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老"陪讀生" 78歲婆婆背著撿來的孫女一起上小學

  來源:重慶晚報2017-04-0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78歲的李賢菊每天背著20多斤的外孫女梁娜娜和七八斤重的書包,,擠9站公交去上學,。然后當她的同桌,,坐在身邊陪她上課,,背她上廁所,吃飯,,下午再背她擠9站路回家,。

可愛的娜娜是個小美人兒

78歲的李賢菊每天背著20多斤的外孫女梁娜娜和七八斤重的書包,擠9站公交去上學,。然后當她的同桌,,坐在身邊陪她上課,背她上廁所,,吃飯,,下午再背她擠9站路回家。

梁娜娜盆骨刺出身體嚴重變形,,無法正常站立和行走,,又特別容易骨折,8歲的身形像個3歲的孩子,。

她是李賢菊8年前撿垃圾,,從橋下?lián)靵淼摹_@一天,,這一撿,一家人的生活和命運大河拐彎,。

78歲還在讀一年級的婆婆

3月的最后一天,,開州預報26度,。中午,鳳凰小學操場超過30度,。李賢菊穿著羽絨服,,背著梁娜娜來到老師辦公室。

忽略其他只看臉,,梁娜娜是個小美人,,瓜子臉,深眶大眼,,黑瞳有神,,笑起來隱隱有酒窩,是尋常女孩需要用美顏相機加持的效果,。她主動向我伸出手握手,,五指纖長,筆直,。我贊她美,,她垂下眼簾笑一笑。跟她商量說,,下午跟她一起聽課,,一起回家,她回頭望望身后的婆婆(收養(yǎng)關系為外婆,,她喊婆婆)李賢菊,,杵著耳朵說了一遍。老人同意了,,娜娜開心地說:"好!"

李賢菊耳背很嚴重,,眼睛也不行了,一只眼睛做了白內(nèi)障手術,。大部分時候旁人說話,,都是梁娜娜給她翻譯。

鳳凰小學位于開州最繁華的步行街上,,在一排商業(yè)鋪面的樓頂,,被稱為天臺上的小學。這里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每個年級一個班,,一共270多個學生,15個老師,。梁娜娜就在這里讀書,。

日復一日,都是婆婆將娜娜背進教室,。

學校的"特殊"在于,,接近一半的學生是特殊孩子:弱殘,、腦癱、自閉癥兒童,,唐氏寶寶,,孤兒,問題兒童等,。跟梁娜娜一樣,,很多孩子是因為其他普通學校不收,自己或家長又不愿意去專門的特殊教育學校,,而鳳凰小學從不拒收學生,。梁娜娜所在的一年級這個班,十幾個孩子,,僅四個孩子完全正常,。

周五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第一節(jié)是音樂課,。電視機里播放兒歌,,孩子們跟著唱。除了李賢菊,,還有兩個特殊孩子的家長在陪讀,。一個自控力特別差的男孩,繞著桌椅到處跑,,不停地把凳子搬到不同的同學身邊,,推搡同學。

娜娜坐在第三排,,也是最后一排,。不能正常端坐,她只能長時間跪著支撐身體,。婆婆給她在塑料凳上綁了泡沫墊,,她不適應,只好又撿了一把破木椅子,。好動男孩常會跑到娜娜身邊拉拉她的手,,娜娜看著他笑,并不躲避拒絕,,但是李賢菊會張開手臂護著孫女,,并揮手驅(qū)趕她認為的危險。

娜娜旁邊是婆婆的位置,。她大部分時間都是跪在椅子上上課,。

因為眼疾,李賢菊會不斷泌淚,,混著分泌物,,有時候分不清她是不是在哭,。娜娜抬頭看見,就給她擦,,一節(jié)課要擦好幾次。她把李賢菊習慣性伸出擦淚的手背拉開,,用紙巾輕輕蘸,,很小心。

畢竟是8歲的孩子,,娜娜被我送給她的填色筆記本和多色筆吸引,,只唱了幾首歌,就拿出來填色玩,。有時候她會突然回頭,,看看我還坐在后面沒有。我們眼睛對視,,她又害羞,,然后從課桌里拿出她的水杯,問我喝水嗎,。

