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劣質充電寶的安全隱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史一棋2023-10-1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不久前發(fā)布的網售移動電源產品質量監(jiān)督抽查結果顯示,,在抽查檢驗的9個?。ㄊ校?5家企業(yè)生產的99批次產品中,有35批次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35.4%,?!俺潆妼?i class="quot">

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不久前發(fā)布的網售移動電源產品質量監(jiān)督抽查結果顯示,在抽查檢驗的9個?。ㄊ校?5家企業(yè)生產的99批次產品中,,有35批次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35.4%,。

 “充電寶太陽下直曬,,竟起火了”“充電時突然爆炸”“網售充電寶變‘充電爆’”……有讀者來信反映,劣質充電寶存在起火爆炸等潛在危險,,威脅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

 有關部門對充電寶的安全生產、使用早有規(guī)定,。原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委會聯合發(fā)布,、2018年正式實施的《信息技術便攜式數字設備用移動電源通用規(guī)范》,對充電寶的質量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過充電,、過放電,、短路、過載,、誤操作,、高溫充放電的情況下,移動電源應不爆炸,、不泄氣,、不起火、不漏液,?!苯衲?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關于對鋰離子電池等產品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公告》,,將安全風險較高的鋰電池,、充電寶等產品納入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范圍,未獲得認證的產品自2024年8月1日起將不得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

目前,,存在安全隱患的劣質充電寶還是不時出現,,靠近熱源、摔,、碰,、擠壓等都可能導致事故發(fā)生。廣西桂平市讀者王先生說,,今年1月的一天凌晨,,附近一間民房突發(fā)大火,“聽見好幾聲爆炸,,趕過去時已經濃煙滾滾,。火太大,,街坊鄰居根本無法撲滅?,F場勘驗發(fā)現,是充電寶發(fā)生故障引起火災,,后來經調查該充電寶系偽劣產品,。”

“劣質充電寶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人身財產安全保障權,。”武漢大學法學院院長馮果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消費者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自由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在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時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虛報標容等以次充好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若市場真假難辨,,消費者則無法真正實現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隨著智能手機產業(yè)的發(fā)展,,充電寶的市場需求持續(xù)擴大,,有的劣質充電寶也隨之在市場流通?!艾F在充電寶市場需求旺盛,,但部分商家企業(yè)的質量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淡薄,為謀求高利潤,,低價收購不合格的電芯,,未經檢測就直接上市銷售?!敝袊茖W技術協(xié)會全國委員會委員許澤瑋表示,,相關部門對于移動電源的監(jiān)管力度還不夠,無法有效遏制偽劣產品繼續(xù)上市流通,。

“相關部門應該嚴格市場準入,,實行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嚴禁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同時,,僅采取準入管理還不夠,,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該加強生產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全鏈條的監(jiān)管,嚴格行政執(zhí)法,?!瘪T果表示,應該充分發(fā)揮行業(yè)協(xié)會和消費者協(xié)會在行業(yè)管理和消費者維權方面的功能,,而相關企業(yè)也要加強合規(guī)意識和質量管理,,增強社會責任感。

消費者也應擦亮雙眼,,提高警惕,。“不盲目選擇低價,、大容量的充電寶,,要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正規(guī)品牌充電寶,遠離‘三無’產品,?!痹S澤瑋表示,消費者一定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標明的注意事項進行操作和使用,,避免使用劣質的充電器給充電寶充電,也避免將移動電源產品放在高溫環(huán)境下使用,。

“消費者的權利意識也需要增強,,當購買到劣質產品時要積極維護自身權益,包括請求退貨,、換貨以及賠償損失等,。”馮果說,,“需要注意的是,,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常用的解決糾紛途徑有與商家協(xié)商、向消費者協(xié)會和市場監(jiān)管機構部門投訴,、向法院起訴等,。”(韓袁紫陽參與采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16日 08 版)

編輯:映雪


警惕劣質充電寶的安全隱患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