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積極融入中國式現(xiàn)代化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楊 暄 袁 泉 紀雅林2024-11-1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西藏,拉薩,,日光之城,。白云低回處,千年八廓街,。仰面,,是湛藍純凈的天空;身旁,,是白壁紅檐的藏式民居;腳下,,是青石鋪就的“轉經道”,。僧眾徐行,,游客打卡,商鋪比鄰,。桑

西藏,拉薩,,日光之城。

白云低回處,,千年八廓街,。仰面,是湛藍純凈的天空,;身旁,,是白壁紅檐的藏式民居,;腳下,,是青石鋪就的“轉經道”。僧眾徐行,,游客打卡,商鋪比鄰,。

桑煙大昭寺,,巍然“會盟碑”,。歲月流轉,被稱作“拉薩的足跡”的八廓街融合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見證“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一般的民族親情,,也成為觀察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一扇窗戶,。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

這是一個不斷演進并深化的過程,。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堅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持續(xù)加強和改進寺廟管理,,深化拓展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教育,,扎實推動藏傳佛教更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如今,,宗教更和順,社會更和諧,,民族也更加和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民族文化在這里交流交往交融,,我們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里其樂融融?!?

任何宗教的生存發(fā)展,都必須同所在社會相適應,,這是世界宗教發(fā)展傳播的普遍規(guī)律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處理好的重大問題”,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做好藏傳佛教工作是促進西藏長治久安的一個重點,??v觀世界,,宗教本土化是各宗教生存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藏傳佛教正是我國佛教中國化的產物,。公元7世紀,,佛教自中國內地和南亞傳入青藏高原,為供奉佛像,,松贊干布下令修建大昭寺,、小昭寺兩座寺廟。

千余年來,,大小昭寺金頂熠熠生輝,,門前香火繚繞,。我國佛教也在這片土地上不斷融合藏地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區(qū)域特點、中華文化烙印的藏傳佛教,,融入西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任何宗教的生存發(fā)展,,都必須同所在社會相適應,,這是世界宗教發(fā)展傳播的普遍規(guī)律。

歷史從來都是以具象的方式,,存留于記憶之中,。千百年來,藏傳佛教適應社會發(fā)展進步的清晰脈絡,,通過一件件歷史遺存生動呈現(xiàn),。

山南市扎囊縣,桑耶寺作為西藏歷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吸收唐朝及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融合藏,、漢、印建筑風格,,見證了佛教在西藏的初步本土化,;

拉薩大昭寺,金奔巴瓶歷經200多年仍光彩熠熠,。作為乾隆年間認定達賴,、班禪等大活佛的法定程序,金瓶掣簽制度已成為藏傳佛教活佛轉世必須遵循的定制和儀軌,,也是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宗教事務加強管理,、密切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的歷史見證。

“藏傳佛教適應時代,、主動變革的歷程,,就是在漸進地中國化?!敝袊貙W研究中心研究員梁俊艷說,,中國化是藏傳佛教傳承至今形成的重要歷史經驗。

如今,藏傳佛教以更積極的姿態(tài)適應著社會變化,、時代變革,。

參與生態(tài)建設——

拉薩市南北山綠化工程實施以來,色拉寺,、大昭寺,、哲蚌寺、乃朗寺等宗教活動場所積極響應號召,,多次組織寺管會干部,、僧眾在劃定片區(qū)植樹造林,助力南山公園從曾經的缺林少綠變成滿眼翠綠,。

“每年植樹季,僧人們積極參與,,有的培土圍堰,,有的引水澆植,為拉薩添綠貢獻力量,?!闭馨鏊鹿芪瘯魅伟蜕4稳收f。

投身文物保護——

很多藏傳佛教寺廟本身就是重要的文物保護單位,,保存了大量文物,、非遺。哲蚌寺內的貝葉經,、孝登寺內的釋迦牟尼佛殿,、大昭寺里的佛像……在保護文物、傳承文化方面,,寺廟和僧人主動加強古籍修復,、文物保護,研究和發(fā)掘文物,、古籍中蘊含的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

教育引導信眾——

在阿里地區(qū)普蘭縣科迦村,幫當?shù)剞r牧民收割青稞,,是科迦寺僧人的一項傳統(tǒng),。休息時,村民談到村里的一起小糾紛,,科迦寺僧人索朗仁青主動建議:去找警察和村里的駐村干部,。

