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來源:315記者攝影家記者笑琰,、李月2017-10-2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10月21日至22日,,為大力宣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及十字寺遺址文化,,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并報道金祖山獨特的地質地貌,山泉溪水,、綠色植被,,巧奪天工自然形成的怪石等,金祖山風景區(qū)邀請了十幾家二十余位新媒體記者攝影家走進景區(qū)采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常貴武 攝

315記者攝影家網訊(記者笑琰,、李月)10月21日至22日,,金祖山景區(qū)內一片迷人秋色,植被呈現紅黃綠相間相映,,繽紛奪目,。為大力宣傳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陵及十字寺遺址文化,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并報道金祖山獨特的地質地貌,,山泉溪水、綠色植被,,巧奪天工自然形成的怪石等,金祖山風景區(qū)邀請了十幾家二十余位新媒體記者攝影家走進景區(qū)采風,,記者攝影家們以自已獨到的眼光用鏡頭為景區(qū)拍出一幅幅生動亮麗的圖畫,。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雖天公不作美,陰天有霧,,為配合攝影家拍攝,,21日下午采風活動特意安排了“國風回歸——十字寺千年古銀杏樹下傳統古琴古箏禪意表演”,年近八旬的古箏傳統流派演奏家,、教育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宋克禮老師親自彈奏箏曲,六藝國學館館長陳岳琴女士撫琴相合,,金祖山吳紅英經理與道家紫丹派養(yǎng)生傳人靳國靈分列左右禪意打坐,。綠樹蔥蘢,琴箏悅耳,,畫面唯美,,攝影師們各取角度拍攝記錄這一場面。正是:“千年銀杏經風雨,,蓊郁青蒼不老翁,。錚錚泠泠琴瑟響,,因緣際會此山中?!保愒狼僭姡┍本┱钫膰鴮W文化研究院秘書長李月即興題詩:“古樹蔭蔭泛碧波,,琴心禪意兩相合。此情此境人皆羨,,換取浮生悟達摩,。”隨后記者攝影師們兵分兩路上山進行了采風拍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幾位記者攝影家也是書畫家,,21日晚并搞了一場小型書畫筆會。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王博生 攝

金祖山風景區(qū)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周口店鎮(zhèn)車廠村,,距離西四環(huán)約48公里,。海撥1080米,山勢地貌獨特,,風水極佳,。山上有天然山泉流水形成三盆水景觀,山泉水當地百姓常上山取水,,直接飲用,。山中有雙子峰,如貓頭雙耳的貓耳山等,,整個景區(qū)內怪石林立,,天然形成各種形態(tài),酷似雕像一般,,還有自然而成的“巖畫”,。其中一幅,從山下看如一男子畫像,,登到一定高度,,再看則變成了一幅女子頭像,非常有趣,。另有形態(tài)各異的怪石,,也是以不同角度觀之,會出現不同造型之妙,。有一石如一人站立,,變幻角度又如大小石猴倚靠,順巖壁一側有山泉溪水流下,,各種鳥鳴聲相和,,如入仙家修煉之地。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王博生 攝

金祖山自然資源豐富,各類灌木,,樹木密布,,中草藥漫山遍野。在山頂還有人采到過天然生長的靈芝,,據說發(fā)現鳥類近百種,,松鼠隨處可見,野雞,、野兔,、獾等各類野生動物時常出沒。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常貴武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金陵貴址  靳新國 攝

位于金祖山景區(qū)內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金陵,,是北京地區(qū)年代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帝王陵,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考古專家就開始調查金陵遺址,,當時就發(fā)現,在主陵區(qū)內距現存清代大寶頂遺跡前約15米處,,有一巨型石坑,,定名為祭祀坑。

2002年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祭祀坑遺址進行清理發(fā)掘,,迄今已從該墓中出土四具石槨,其中的雕龍紋,、鳳紋漢白玉石槨為國內首次發(fā)現,,應為皇室專用。根據史書及有關文獻記載,,金陵主陵區(qū)內應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由于該墓坑位于整個金陵遺址中軸線上,專家初步判定該墓坑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睿陵,。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坑內發(fā)現的漢白玉雕鳳紋石槨,,槨蓋、槨身均為整塊石雕鑿而成,。槨蓋呈長方形頂式,,雕刻纏枝忍冬紋,四角刻卷云紋,中間為雙鳳紋填金,。石槨內放置木棺一具,,木棺外壁為紅漆,漆外飾銀片鎏金鏨刻鳳鳥紋,。在棺內頭骨處發(fā)現隨葬有一件金絲鳳冠,,不僅紋飾非常精美,保存得也十分完整,,800多年了,,仍然閃爍著黃金亮晶晶的光芒。在棺內頭骨處,,除有這件金絲鳳冠外,,還有一件雕鳳鳥紋玉飾件。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十字寺貴址

