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失效保單損失該由誰買單

  來源:中國第一播報2018-07-1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客戶失效保單損失該由誰買單 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不斷提高,,普通百姓購買保險也已經(jīng)成為了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保險消費中,,作為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對于如何購買、繳費以及保險保障期間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問題,,往往是一知半解,與保險公司之間

客戶失效保單損失該由誰買單

       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不斷提高,,普通百姓購買保險也已經(jīng)成為了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保險消費中,作為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對于如何購買,、繳費以及保險保障期間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問題,,往往是一知半解,與保險公司之間引起了不小的糾紛,。在今年“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之際,,市民王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華夏人壽唐山中心支公司購買保險后遇到的“無奈”和“困惑”,。
       從2013年1月開始,,王先生在華夏人壽唐山中心支公司先后購買了多款期繳保險,并持續(xù)繳費,。由于當時買保險的時候,,王先生和保險公司之間有明確約定,王先生每年到該交保費時,,應該是公司服務人員提醒續(xù)交保費,。但令王先生沒有想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日前王先生無意中查詢自己名下保單情況時,,被告知其中一款保單已于2015年之后因未及時繳費而永久失效,。
       保單失效是指投保人未按合同約定交納續(xù)期保費,到寬限期最后一日仍未將保費交齊,,而使保單暫時失去效力,,保單失效后,保險公司不再承擔保險責任,,投保人可在保單暫時失效日起兩年內(nèi)到保險公司申請復效,,否則,,保單將永久失效。
       算一算時間,,王先生從保險公司買的這款保險確實是永久失效了,。但是讓王先生不明白的是,他從該保險公司購買多款保險,,每一款交費到期前人工,、短信都會提醒如其繳費,但為什么偏偏這一款保險被遺漏了呢,?在長達兩年的合同復效期間,,保險公司也并沒有提示客戶及時辦理復效手續(xù)。
       同時,,保單永久失效,,王先生之前所繳納的保費又為什么長時間沒有提醒如何退還?既然合同已經(jīng)永久失效,,該公司為什么還要讓客戶按其所謂規(guī)定先行辦理退保才能將失效保單的現(xiàn)金價值退還,?客戶購買保險,在繳費期未及時繳費,,需向保險公司繳納相應滯納金,,那么,客戶失效保單的保費(現(xiàn)金價值)長時間不予主動退還,,該公司是否應該同樣向客戶支付利息呢,?
       帶著種種疑問,王先生先后幾次和華夏人壽客服進行了溝通,,但是公司客服人員對于所提疑問沒能正面回答,,只是告知王先生該保單的確永久失效,王先生可以帶相關證件去到保險公司辦理退保手續(xù)才能退回保費(現(xiàn)金價值),。當王先生追問,,交保費該公司可以直接從客戶銀行賬戶內(nèi)直接扣走,為什么永久失效的保單保費不能直接退還至客戶簽約賬戶,,非要客戶必須去到公司辦理退保手續(xù)時,,該公司客服人員告知,這是該公司保全業(yè)務規(guī)則,!
       保單失效會使投保人利益嚴重受損,,過了60天的繳費寬限期,除了停效期間保險公司不負賠償責任之外,,如兩年內(nèi)辦理復效手續(xù),,保險公司會重新判定投保人的身體狀況,,假使客戶之前的某種疾病是一直賠付的,,復效之后一般不予賠付,,且存在60天的觀察期。對于投資型的險種,,兩年之后永久失效,,到時候只能按照保單的現(xiàn)金價值作退保處理,損失非常大,。一款5年期繳,,年交1萬元的分紅終身年金保險,交了3年3萬元,,如果忘記繳費,,2年后永久失效只能按照現(xiàn)金價值1.3萬余元作退保處理,損失過半,。同樣的道理,,王先生這兩年保費的經(jīng)濟損失又該由誰來買單呢?
       記者了解到,,因為保費逾期沒交,,導致保單失效的并非個案。那么,,保險公司到底有沒有提醒的責任,?因為保險公司的沉默,致使保單失效,,最終造成投保人的損失,,保險公司有沒有責任?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但王先生在華夏人壽購買保險的經(jīng)歷卻是“買保險,讓心里添堵”,。華夏人壽置客戶利益于不顧的所謂規(guī)則可以休矣,。

(編輯:鳴嫡)



客戶失效保單損失該由誰買單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