每年法治宣傳月,索朗仁青都要和寺管會干部一起到寺廟,、村莊宣講法律,。如今“遇事找法、做事依法”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那曲市嘉黎縣斯定咔村,,45歲的村民扎西曲真剛剛搬進新家,。“以前,,我們生病或遇到難事時,,都會去寺廟?!痹髑嬲f,,現(xiàn)在僧人越來越多地引導大家生病要就醫(yī)、宗教消費要適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藏傳佛教的發(fā)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作為社會的一部分,,藏傳佛教積極倡導扶貧濟困,、弘法利生、簡樸節(jié)約的理念,,服務信眾,、服務社會,在順應社會發(fā)展,、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發(fā)揮積極作用,,充分彰顯了藏傳佛教界的家國情懷。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特別是宗教活動場所管理

吃過早飯,,昌都市芒康縣色登寺僧人丁增松布起身前往寺廟大殿。9點剛過,,法會正式開始,,僧人們誦經、祈禱,,有條不紊,。

在西藏,1700多處藏傳佛教宗教活動場所有序運行,。宗教和順,,離不開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建設的穩(wěn)步推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特別是宗教活動場所管理,。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藏傳佛教適應社會發(fā)展,、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持宗教領域持續(xù)和諧穩(wěn)定的必然要求,。

一條條法規(guī)頒布施行,,刻錄著藏傳佛教宗教事務的規(guī)范化進程——

2007年,《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施行,,從制度層面使宗教傳承方式得到充分尊重,,活佛轉世有序傳承得到充分保障。截至2022年底,,已有93位新轉世活佛得到認定,。

2017年,修訂后的《宗教事務條例》通過,;2023年,《宗教活動場所管理辦法》施行,;《西藏自治區(qū)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等地方性法規(guī)頒布實施……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藏傳佛教在法律法規(guī)的保障下健康傳承,。

一項項制度出臺完善,,映射藏傳佛教寺廟管理方式的現(xiàn)代化變革——

從高僧大德、僧尼代表和干部一起組成寺廟管理委員會或片區(qū)管委會,,共同進行管理服務,;到修訂完善寺規(guī)僧約,執(zhí)事委員會等機制出新,;再到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加強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教育……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在守正創(chuàng)新中不斷建立和健全,。

2023年9月,在那曲市孝登寺,,經過前期推薦,、綜合考察、集中醞釀,、投票選舉,,13人組成的第一屆執(zhí)事委員會成立。“一批年富力強,、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僧人被選出來,,為寺廟管理注入了活力?!毙⒌撬鹿芪瘯魅瘟_布旺秋說,,執(zhí)事們在寺管會的指導下,不斷加強創(chuàng)新寺廟管理,,分工做好衛(wèi)生,、治安、后勤,、佛事等工作,,充分調動了大家積極性。

一項項服務配套提升,,見證保障宗教界人士合法權益的務實努力——

提及這些年寺廟的硬件改善,,正在西藏佛學院學習的邊巴次仁有著切身體會。他自幼在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朱拉寺修行,,曾經缺水缺電,。在自治區(qū)“九有”工程推動下,地處小山村的朱拉寺通了水電,,柏油路鋪到了寺門口,。“寺里還辦起了寺廟書屋,,我平日里會通過手機和各種媒體獲取信息,、了解世界?!边叞痛稳收f,。

“宗教界人士也是人民群眾的一部分,也應享受到國家在醫(yī)療,、教育領域的發(fā)展紅利,。”四川民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拉加當周說,。

雪域高原上,,寺廟僧尼社會保障待遇逐年提高,已實現(xiàn)在編僧尼醫(yī)保,、養(yǎng)老保險,、低保,、意外傷害險和健康體檢的全覆蓋,絕大部分寺廟實現(xiàn)通路,、通信,、通電、通水,、通廣播電視……廣大僧尼的學習生活條件越來越現(xiàn)代化,,寺廟和僧人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各項宗教活動進一步法治化,、規(guī)范化,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保障,。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的僧眾,更加愛國愛教,。

深入挖掘教義教規(guī)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guī)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

西藏自治區(qū)政協(xié)禮堂,第九屆藏傳佛教教義闡釋交流會上,,200多名僧尼代表齊聚一堂,,交流探討。

阿里地區(qū)措勤縣門東寺僧人西繞丹巴說,,我們要弘揚互愛、互助,、互相尊重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佛經教義與當代社會發(fā)展需要是互相契合的。這樣的觀點,,得到了在座僧尼一致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義,、禮儀制度的同時,深入挖掘教義教規(guī)中有利于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健康文明的內容,對教規(guī)教義作出符合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闡釋,。

