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腳步正在走近,,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期待新年的到來,。不少電動車制造商正在憂慮,因為歐美多個國家已經或即將開始收緊電動車補貼政策,。他們或出于削減財政開支,,或出于對其他國家供應鏈的限制。市場擔心,,這將對電動汽車的銷售業(yè)績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影響到全球減碳的電動化進程。
多國收緊政策
德國經濟部表示,,該國針對電動汽車的補貼計劃在12月18日提前終止,,該補貼原計劃實施到2024年底。據了解,,目前已經申請的補貼將會發(fā)放,,然而,從12月18日開始,,德國政府將不再接受新的補貼申請,。
在通過修訂后的2024年財政計劃后,這是德國緊縮開支的最新跡象,。德國憲法法院裁定,,德國新一年的財政計劃將削減600億歐元的預算,這迫使政府擱置一些旨在加快德國綠色轉型的計劃,。
德國財政部發(fā)言人對消費者表示歉意,,承認對于那些希望利用補貼購車的消費者而言,這是一個“不幸的情況”,。然而,,他強調德國政府“由于資金不足而別無選擇”。根據德國經濟部的數(shù)據,,自2016年以來,,該計劃已為約210萬輛電動汽車支付了總計約100億歐元的補貼資金。
德國不是唯一一個新能源車補貼變動的國家,。早在6月14日,英國宣布取消對電動汽車1500英鎊補貼的政策,,意味著英國于2011年開始的電動汽車補貼計劃正式結束,。此前,英國已經逐步退坡補貼,。從2500英鎊變成1500英鎊,,可以享受補貼車型的最高售價也從3.5萬英鎊下降到3.2萬英鎊,。
與此同時,法國也正在收緊對電動汽車補貼的限制,。截至12月15日,,法國限制了對歐洲制造的電動汽車的最高7000歐元的補貼。
此外,,根據美國《通脹削減法案》,,從明年起由于美國對電池采購的嚴格限制,美國國稅局最新發(fā)布的指引,,自2024年1月1日起,,若電動車裝上含有來自受關注國家實體(FEOC)的礦物和材料的電池,其將無法享受7500美元的聯(lián)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而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被列為受關注國家,。
Atlas Public Policy咨詢機構的創(chuàng)始人Nick Nigro表示,,汽車行業(yè)一直在努力跟上《通脹削減法案》中電動汽車發(fā)展的指引,但新規(guī)則意味著人們將很難在美國境內找到一款可以獲得完整7500美元稅收抵免的汽車,。
削弱買車意愿
突如其來的消息對特斯拉,、大眾、寶馬等汽車公司來說是一個打擊,。汽車研究中心的分析師Ferdinand Dudenhoeffer警告稱,,這一決定可能會產生嚴重后果,“汽車制造商的競爭力將受到嚴重損害”,。
在美國,,新政實施后特斯拉的基礎版后輪驅動和長續(xù)航版Model 3將失去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表示,,政策變化可能會導致特斯拉Model 3在明年第一季度銷量的下降,,并推動今年第四季度銷量的上升。但目前來看,,特斯拉明年賣出230萬輛汽車的目標仍有機會實現(xiàn),。
此外,福特最近已經向其美國經銷商發(fā)出通知稱,,從明年1月1日開始,,任何野馬Mach-E都不太可能獲得美國的聯(lián)邦稅收抵免。日產的Leaf和大眾的ID.4車型也在受影響之列,,他們也在各自的網站上呼吁,,買家應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提貨,以享受稅收抵免,。
根據業(yè)內統(tǒng)計,,明年美國大概只有20款現(xiàn)有電動車車型有資格享受聯(lián)邦電動汽車稅收抵免,,這極大限制了消費者明年的購買熱情,并可能在短期內造成電動車銷量的疲軟,。不少公司表示,,他們正在北美建造新工廠,包括建立采礦流程,。但這些工廠和開采礦山至少需要數(shù)年才能投產,,這意味著近幾年可以申請稅收抵免的電動汽車將大大減少。
除了汽車制造商,,電池生產商也難免受到影響,。Canaccord Genuity分析師George Gianarikas指出,目前為止,,盡管特斯拉竭盡全力在美國生產電池,,但他們的一些車輛仍使用來自中國寧德時代的電池。
不過,,和美國不同,,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德國補貼取消對寧德時代出貨量的影響不到1%,,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的增長潛力依然強勁,。據了解,本次德國取消的是4.5萬歐元以下的私人端的電動車補貼,,對公司端的電動車補貼此前已取消,,而寧德時代在歐洲主要以中高端車型為主,該事件對寧德時代出貨量的整體影響不足1%,。
電動化遇阻,?
補貼退坡,對不少國家的電動化轉型也提出了挑戰(zhàn),。在美國電動汽車銷售增長創(chuàng)造歷史紀錄的另一面,,是當前美國消費者對于電動汽車的熱情在消減,需求疲軟,。整體來看,,截至今年11月,電動汽車占美國汽車總銷量的7.5%,,距離拜登政府設定的“到2030年,,電動汽車應占到新車銷售量的一半”的目標仍有很大差距。
北方工業(yè)大學汽車產業(yè)創(chuàng)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只有引進全球最先進的車參與市場競爭,,才能促進企業(yè)發(fā)展。但美國采用了一個關門的政策,除了中國,,甚至不允許一些日本和歐盟的車領取補貼,先進的新能源車技術不能得到普及,,最終會影響到美國能源轉型速度,。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分析,美國幾乎沒有鋰,、鎳和鈷等礦物的開采或加工能力,,該國的電池正負極材料產量也不到世界的5%。已有多家經銷商表示,,因為缺少配套的基礎設施,,且購買電動車的價格要比油車貴出20%到30%,美國消費者更不會進入電動車市場,。
相似的,,在大力補貼下,歐洲主要國家的電動車市場份額由2020年的6.7%提升至2021年的11.2%,。有業(yè)內人士指出,,當前歐洲電動汽車的銷量繁榮只是政府補貼刺激下的產物,一旦補貼退出,,這種依靠高額補貼吹起的需求泡沫就會隨即破裂,。
同時,在全球經濟疲軟和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德國汽車行業(yè)一直在努力向電動化轉型,。Dudenhoeffer表示,“中國正在迅速擴展他們的汽車產業(yè),,這得益于他們龐大的客戶群體,,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們的制造商卻面臨著客戶流失的挑戰(zhàn)”,。
還有批評者認為,,此舉會導致德國在面對美國和中國電動化的挑戰(zhàn)上,將會一敗涂地,,徹底喪失汽車制造領頭羊的優(yōu)勢,。德國《商報》也警告稱,取消該計劃可能危及德國到2030年讓15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的目標,?!按饲埃@個目標已經被認為極其不現(xiàn)實,。而現(xiàn)在看來,,該目標完全是幻想。”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