金祖山自然風景區(qū)內的十字寺,,是目前中國發(fā)現的唯一比較完整的景教(即早期基督教)寺院遺址,,殿宇已毀壞,其遺物尚有寺廟地基五間,,坐北朝南,;現存一棵千年古銀杏樹,枝繁葉茂,,樹圍5.24米,,樹高約30米,一棵柏樹依附于樹下,,古銀杏樹左側10米遠處另有一棵3米多高的小銀杏樹,,挺拔茂盛,似有競生之態(tài)勢,。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寺院內有漢白玉石碑兩通,,一為遼碑,碑正面上方橫書:“三盆山崇圣院碑記”,,刻于遼應歷十年(960),,碑高204厘米,寬91厘米,,厚20厘米,;另一為元碑,碑額頂端圓球內刻有十字,,左右各有一條石雕云龍,,正中刻有“敕賜十字寺碑記”,刻于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碑高307厘米,,寬92厘米,,厚20厘米,碑附近還有漢白玉雕刻的龜趺石兩個,,石柱礎4個,,柱礎邊長78厘米,高20厘米,,柱礎上刻有葵花圖案,,花盤平整,直徑54厘米,,花盤周圍刻有花瓣16個,,花瓣上刻有團狀云紋;另有直徑48厘米的圓柱礎一個,。由于北京房山十字寺及其碑刻遺物在中國大陸是獨一無二的,,其宗教文化價值人文價值無與倫比,2006年05月25日,,十字寺遺址作為元代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景區(qū)內有攀巖運動和滑草,,女真部落,,冬季有冰雪節(jié)等項目。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朱鐵力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屈征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天然男女雙面巖畫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天然男女雙面巖畫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舒克鐸  攝影  《金祖山寫生畫》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天然石雕像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山泉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遠看如半面人臉馬戲團小丑肖像  靳新國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這個怪石側看如漫畫人臉肖像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此怪石也像一個人臉  靳新國 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金陵遺址   靳新國攝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金祖山游記四首

參加315記者攝影師采風團前往大美金祖山風景區(qū),,得游記四首,,特記。墨弦(陳岳琴)2017年10月21日

其一

九龍飛聚借山風,,呵護金盤建偉功,。金祖從今呼嘯出,江山半壁入囊中,。

(注:房山區(qū)金祖山風景區(qū)因有九座山脊如九龍奔騰而得名,,金祖完顏亮將祖墳移居于此而成金陵,為北京城最早的皇陵,。)

其二 杏下撫琴

千年銀杏經風雨,,蓊郁青蒼不老翁。錚錚泠泠琴瑟響,,因緣際會此山中,。

其三 十字寺

千年古寺今安在?金祖山中立古碑,。十字精神傳漢土,,此功蓋世盡悲慈,。

其四 次韻金祖完顏亮《題臨安湖山畫壁》

三秋桂子味相同,,十里荷花不費工,。柳永詩才迎戰(zhàn)火,投鞭江渡少吳峰,。

(注:柳永詞《望海潮》寫盡杭州繁華,,其金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引動了金主完顏亮“投鞭渡江立吳峰”之志,,遂領兵百萬,,直指江南。然壯志未酬,,身首分離,。)

附:完顏亮原玉:

自古車書一混同,南人何事費車工,。提師百萬臨江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書畫家王紅強書寫的作品

李月給金祖山的詩

1金祖山美

金風颯爽沐云閑,,祖輩英才隱此間,。山仰高人兼古寺,美名終得耀千年,。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2 天工石陣

神針一去難撐海,,水域龍宮戰(zhàn)未寧。咒語聲中皆石化,,團魚即刻作天兵,。

3群嵐漫步

足踏峰巒山自低,炬椿似火引誰迷,。叢生酸棗無人采,,萎地楓箋待我題。

4金祖山野菊

拾階金祖愈千臺,,一抹明黃撲眼來,。

身寄頑巖真勵志,天生爛漫自無猜,。

滿山簇簇何需種,,遍野年年那用栽。

縱被貧鄉(xiāng)人采去,,入茶煎水不需哀,。

5金祖山怪石林

凝眉聚目費躊躇,頁頁翻來頁頁虛,。

參破迷途千萬道,,方知片石乃天書!

6觀古樹下琴箏禪意表演

古樹蔭蔭泛碧波,,琴心禪意兩相合,。

此情此境人皆羨,,換取浮生悟達摩。

7詠十字寺千年銀杏兼和完顏亮詠竹

相伴相生草萬叢,,流金滿地謝秋風,。

青山不老人來去,佛手一張撐碧空,。

(編輯:鑫果)



記者攝影家走進房山金祖山風景區(qū)釆風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