教義教規(guī)是宗教界人士的思想和行為準則,。教義教規(guī)闡釋要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彰顯愛國的思想底色,。

“愛教要以愛國為前提,。”在山南市乃東區(qū)達杰林寺每周舉行的學習會上,,經師平措朗真經常講述歷代愛國愛教僧人的故事,。

“六世班禪一生維護祖國統(tǒng)一,喜饒嘉措大師發(fā)動僧俗團結抗日……”平措朗真說,,藏傳佛教經典繁多,,杰出人物眾多,其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服務社會的理念,抑惡揚善,、平等寬容,、扶貧濟苦等積極思想,至今仍值得僧人和信眾繼承發(fā)揚,。

開展講經闡釋,,要自覺接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在經典教義闡釋上,,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

今年33歲的瓊布·阿旺強巴堅贊,,是日喀則市謝通門縣扎西吉培寺第三世瓊布活佛,。“釋迦牟尼佛講,,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與我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懲惡揚善的優(yōu)良品德本質相同,?!杯偛荚诮塘x闡釋中注重運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語言和文字表達方式,,關注現(xiàn)實中的社會問題,,對經典作出符合時代需求、信眾喜聞樂見的新闡釋,。

培養(yǎng)愛國愛教,、學問精深的現(xiàn)代僧才,不僅要在研闡譯上力求突破,,還需在教學改上與時俱進,,使傳統(tǒng)教育與現(xiàn)代教育相契合,、傳統(tǒng)學位與現(xiàn)代學銜制度相銜接。

在西藏佛學院,,教室布局很有特色,。這里沒有課桌和椅子,取而代之的是矮幾和藏毯,;教室一側擺放著講臺,,另一側則是坐榻。

"這種布局巧妙地將現(xiàn)代學院式和傳統(tǒng)經院式的教學相融合,,更加貼近藏傳佛教的傳統(tǒng)修行方式,。學員們席地而坐,上完文化課,,轉過身來就能跟著經師學習佛學經典,。”西藏佛學院副院長張德強介紹,。

在科研樓閱覽室桌上,,攤開的人民日報藏文版十分顯眼。多年來,,人民日報藏文版發(fā)行至西藏和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四省涉藏州縣的行政村,,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僧尼了解國家方針政策、社會發(fā)展成就,,學習法律知識,,培養(yǎng)愛國情懷的重要平臺。

西藏佛學院學員白瑪?shù)┰鰧蠹埳仙衬矘涞恼掌∠笊羁?。在西藏佛學院學習了3年多,,除了傳統(tǒng)經學,白瑪?shù)┰鲞€有更多機會了解學習國家政策,、法律法規(guī)?!斑^去,,我也知道要保護樹木,但都是出于教義上的理解?,F(xiàn)在讀了報紙,、學了知識、了解政策后,,就能更清楚地認識到生態(tài)保護的必要性,?!卑赚?shù)┰稣f。

舉辦藏傳佛教講經闡釋交流會,,出版《藏傳佛教教義闡釋(試講本)》《藏傳佛教教義闡釋研究文集》等10余部成果著作,,推進“三級學銜”制度建設……藏傳佛教教規(guī)教義研究日益精深,人才培養(yǎng)不斷加強,。截至2024年9月,,各藏語系佛學院共培養(yǎng)“三級學銜”獲得者3446人,其中363人獲得藏傳佛教最高學銜“拓然巴”學位,。

★★★ ★★★

夜色下,,拉薩城燈光璀璨,八廓街古韻悠長,。晚風中經輪輕轉,,吟誦著千年的虔誠與祈愿,講述著今日生活的悠然與美好,。

時代的腳步永不停歇,。歷經歲月洗禮的大昭寺傾聽著這片圣潔的土地奔向現(xiàn)代的強健足音。新時代新征程,,藏傳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將不斷穩(wěn)步深化,,促進宗教和順、社會和諧,、民族和睦,,為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作出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徐雷鵬,、張佳瑩、李凱旋,、盛玉雷,、趙帥杰、張藝開,、賈豐豐,、鮮敢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4日 01 版)

(編輯:映雪)


藏傳佛教積極融入中國式現(xiàn)代化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