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的林女士,,從國外留學回長沙不到半年,,在財務工作崗位上,,短短2個小時竟然被騙走1919萬元,!
湖南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到底是怎么發(fā)生的,?
5月1日,長沙市公安局召開新聞通報會,,通報了包括此案在內的10起典型網絡詐騙典型案例及整體發(fā)案情況,。

▲ 詐騙人員偽造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網站。警方供圖
案例一:財務遭遇“公檢法” 2小時被騙1919萬元
2019年7月,,林女士從國外留學回到長沙,,成為湖南某大型企業(yè)財務管理人員。
2019年12月21日下午,,林女士接到自稱來自福建公安機關的電話,,稱其涉嫌一樁特大洗錢案,已被公安機關列為通緝對象,,并向其出示了一張網絡逮捕令,。在對方的誘導下,林女士按要求進入其提供的一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虛假網站,,下載了網站中的“資金清算軟件”,。
隨后,林女士在該軟件頁面對應位置輸入了公司賬戶賬號和支付密碼,,并按對方要求將公司對公賬戶的U盾插入電腦,。對方以資金清算需保密為由,要求其關閉電腦屏幕,,劉女士照做后,,短短兩個小時,對方就分45次將公司賬上的1919萬元全部轉走,。
經查,,該犯罪團伙誘導林女士下載的所謂資金清算軟件實則是一款名叫Teamviewer的遠程控制軟件,騙子正是通過這個軟件遠程操控了劉女士的辦公電腦直接實施轉賬,。
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之中。該案是湖南迄今為止涉案金額最大的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
警方提醒
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的方式辦案;公安機關不會通過網絡發(fā)布通緝令,、逮捕令,、財產凍結令等,不會進行所謂資金清算,,也不存在任何所謂“安全賬戶”,。
案例二:婚戀網站交友 被“殺豬”74萬元
2020年3月,,鄧女士在百合網上認識了一名自稱某公司高管的王姓男子,并迅速確立戀愛關系,。
雙方網戀大約一周后,,該名王姓男子告訴鄧女士自己的表兄弟在一家賭博網站擔任技術工程師,無意中發(fā)現了網站的漏洞,,只要投錢就能獲得高額回報,,并向鄧女士展示了自己賬戶的盈利情況,蠱惑其趁漏洞還沒被發(fā)現之前趕緊投資賺錢,。
鄧女士在王姓男子的一再誘導下先后投入74萬元(其中42萬元來自網貸),,當鄧女士想提現的時才發(fā)現,平臺顯示賺錢但無法提現,,這才發(fā)現自己被騙,。
該案屬于典型的“殺豬盤”詐騙,是2019年以來高發(fā)的一類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警方提醒
網上交友務必認真核實對方身份,,不要被對方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不要輕易相信網友所說的“穩(wěn)賺不賠”“高回報”之類的賺錢謊言,。
案例三:淘寶“客服”理賠 “支付寶”也是假的
2020年4月16日,,劉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淘寶客服的電話,稱其最近購買的嬰兒紙尿褲質量檢測不合格,,對此表示萬分抱歉,,將以十倍的價格進行賠償,并請劉女士關注一個名叫“極速理賠1168”的微信公眾號辦理退款和理賠,。
劉女士點擊進入公眾號后,,跳轉到了一個支付寶的界面,她按要求填寫完自己的支付寶的賬戶和密碼進入后,,隨即又轉到一了填寫退款銀行和個人信息的頁面,,劉女士按要求填寫完相關信息后,手機便收到了一個短信驗證碼,,便在跳轉的頁面中填寫了短信驗證碼,,但頁面提示“驗證碼超時,請重新獲取”,,隨后劉女士的手機收到了一條扣款44950元的短信,。
經查,該微信公眾號其實是一個釣魚網站的鏈接,,所呈現的支付寶頁面是假的,,劉女士填寫的個人信息和銀行卡信息通過釣魚網站被騙子獲取,從而盜刷了劉女士銀行卡中的全部余額,。目前該公眾號已被封停,。
警方提醒
接聽任何自稱客服的電話,,切勿輕信,建議通過官方客服電話進行核實確認,,同時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鏈接或關注不明來路的微信公眾號,,切勿在陌生網站填寫個人隱私信息或銀行卡信息。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