太大差異。一位接受采訪的大興行知學校三年級男生說,,去年自己學習這套教材時并沒有覺得尺度很大,,因為在學前班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和他講過類似內容,。

一位六年級的男生則表示,,剛開始是有那么一點兒難為情,但當老師在課堂上很大方地給全班同學講課時,,難為情的感覺就沒有了,。一位受訪的六年級女生認為,課程里面的內容,,越是年紀小,,越不覺得害羞。她一直不覺得學校開這門課程有什么問題,,對于這次網(wǎng)上的討論,,她認為是大人們在"小題大做"。

在校長沈桂香看來,,"學校10年的實踐證明,,該課程對孩子和家長的幫助非常大,他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沈桂香說,,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接受了這種科學認識,有助于讓他們懂得怎么保護自己,,了解母親十月懷胎的辛苦,,學會珍愛生命和感恩。在她看來,,孩子從教材中知道了自己作為兒童,,有受保護的權利;也從課程中知道了珍惜友誼、同學之間如何相處,、交往,,這些都體現(xiàn)在孩子們日常行為和精神面貌中,。

與此同時,課程也讓家長對于自己在孩子成長中應該肩負的責任有了更多認識,,特別是在尊重并傾聽孩子方面,,家長有了很多提升,也拉近了親子關系,。

公 辦 校案例

學校,、家長多方協(xié)力開展性教育

朝陽區(qū)某不愿具名的公辦學校

使用教材:學校老師自主研發(fā)教案

老師自主研發(fā)性教育課程

" 紅色標簽代表別人不能觸碰的部位,黃色標簽代表只能給一部分人碰,,綠色標簽代表別人可以碰,,請每位同學將這些標簽貼到空白小人的身體上。" 這是朝陽區(qū)某公辦校性教育課的一角,。學生正在通過貼紅黃綠標簽的方式,,了解與其他同學身體接觸時的界限。

從2010年起,,這所學校就開始將性教育納入了校本課程,,課程貫穿一到六年級,每學期兩個課時,。

據(jù)了解,,小學六年的性教育課程安排循序漸進、互相關聯(lián),。一年級的教學主題是"我從哪里來?"主要教學生認識身體的各個器官;二到三年級,,主題為"身體的紅綠燈",通過了解不同人對不同部位的定義,,知道彼此身體的界限;四年級,,主要講"交往的界限",這個階段開始滲透防范性騷擾教育,,包括語言,、肢體、心理三個層面;五到六年級,,主題為"魅力男士女士",,講解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變化,,幫助孩子正確了解自己,,建立自信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記者了解到,,現(xiàn)在的課程內容體系是老師自主研發(fā)的成果,。實際教學過程中,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堂反饋,,不斷調整授課內容,,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

而且,性教育課被學校劃歸為研究型課程類別,,每節(jié)課都會錄音錄像,,老師們會在課后回看錄像,觀察學生反饋,。剛開始老師會比較謹慎,,講的內容相對較淺,后來會結合每個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一點點嘗試,,深化教學內容。

謹慎的授課態(tài)度也體現(xiàn)在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上,。因為性教育課除了對教學內容,、教師水平提出要求外,老師講課的態(tài)度也很關鍵,。該校性教育課目前由心理老師兼任,,老師們會提前一起備課,把控好教學尺度,。

邀家長走進性教育課堂

當家長走進性教育的課堂,,會擦出什么樣的火花?

在學校一年級"我從哪里來?"主題的性教育課堂上,老師請來了班上的幾位家長代表,。

該校低年級段的性教育課上,,老師的授課內容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是如何通過精子、卵子的結合形成一個受精卵到經(jīng)過十個月的胚胎發(fā)育并最終脫離母體,。除了老師教授的內容外,,學校還邀請了媽媽代表走進課堂,自己懷胎十月的經(jīng)歷和感受,。

聽完媽媽的,,孩子們都很感動,這個過程拉近了父母和孩子間的關系,,學生也懂得了生命的來之不易,,這也讓感恩教育、生命教育更加容易被孩子接受,。這個過程也讓家長對性教育的認識煥然一新,,明白性教育除了涉及性知識外,還包含生理心理教育,、愛和責任的教育等,,是綜合性教育。

學校也在對父母的知識培訓上下足工夫。學校負責人認為,,中國的部分父母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加上自身專業(yè)度有限,,很容易按照過來人的身份去解讀,而性教育對專業(yè)度要求很高,。

