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進口渠道增加和技術進步,,車厘子的價格大幅下降,讓消費者直呼實現了車厘子自由,。與此同時,,“吃5顆車厘子會導致氫氰酸中毒”的說法也在網上流傳開來,讓人不禁擔心,,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吃車厘子了,?最新一期的“科學”流言榜揭曉,帶你一起了解真相,!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qū)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fā)布。
流言
可持續(xù)吃奧司他韋預防流感
真相:一直以來,,奧司他韋被認為是抗擊流感的“神藥”,,因此有人覺得可以持續(xù)服用奧司他韋預防流感。但,,這種說法并不夠嚴謹,。
奧司他韋是常用的抗流感藥物,主要是抑制病毒從被感染的細胞中釋放,,減少病毒擴散,。患流感時服用奧司他韋通常不會耐藥,,但適應癥把握不合理,,導致藥物大量使用,、不合理使用,也會出現藥物耐用,。
奧司他韋可以用于預防流感的發(fā)生,,一般是在接觸流感患者48小時以內使用,每天一次,,用藥一周,,同時要根據服用者的腎功能來調整劑量。一旦停服,,預防作用就不會再持續(xù),。而整個流感季會持續(xù)幾個月之久,在此期間,,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流感的密接者,,讓每個人都天天吃奧司他韋來預防流感,顯然不現實也不靠譜,。因此,,不建議用長期服藥這種方式來預防流感。
此外,,奧司他韋是針對流感病毒的藥物,,對于非流感病毒感染無效。一般情況下,,長期服用奧司他韋預防流感沒有必要,,畢竟長期服用藥物,還可能會帶來更多的用藥安全風險,。比如惡心,、嘔吐、精神狀態(tài)改變等,,都是奧司他韋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應該特別注意。
預防流感的好方法有很多,,例如每年在流感季來臨前注射流感疫苗,激活人體免疫系統(tǒng)對于流感的抵抗力,,是能夠減少發(fā)生重癥流感風險的更有效手段,。除此之外,積極加強運動鍛煉,,在人口密集的場所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勤通風的健康衛(wèi)生習慣,,也是能夠有效減少病毒傳播,、感染的重要防護手段,。
流言
降壓藥需常換以免耐藥
真相:有人認為降壓藥得經常換,一直吃同一種身體會產生耐藥性,。這是一個誤區(qū),,實際上沒必要頻繁更換降壓藥。
選擇降壓藥的目的,,是將血壓控制在合適范圍,,避免對靶器官造成損害,起到保護身體的作用,。在服用降壓藥過程中,,若能達到此效果,就無需為規(guī)避所謂的藥物副作用而頻繁換藥,。藥物副作用可通過監(jiān)測進行觀察,,例如部分藥物可能導致腳踝浮腫,有些藥物可能影響血液中肌酐的指標,,這些都能被檢測出來,。若監(jiān)測后未發(fā)現副作用,就無需頻繁換藥,。
當然,,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是可以換藥的。比如,,有些藥物不僅能降壓,,還有降低尿蛋白的作用,對糖尿病或心衰患者的病情控制有益,,此時可遵醫(yī)囑調整用藥,。但對于患者自身而言,若當前服用的藥物感覺良好,,無副作用且血壓達標,,就沒必要為規(guī)避所謂的副作用而頻繁換藥,否則不利于血壓的穩(wěn)定控制,。
流言
車厘子吃多了會中毒
真相:網上流傳吃5顆車厘子就會導致氫氰酸中毒,,所以車厘子不能多吃。車厘子里確實含有氰化物成分,,但是微乎其微,,正常吃根本達不到令人中毒的含量。更關鍵的是,,有毒物質基本都在果核里,,一般人咬不開,也不會吃,。
氰化物是指帶有氰基的化合物,,其結構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氮原子通過叁鍵相連接,。氰化物會抑制細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對人類和動物有害,。真正具有強烈毒性的氰化物有三種:氰化鈉,、氰化鉀以及氫氰酸。
植物中的氰化物通常是以氰苷形式存在的,。很多薔薇科植物的種子里都含有氰苷,,比如桃、櫻桃,、杏,、李子等。不過,,這些水果的果肉里是不含氰苷的,。而且,氰苷本身是無毒的,,只是當植物細胞結構被破壞時,,含氰苷植物內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苷生成有毒的氫氰酸,才可引起人類的急性中毒,。
那么,,櫻桃核里究竟有多少氰化物呢?每克櫻桃核仁中的氰苷折算為氫氰酸后大約只有幾十微克,,是苦杏仁的幾百分之一,。加上人們一般不會有意去吃櫻桃核仁,因此櫻桃核使人中毒的情況非常罕見,。氫氰酸導致人的中毒劑量大約是每公斤體重2毫克左右,,網上說吃了5顆櫻桃核仁就中毒的情況,其實非常不實際,。一個櫻桃的核仁只有幾克,,換算成氫氰酸最多也不到幾毫克??梢钥闯?,櫻桃核中即使有氰苷也很少,而且吃進去的氰苷也不一定能全部變成氫氰酸,,導致人中毒的可能性實在太小,。
流言
邊充電邊用手機會爆炸
真相:網絡流傳一種說法:手機不能一邊充電一邊使用,否則會引起爆炸,。這種說法并不正確。手機一邊充電一邊使用通常不會導致爆炸,,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能增加風險,。
