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流入日本的中國十大稀世珍寶

  來源:綜合2017-06-0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等級:御物,;價值:傳世孤品;年代:唐,;質地:鑲嵌樂器,;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收藏地: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一:螺鈿紫檀五弦琵琶,;等級:御物;價值:傳世孤品,;年代:唐,;質地:鑲嵌樂器;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收藏地:宮內廳正倉院北院。 這個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這個是傳世唯一一個五弦的琵琶,我聽方錦龍彈過一回,,完全就是人間樂器中的奇跡,,它不光可以當琵琶彈,還能當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而且這個樂器極度華麗,,唐代的螺鈿鑲嵌技巧被它發(fā)揮到了極致,,世界上現存的能表現大唐盛世繁華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這件了,。

二:曜變天目茶碗,;等級:國寶;價值:傳世孤品,;年代:南宋,;質地:陶瓷;流入日本時間:古代,;收藏地:東京靜嘉堂文庫,。 這是一個神異的文物,其實就單品而論,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這個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福建建陽窯),,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這個樣子的,,莫說舉世無雙,,就連考古發(fā)現的大量瓷片中,也沒發(fā)現任何一個類似的,。

三:漢倭奴國王金?。?/strong>等級:國寶,;價值:日本朝貢史上的最珍貴實物,;年代: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年);質地:黃金,;流入日本時間:古代(東漢),;收藏地:福岡市博物館。 《后漢書·光武帝本紀》和《后漢書·東夷傳》中記“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以印緩?!边@枚金印后來不知所蹤,,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岡,,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fā)現。

四:《瀟湘臥游圖》,;等級:國寶,;價值:南宋山水畫第一神作;年代:南宋,;質地:紙,;流入日本時間:近代;收藏地: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李氏《瀟湘臥游圖卷》,,為與李公麟同鄉(xiāng)的李姓畫家所作。完全就是神品,。當年這幅畫的價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圖》和《富春山居圖》之上,,清末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五:王羲之《喪亂貼》,;等級:御物,;價值:最接近書圣原本的摹本,;年代:唐;質地:紙,;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收藏地:宮內廳 唐模本《喪亂帖》,可被認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跡的唐模本,,相傳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候帶到日本的,。要不是它與《二謝帖》和《得示帖》連成一紙,根本就會被當成是書圣唯一傳世真跡,。此貼為硬黃響拓,,雙鉤廓填,白麻紙墨跡,,筆法精妙,,字體跌宕起伏,是晉唐書法極品,,可以和臺北故宮的鎮(zhèn)館之寶《快雪時晴帖》和故宮的秘寶《神龍?zhí)m亭序》并駕齊驅,。

六:牧溪法師《觀音猿鶴圖》;等級:國寶,;價值:宋代禪宗畫代表作,;年代:南宋;質地:絹,;流入日本時間:古代,;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這套圖畫三幅一組,,是宋代禪宗畫的極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個周日展出一次,。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對賈似道而遭通緝,。此人畫法極具禪意,,每幅畫皆隨筆點墨而成,意思簡當,,不費裝綴,。最經典的《煙寺晚鐘圖》,就是幾筆點就,,簡直就是神來之作,。

七:猛虎食人卣;等級:無法評定,;價值:商周青銅器精品,;年代:商晚期;質地:青銅;流入日本時間:近代,;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館,。 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國青銅器中最重要的兩件之一(另一件為永青文庫的狩獵紋銅鏡),,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與人相抱的姿態(tài),立意奇特,。它和許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銅器一樣,,紋飾繁縟,以人獸為主題,,表現怪異的思想,。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現老虎吃人的兇猛,還是人獸和諧的天人合一,,歷來說法不一,。

八:《無準師范像》;等級:國寶,;價值:宋代人物畫代表作,;年代:南宋,1238年,;質地:紙,;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南宋);收藏地:京都東福寺,。 禪師的肖像畫,,在日本人稱為頂相。唐宋禪宗的很多門派在中國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卻一直流傳了下來,,于是宋代的禪宗藝術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禪門的肖像畫主要是師傅給弟子的,,上面有題字,,證明師承。無準師范是宋理宗的國師,,徑山寺主持,,南宋佛門的領袖,這幅肖像畫特別重視面部的表情細節(jié),,不經意的傳達了禪師智慧風趣的風范,,是宋代肖像畫的代表作。

九:李迪《紅白芙蓉圖》,;等級:國寶,;價值:宋代花鳥畫第一名作,;年代:南宋,1197年,;質地:絹,;流入日本時間:近代;收藏地:東京國立博物館,。 舉世公認的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一幅為紅芙蓉,一幅為白芙蓉,,線描有五代黃筌一派畫風的精神,,紅芙蓉相對畫的更好一些。兩幅畫都在畫面的左上部題款:“慶元丁巳歲李迪畫”,,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畫家李迪的作品,。這兩幅畫原來是圓明園的秘藏,后來流落海外,,先藏于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十:《菩薩處胎經》五貼等級:國寶;價值:人間傳世最古老的寫經,;年代:西魏大統(tǒng)十六年(550年),;質地:紙;流入日本時間:古代(唐代),;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這卷經書來頭極大,它是人世間手手相傳的最古老的經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僅存的西魏墨跡,,價值無可估量。此卷為西魏大統(tǒng)十六年陶仵虎寫造,,字大如豆,,書法為北碑一派,筆意自如,,全無石刻方拙之態(tài),其超凡入圣之處,,實有不可思議之妙,。

(編輯:李月)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