據(jù)悉,,該校希望通過購買第三方機構服務的形式,邀請相關專業(yè)的專家對家長進行通識培訓,。

家長對孩子的性教育"個體教學",,要大大難于課堂"群體教學"。課堂上能大大方方說出來的問題,,面對自己的親生孩子,,有時就張不開嘴。課堂的氛圍很重要,。在學生一起學習時,,可以運用表演式、互動式等多種方式學習,,學生可以通過場景的模擬,,提高防御性侵等危害行為的意識,而這個教育往往在家庭中難以開展,。--李明,,大興區(qū)行知學校老師

目前,我國中小學性教育仍處在探索期,,性教育的開展充滿了曲折,。性教育領域是需要專業(yè)支持和長期學習積淀的過程。在公辦校內推動困難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是社會大環(huán)境;其次是師資,,最后是公辦學校的課時限制。

--朝陽區(qū)某公辦學校老師

焦點回應

教材中出現(xiàn)生殖器官,、性交等詞匯是否就意味著尺度太大?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怎樣的性教育內容?針對此次圍繞性教材引發(fā)的焦點問題,,記者采訪了一線教學老師,聽聽他們對此的看法,。

焦點1 兒童性教育是不是就性論性?

一提到兒童性教育,,很多成年人的理解會比較狹隘。但一套好的性教材應該集性教育和生活教育于一體,。性教育的目的,,是教會孩子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及自己的生理特征,,從而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除此以外,還包括人際交往,、社會關系,、衛(wèi)生常識等生活教育內容

據(jù)北師大兒童性教育課題組介紹,教材依據(jù)《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相關內容要求和2009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發(fā)布的《國際性教育技術指導綱要》的六個關鍵概念,,設計了家庭與朋友,、生活與技能、性別與權利,、身體發(fā)育,、性與健康行為和性與生殖健康六個單元。伴隨年齡的變化,,每年六個單元下設的內容會有所不同,,涉及兒童性發(fā)展的各個方面。

吳玲說,,教材中關于自我保護的內容,,并不僅是預防性侵的內容。在低年級教材中,,要求孩子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要知道父母電話和家庭住址,以及要學會尋求幫助等等,。

借助課程,,很多對兒童生活中行為規(guī)范、人格培養(yǎng)的內容,,也都可以融入其中,,比如不說臟話。在給孩子講述人的誕生的過程中,,她會告訴孩子,,絕大多數(shù)人的誕生,都是經(jīng)過母親的陰道,,因此對母親要感恩,,不能用侮辱母親的話去罵人。吳玲說,,借助這些生活中的情況,,她所講的生殖器官課進展很順利。

焦點2 五年級就學月經(jīng)是否太早?

在此前引發(fā)爭論的那套教材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中,,介紹了月經(jīng),、遺精及自慰等知識。在網(wǎng)上爭論中,,有人認為五年級就談這個話題有些太早,。

吳玲說,自己不久前曾受邀到海淀區(qū)中關村一所知名小學為那里的孩子講了一節(jié)有關月經(jīng)的課程,而且這節(jié)課是男女混班上課,。上課之前,,我首先對這個班級的男生說:你們很幸運,可以有機會與女同學一起了解女性生理方面的知識,,而倒退到吳老師上小學的年代,,都沒有這樣的機會。作為男生,,你很有必要了解這方面的知識?,F(xiàn)在,你是母親的兒子;將來,,你將是別人的男朋友;再后來,,你將是自己妻子的丈夫;未來還可能是女兒的父親。你很有必要了解這個知識,,這樣你就會知道怎么呵護女性,、理解女性。

那節(jié)課結束后,,那所小學的班主任就將孩子的反饋傳給吳玲:有的男生說,,以后媽媽例假時,不讓媽媽干活;媽媽發(fā)脾氣,,要理解媽媽,。課上,吳玲還提出問題:如果萬一男生發(fā)現(xiàn)女生月經(jīng)弄臟褲子,,應該怎么辦?有男生回答,,他會悄悄告訴另外一個女生,讓她去提醒她,。"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學會了彼此尊重。"吳玲說,,這節(jié)課讓那所學校老師對于兒童性教育的認知也有所改觀,。

李明認為,現(xiàn)在的孩子由于營養(yǎng)過剩等問題,,有的男生,、女生在四年級或五年級已出現(xiàn)了青春期的表現(xiàn)。五年級提早告訴他們青春期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是為了在問題到來時,,不讓孩子過度恐慌,包括教材中介紹自慰,,也是作為一種普及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慰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絕對不是一種罪惡的行為,,一定頻度內的自慰行為不需要防治,更不必成為心理負擔,。如果有自慰的情況,,怎樣正確去做這件事,比如要注意在私密的空間,,要洗凈雙手等等,。

(編輯:愛娣)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