現代智能手機一般都有完善的安全機制,,包括過熱保護和電流調節(jié)功能,能夠在正常情況下保證充電安全,。充電過程中,,電池本身會產生一定熱量,而使用大功耗應用,,比如游戲或視頻通話時會讓手機進一步發(fā)熱,。如果散熱條件不好,比如手機被覆蓋或置于高溫環(huán)境,,可能導致電池溫度過高,,在極端情況下會引發(fā)熱失控,甚至導致冒煙或起火,。此外,,劣質的充電器或電池可能輸出不穩(wěn)定電流,增加短路風險,,這是造成手機爆炸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確操作和使用正規(guī)配件可以大大降低風險,確保手機的安全運行,。為了安全,,建議使用原裝或符合標準的充電器,避免在充電時長時間運行高負載應用,。且充電時,,確保手機處于通風環(huán)境,不要覆蓋或壓住設備,。當手機出現明顯發(fā)熱異常時,,應立即停止充電并檢查。
流言
加絨內衣有毒
真相:之所以出現“加絨內衣有毒說”,,是有人認為加絨內衣是將內層絨毛與外層面料黏合而成的,,使用的黏合劑有毒,與皮膚接觸后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實,,這些說法都沒有依據。
加絨內衣的主要材質往往是天然纖維與合成纖維的結合,。其中,,絨毛部分多為聚酯纖維、腈綸等合成纖維,,面料部分有的是合成纖維,,有的是全棉、羊毛,、羊絨等天然纖維,。不論哪種纖維,,在符合國家標準的前提下,都不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可以使用在內衣加工中,。在服裝生產中,黏合劑并不罕見,,最常見的是聚氨酯類熱熔膠,,簡寫為“TPU”或“PUR”。這類熱熔膠的特點是黏結強度較好,,材料柔軟有彈性,,耐熱耐水,不會分解甲醛,,符合安全標準,。
需要提醒的是,消費者要注意避免穿著采用“油膠”的加絨產品,。聚氨酯類熱熔膠價格相對較高,,部分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會用有機溶劑溶解膠水后黏合面料,。這種油膠復合的面料雖不含甲醛,,但會存在揮發(fā)性有機溶劑殘留的問題。不過,,這類產品很容易辨別,,因為揮發(fā)性有機溶劑有異味。消費者在選購時可以聞一聞產品,,如果發(fā)現有刺鼻氣味,,就不要選購了。
流言
白菜幫上有黑點不能吃
真相:一些大白菜上會出現洗不掉的小黑點,,網上流傳這種白菜是不能食用的,。其實不然,一般來說,,葉柄處的小黑點只是不好看,,對白菜的營養(yǎng)和味道都沒什么大影響。但如果葉片出現了變質發(fā)霉而導致的黑斑,,就不宜食用了,。
白菜上洗不掉的小黑點是一種生理性病害,叫“白菜芝麻狀斑點病”,。它的形成和氮肥施用量有關系,,氮肥的施用量越多,出現小黑點的可能性就越大。大白菜在生長期內受過量氮肥的影響,,會導致細胞壁,、細胞膜等正常結構發(fā)生變化甚至遭到破壞,影響其細胞的正常發(fā)育,,在細胞壁扭曲變形處出現黑色物質,從而形成小黑點,。小黑點主要集中在大白菜的葉柄表皮細胞,,有些也可能發(fā)生在葉肉細胞上,使得大白菜看起來斑駁不堪,,顏值下降,。
此外,這些小黑點的形成還和大白菜的品種有關,。生長周期短的大白菜,,小黑點癥狀相對輕些。常見的大白菜,,葉片層層包裹,,最終形成一個緊實的葉球,生長周期長,。
流言
吃著不咸的食物含鹽量低
真相:不要以為吃起來不咸的食物含鹽量就低,。有些食物即便吃起來不咸,也可能含有高鈉,,比如雞精,、醬油、腐乳等調味品及話梅,、薯片,、切片面包、掛面,、運動飲料等加工食品,。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居民每天吃鹽控制在5克以內,可真正能做到低鹽飲食的人少之又少,,其中有個重要原因是,,隱形鈉很容易讓人忽略。建議大家在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配料表和營養(yǎng)成分表,,盡量不買或少買高鈉食品(鈉含量>600毫克/100克),。
同時,注意食用麻辣燙,、螺螄粉,、泡面類的食物時不要喝湯,少吃蜜餞果脯等。
流言
血脂高的老人不能吃雞蛋
真相:由于擔心膽固醇高,,吃了會讓血脂更高,,有些老年人將雞蛋排除在菜單之外。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
通常所說的血脂高,指的是膽固醇或者甘油三酯升高,。之所以要控制血脂,,主要是因為攝入過多膽固醇可能引發(fā)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堵塞等問題,。而雞蛋的營養(yǎng)成分中,,蛋清和蛋黃各有不同,蛋黃中主要是膽固醇,,蛋清中主要是蛋白質,。
對于血脂高的老人,若擔心飲食對血脂的影響,,可以選擇只吃蛋清,,不吃蛋黃,這樣既能保證蛋白質攝入,,又不會造成整體營養(yǎng)缺乏,。其實,膽固醇是細胞壁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大腦的腦細胞代謝,,也需要膽固醇提供營養(yǎng)支持。膽固醇水平過低,,會影響認知功能和記憶力,。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只顧其一,,不顧其二,。
(編輯:鳴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