下課的時候,,好動男孩徑直沖到我面前,跳起來拍打我腦袋,,輕輕一下,,得逞后開心得蹦蹦跳跳跑開,又去拍打攝影的腦袋,,看上去有集郵的成就感,。學校里可能少有他沒有拍打過的腦袋。另一個男孩,,喜歡不斷舔手掌心,,舔得濕漉漉的,然后跑過來要跟我握手和擁抱,。

這兩個男孩是李賢菊重點防范的對象,,她把娜娜抱到操場上曬太陽。男孩尾隨著,,不斷想扯娜娜的手和裙子,,李賢菊一次次擋開。"他們不注意,,要弄傷,。"她有點不高興。娜娜不同,,她對同學不拒絕,。智力障礙的孩子含混地跟她說什么,,她也答應。對拉扯她頭發(fā)的好動男孩,,她從不生氣,。

課間休息,婆婆牽著娜娜散步玩耍,,還要隨時提防調(diào)皮學生的"騷擾",。

太陽曬得李賢菊的羽絨服發(fā)亮,額頭的汗滴到地上,。背上的娜娜喊婆婆給她一張紙巾,,她接過來給李賢菊的額頭擦汗。這讓尋常家長要贊"幺兒乖",,甚至發(fā)朋友圈的細節(jié),,李賢菊卻沒說一個字。我們站在稍遠的地方,,不想唐突這個畫面,。

第二節(jié)課是語文課,把孩子們分為A,、B組,,一組一句讀百家姓。四個正常孩子在一組,,而娜娜,,幾乎就是另一組的領讀。有時候,,她這組甚至只有她一個人的聲音,。

大部分時間,李賢菊會緊跟著進度,,盯著課本,,也有打盹的時候。重慶短暫宜人的春天,,78歲的城市老人,,大多數(shù)都在曬太陽、玩小麻將,,或者研究保健品,,而她沒辦法,她私人訂制版禮物是這個8歲的殘疾娃娃,,時不時細心地給她拭去眼淚,,給她翻譯旁人的講話。

老師朱宏君是他們的班主任,剛畢業(yè)的年輕女孩,,畫很精致又自然的妝容,。跟副科老師不同,她手里有根兩尺長的竹蔑塊,,有時敲敲黑板和桌面,。朱老師說,偶爾老人也會對教學有點小干擾,,比如她時不時要提醒娜娜認真聽課,,有時候又會安排老師:"該讓他們讀書了哦……"。年輕老師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婆婆不太喜歡,她認為這是在玩,。朱老師說:"可能是因為娜娜身體殘疾,,婆婆對孩子學習要求反而特別高,總想著讓她要爭氣什么的吧……"

娜娜上學期考的班級第一名,,她的智力和學習能力,,跟普通公立學校一年級相比如何?朱老師說:"算中等。"她又說:"娜娜學習意愿特別強烈,,家里有個學習機,,自己提前學到二三年級了。"

每次背起娜娜,,婆婆都顯得很艱難,。

48歲依然"嫁不出去"的媽媽

幾百米走出步行街,就是公交4路車站,,婆孫倆在這里等車回家,。每天放學,李賢菊把娜娜的書包,、飯盒,、衣服等一并掛在脖子上,吊在胸前,,背上背著娜娜,,一路走過來。老人很吃力,,她要一只手扶住娃娃,,另一只手撐地,憋口氣,,才能起身,。背著背著,孩子斜著往下墜,要用力箍住婆婆的脖頸抵抗滑落,。

摩托,、電動車、機動車亂糟糟一團,,過馬路老人還要小跑著避讓,。冬天的時候,她背著娃娃一起摔了下去,,幸好沒有骨折,,休息幾天緩了過來。這也是她最擔心的:"我還能背幾年嘛?背不動了……"

她不讓旁人背娜娜,,說是不好意思勞煩人,,我覺得她是不放心。娜娜不斷回頭看我們,,生怕我們沒跟上,,走丟了。區(qū)縣的公交不算很擁擠,,但李賢菊依然背著娜娜努力擠在前面,,她要擠一個座位,讓娜娜跪著,。如果站在地上,,9站路娜娜撐不住,中間要背要抱,,她也騰不出手,。

