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6年農業(yè)展望》顯示,,在過去十年里,谷物庫存補充量達到2.3億噸,,加之其他大部分商品庫存充盈,,都有助于限制已接近2007年—2008年度糧價危機之前水平的世界糧價的上漲。
據該報告預測,,除最不發(fā)達國家外,,主糧的人均需求將繼續(xù)保持較低水平。預計展望期間出現的熱量和蛋白質消費量增長,,將主要來自植物油,、食糖和乳制品。肉類需求增長將放緩,,尚未預見到有新的需求來源能讓先前由中國推動的需求增長勢頭得以保持,。
到2026年,在最不發(fā)達國家,每天人均熱能可用量預計將達到2450千卡,,而在發(fā)展中國家,,該數字或將超過3000千卡。據報告,,糧食不安全和所有形式的營養(yǎng)不良仍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需要在國際層面協(xié)調一致解決。
作物生產的未來增長預計將主要通過提高單產來實現:玉米產量增長的90%靠提高單產,,而依靠擴大種植面積獲得的增長僅占10%,。
相比之下,肉類和乳制品產量的增長,,將來自擴充畜群和提高個體牲畜的產量,。與過去十年相比,奶類產量增長將加速,,增速最明顯的將是印度和巴基斯坦,。預計水產養(yǎng)殖將是魚品行業(yè)增長的主導力量,而養(yǎng)殖魚類生產將是《展望》所涉各類商品中增長最快的蛋白質來源,。
預計農業(yè)和魚品貿易的增長速度將減緩至前十年增長率的一半左右,,而大多數商品的平均年產量將縮減2%。然而,,與其他部門的貿易相比,,農產品貿易在抵御經濟衰退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幾乎所有商品的出口都將來自少數幾個供應國,,這可能意味著世界市場更容易受到供應狀況的影響,。
編輯:紅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