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雨林古茶首屆秋季品茶會在金龍灣休閑農(nóng)家莊園如約舉行。此次秋季品茶會由棗莊雨林古茶店主辦,,來自棗莊各地約40余位茶友參加品鑒,。
據(jù)雨林古茶店總經(jīng)理蘇倩介紹說:舉辦此次秋季品茶會主要是想傳播茶文化以及茶健康知識,天氣漸涼,,人體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而紅茶可以預(yù)防感冒。紅茶的抗菌力強(qiáng),,用紅茶漱口可過濾病毒防止感冒,,并預(yù)防蛀牙與食物中毒,降低血糖值與高血壓,。紅茶甘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糖,能增強(qiáng)人體的抵抗力,,常用紅茶漱口或直接飲用還有預(yù)防流感的作用,。由于紅茶全發(fā)酵,刺激性弱,,特別適合腸胃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飲用,。 紅茶可暖體抗寒。秋冬時節(jié)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減弱,,對能量與營養(yǎng)要求較高。在秋季泡上一杯暖暖的紅茶,,不但可以暖身體,,還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紅茶甘溫,,可養(yǎng)人體陽氣,,且湯色胭紅,能給人以溫暖感覺,。因此本次茶品會主要為茶友提供了多種紅茶以供品嘗,。
雨林古茶店茶藝師小茶妹還為大家展示了茶禮茶藝等茶文化。
飲茶之道:唐人封演的《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記載:楚人陸鴻漸為茶論,,說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統(tǒng)籠貯之,遠(yuǎn)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陸羽,,字鴻漸,又字季疵,,號桑苧翁,,唐代復(fù)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縣人),。陸羽著《茶經(jīng)》三卷,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十章,。四之器敘述炙茶,、煮水、煎茶,、飲茶等器具二十四種,,即封氏所說造茶具二十四式。五之煮,、六之飲說煎茶炙茶之法,,對炙茶、碾末,、取火,、選水、煮水,、煎茶,、酌茶的程序、規(guī)則作了細(xì)致的論述,。封氏所說的茶道就是指陸羽《茶經(jīng)》倡導(dǎo)的飲茶之道,。《茶經(jīng)》不僅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xué)著作,,也是第一部茶道著作,。中國茶道約成于中唐之際,陸羽是中國茶道的鼻祖,。陸羽《茶經(jīng)》所倡導(dǎo)的飲茶之道實際上是一種藝術(shù)性的飲茶,,它包括鑒茶、選水,、賞器,、取火、炙茶、碾末,、燒水,、煎茶、酌茶,、品飲等一系列的程序,、禮法、規(guī)則,。中國茶道即飲茶之道,,即是飲茶藝術(shù)。中國的飲茶之道,,除《茶經(jīng)》所載之外,,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的《大觀茶論》,、明代朱權(quán)的《茶譜》,、錢椿年的《茶譜》、張源的《茶錄》,、許次紓的《茶疏》等茶書都有許多記載,。今天廣東潮汕地區(qū)、福建武夷地區(qū)的工夫茶則是中國古代飲茶之道的繼承和代表,。工夫茶的程序和規(guī)劃是:恭請上座,、焚香靜氣、風(fēng)和日麗,、嘉葉酬賓,、巖泉初沸、盂臣沐霖,、烏龍入宮,、懸壺高沖、春風(fēng)拂面,、薰洗仙容,、若琛出浴、玉壺初傾,、關(guān)公巡城,、韓信點兵、鑒賞三色,、三龍護(hù)鼎,、喜聞幽香、初品奇茗,、再斟流霞,、細(xì)啜甘瑩,、三斟石乳、領(lǐng)悟神韻,。
飲茶修道:陸羽的摯友,、詩僧皎然在其《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寫道: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熘璧廊珷栒?,唯有丹丘得如此。皎然認(rèn)為,,飲茶能清神,、得道、全真,,神仙丹丘子深諳其中之道,。皎然此詩中的茶道是關(guān)于茶道的最早記錄。唐代詩人玉川子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一詩膾炙人口,,七碗茶流傳千古,,盧仝也因此與陸羽齊名。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清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xí)習(xí)清風(fēng)生,。唐代詩人錢起《與趙莒茶宴》詩曰: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唐代詩人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詩中則有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杳冥,。這些詩是說飲茶能讓人通仙靈,通杳冥,塵心洗盡,,羽化登仙,,勝于煉丹服藥。唐末劉貞亮倡茶有十德之說,,以茶散郁氣,,以茶驅(qū)睡氣,以茶養(yǎng)生氣,,以茶除病氣,,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嘗滋味,,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飲茶使人恭敬,、有禮、仁愛,、志雅,,可行大道。趙佶《大觀茶論》說茶祛襟滌滯,,致清導(dǎo)和,,沖淡閑潔,韻高致靜,,天下之士,,勵志清白,竟為閑暇修索之玩,。朱權(quán)《茶譜》記:予故取烹茶之法,,米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乃與客清談欺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趙佶,、朱權(quán)的帝,、王的高貴身份,撰著茶書,,力行茶道,。,,由上可知,飲茶能恭敬有禮,、仁愛雅志,、致清導(dǎo)和、塵心洗盡,、得道全真,、探虛玄而參造化??傊?,飲茶可資修道,中國茶道即是飲茶修道,。
中國茶道:藝、修,、道的結(jié)合
中國茶道有三義: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飲茶之道是飲茶的藝術(shù),,且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shù)。它與詩文,、書畫,、建筑、自然環(huán)境相結(jié)合,,把飲茶從日常的物質(zhì)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層次,;飲茶修道是把修行落實于飲茶的藝術(shù)形式之中,重在修煉身心,、了悟大道,;飲茶即道是中國茶道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煮水烹茶,,無非妙道,。在中國茶道中,飲茶之道是基礎(chǔ),,飲茶修道是目的,,飲茶即道是根本。飲茶之道,,重在審美藝術(shù)性,;飲茶修道,重在道德實踐性,;飲茶即道,,重在宗教哲理性,。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xué),、美學(xué),、道德、藝術(shù)于一體,,是藝術(shù),、修行、達(dá)道的結(jié)合,。在茶道中,,飲茶的藝術(shù)形式的設(shè)定是以修行得道為目的的,飲茶藝術(shù)與修道合二而一,,不知藝之為道,,道之為藝。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shù),,也是生活的藝術(shù),,更是人生的藝術(shù)。
通過此次品茶會廣大茶友更加深刻了解了茶文化及茶禮儀,,希望蘇總在今后多舉行這樣茶品會,,以茶會友,以茶交友,。
(編輯:蔚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