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網紅”為何反陷官司,?

  來源:新華網吳文詡,,余佩璇2025-02-1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期,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受理16起涉及演出經紀糾紛案件,,被告均為年輕女性,,其中15人為在校大學生,原告則是同一家傳媒公司,。簽約全球范圍內演藝事務合約,、不收取任何培

近期,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受理16起涉及演出經紀糾紛案件,,被告均為年輕女性,,其中15人為在校大學生,原告則是同一家傳媒公司,。

簽約全球范圍內演藝事務合約,、不收取任何培訓費用、專業(yè)團隊量身打造素人“網紅”……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看似光鮮靚麗的“造夢”計劃,,帶來的卻是“違約”被起訴、被要求賠償數(shù)十萬元的“噩夢”,。

十余名在校大學生遭遇違約官司

2023年10月,,大學生小關(化名)在某社交平臺上收到一條私信。對方自稱北京某傳媒公司,,表示小關形象氣質好,,符合公司培養(yǎng)條件,可以免費提供“素人精品IP孵化”服務,,并希望與其簽約,。

抱著獲得一份兼職的想法,小關同意了對方的邀約,。次日,,該公司一名員工添加小關的微信,進一步介紹業(yè)務:“主要做穿搭和美妝,,不需要交錢,,無直播要求,公司僅剩最后一個名額,,正規(guī)業(yè)務,,無任何風險?!?

在對方發(fā)來的正式合同中,,小關看到明確提及直播等拍攝內容,,要求較為嚴苛,違反需要支付高額違約金,。對此,,該工作人員表示:“合同僅為模版,不會追要違約金,,也無需按照合同履行拍攝義務,。”

確認完拍攝方式和時間等具體問題,,小關與該公司線上簽約,。然而,一個多月后,,該公司“專屬運營人員”卻要求其進行直播,。小關表示“之前溝通沒有直播”,但對方態(tài)度強硬,,稱合同上明確列出需要直播,,口頭承諾不算數(shù),并在此后一直催促小關直播,。

小關參加過幾次簡單的拍攝,,自行墊付了部分費用,但報銷申請卻被公司以拍攝質量達不到要求等為由拒絕,。雙方就直播,、報銷等問題多次溝通無果,該公司稱小關“不履行合同”,,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近30萬元。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法院法官魏若男說,,這家公司同樣案由的訴訟共16件,,被告主要是在校大學生,要求賠償金額都在30萬元上下,,目前都以撤訴結案,。

“廣撒網”簽約、承諾不兌現(xiàn)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這家傳媒公司先是在網絡平臺有針對性地“廣撒網”,,再利用在校大學生不熟悉“網紅”行業(yè)規(guī)則和相關法律條款,誘惑其簽約,,通過設計不公平的合同內容或進行虛假承諾,導致其陷入法律糾紛,。

多名學生表示,,“噩夢”的開始都源于一條免費打造素人“網紅”的私信,。據了解,該公司會通過關鍵詞搜索等篩選出有自我展示需求的大學生用戶,,一一發(fā)私信聯(lián)系,,并反復強調免費、多個成功案例,、正規(guī)企業(yè)等來打消對方的疑慮,。

“前期溝通時基本達成一致,對方還給了一些承諾,,不知不覺就放松警惕相信了,。”大學生小林(化名)說,。而一旦簽約,,之前談好的條件則成了“空頭支票”,“明明說好不直播,,不用按合同走,,現(xiàn)在卻拿直播卡我們違約?!?

小林等人向記者展示了與該公司簽訂合同前的聊天記錄,,對方工作人員明確承諾沒有直播要求、合同僅是模版,、里面的條款不作數(shù)等,。

記者注意到,該公司提供的《平臺公司合作協(xié)議》,,工作時長,、工作強度等條款明顯不適用兼職在校大學生。例如,,合同規(guī)定“每月直播不少于24日,,每日直播時長不少于3小時”,并要求除直播外,,按時,、保質完成安排的其他工作?!按髮W生要正常上課,,這樣的工作量怎么可能完成?”一位受訪業(yè)內人士質疑道,。

“公司明知第二天在異地拍攝,,卻多次故意在前一天傍晚才通知,我需要提前和學校請假、買票,,時間根本來不及,,只能被迫‘違約’?!毙£P說,。

據了解,該公司曾承諾會安排專業(yè)運營人員對接,,提供相關拍攝設備及拍攝技巧,、賬號運營、視頻剪輯等各類培訓,。但實際上,,培訓僅為幾個電子文檔供線上自學。

此外,,該公司在提交的民事起訴狀上,,列舉了作品創(chuàng)作及制作、運營,、藝人生活管理,、推廣宣傳包裝等費用近9萬元,均無法有效證實,。

比如共計3小時的拍攝費用,,涉及攝影師人工費、交通費等4萬余元,,而相關攝影師提供的手寫證據材料顯示,,其為該公司在社交平臺上找的臨時工,并非所謂的“大牌攝影師”,,每小時收費僅為幾十元,,也并未產生交通費、差旅費等,。

記者聯(lián)系上原告的出庭律師楊律師,,追問原告公司是否涉及存在騙局,楊律師表示案件由同事代理,,自己只是臨時應急出庭,,且代理案件的同事也不方便接受采訪。

記者在企查查上發(fā)現(xiàn),,該傳媒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11日,,注冊資本100萬元;2024年1月,,因為登記住所無法聯(lián)系,,被北京市大興區(qū)市場監(jiān)管部門列入企業(yè)經營異常名錄。

加強行業(yè)規(guī)范 提高防范意識

《中國網絡視聽發(fā)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職業(yè)主播數(shù)量已達1508萬人,,主要短視頻平臺日均短視頻更新量近8000萬,日直播場次超350萬場,。

受訪業(yè)內人士和法律界人士表示,網紅經濟作為新興業(yè)態(tài),,為許多年輕人提供了展現(xiàn)自我,、實現(xiàn)夢想的機會。但當前行業(yè)內公司良莠不齊,,尤其是網紅培訓行業(yè),,套路深,甚至暗藏騙局,,相關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力度,,制定更加嚴格的法規(guī)和行業(yè)規(guī)范。

法院審理時認為,,從雙方提供的證據來看,,傳媒公司存在誘導簽訂霸王合同、故意設置違約“陷阱”的可能,。為了有效維護在校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法官與原告律師闡明相關事宜,最終該公司選擇撤訴,。

有律師認為,,個別不法公司通過“廣撒網”定位相關群體,用誘導,、哄騙等手段促使對方簽下霸王條款,,再以支付簽約費、虛增收入等方式作為違約成本獲取不當利益,,應堅決予以打擊,。

魏若男說,年輕群體要提高防范意識和法律意識,,簽署協(xié)議時應仔細查看協(xié)議條款,,特別注意賞罰、違約條款,,切勿輕信口頭承諾,。

當收到“橄欖枝”時,如果確有需求,,應選擇業(yè)內知名度和專業(yè)度高的公司,,盡量線下了解公司內部當前運營和主播培訓情況、公司體量、個性化包裝方案等,,并留存完整的聊天記錄等,。

(編輯:鳴笛)


想當“網紅”為何反陷官司?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