懂事的娜娜為背自己的婆婆擦汗

每次背起娜娜,婆婆都顯得很艱難

她們以前在農(nóng)村,,幾年前搬來縣城景苑小區(qū),。娜娜媽媽梁萬菊說,這個三室一廳的房子,,是娜娜姨婆免費提供給他們住的,,其中一間上了鎖,存放姨婆的東西,,李賢菊,、梁萬菊、娜娜母女三代住一間,,一張床,。另一間住著梁萬菊80歲的老父親。娜娜從小到大就跟婆婆睡在一起,,婆孫都不愿意分開,。媽媽怕三個人太擠,壓到娜娜的骨頭,常常自己睡客廳沙發(fā),。

8年前的冬天,,李賢菊把孩子撿回來。當時40歲的梁萬菊離婚后沒有孩子,,心一軟,,就養(yǎng)著了。娜娜兩歲開始出現(xiàn)問題--不能走路,,骨骼畸形,,多次骨折。梁萬菊也帶去當?shù)蒯t(yī)院看,,"我只有小學文化,,搞不清楚醫(yī)院是怎么說的。就是做了牽引,,醫(yī)生說不打石膏,,怕孩子皮膚爛。還有買了個一千多的支架,,都是那種大號的,跟小孩子合不起,,她用起多痛苦的……"她以為骨折跟缺鈣有關,,買了很多超市盒裝奶給娜娜喝。

離婚后也有人她介紹男朋友,。一般對方聽到娜娜的情況就拒絕了,。兩年前,一個比她小幾歲的男人,,她很中意,,沒跟對方說起娜娜。相處半年后,,才帶來家里,。對方說,你要是早說,,我根本不跟你處,。又過了半年,這個男人還是沒能堅持下去,,再也沒來了,。

我們在臥室聊,娜娜時不時偷偷爬進來,,悄無聲息從媽媽腿邊伸出腦袋偷聽,。跟她談起媽媽和叔叔的戀愛,孩子搖頭晃腦地笑笑不語。梁萬菊悄悄說:"她心里都懂,,她幾次想給叔叔打電話,,問他怎么再也不來看媽媽,我不準她打,。"

放學后,,婆婆還要去撿垃圾,爺爺就暫時看護她

最喜歡的零食是什么?沒有

離開農(nóng)村,,梁萬菊現(xiàn)在主要做鐘點工,。開州的行情,一百多平米的房子,,一周做一次清潔,,包月不到200元。她也要接零活,,洗衣服,,一塊錢一件。平均收入每個月也就2000元左右,,養(yǎng)活一家四口,。她跟我強調(diào):娜娜還有每個月50元二級殘疾補助,老人也還各有100多元補助,,不要寫掉了……

李賢菊多年來撿廢品賣,,娜娜的到來也與此有關。但是搬到城里這個小區(qū)后,,梁萬菊不準媽媽再撿了,,她說:"好臟人(丟人)嘛!鄰居看到要嫌(棄)的。"老人不從,,最后互相妥協(xié)的結(jié)果是:老人天黑以后出門撿,,走遠一點撿,盡量不在小區(qū)撿,。老人在旁邊自己嘟噥著說,,她把羽絨服的帽子扣在頭頂,埋頭在小區(qū)撿,,別人認不出來的,。

娜娜的小T恤、小裙子,、打底褲,,在兒童穿著里,都還算主流,,我問她哪個給買的?李賢菊背過身給我做了個眼色,,搖搖頭,。我一下就懂了,她不想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她的"戰(zhàn)利品",。

見一堆大人耳語,娜娜跪在茶幾前,,笑一笑,,拿起粉色的保溫杯喝水,第二次問我喝不喝,。我贊她杯子很漂亮,,她又笑一笑說:撿的。她什么都知道,。

羞恥感像嗜血的怪物,,從不放過貧弱的人,哪怕他們從沒做錯什么,,貧弱就是錯,。

家里的墻壁上,全都是娜娜獲得的獎狀,。

梁萬菊自尊心很重,,不僅不想讓鄰居知道老母親撿垃圾,也不想讓鄰居看到孩子:"怕他們笑孩子是個癱子……很臟人……",。以前老母親還用嬰兒車推著娜娜在小區(qū)玩,,順便把廢品裝在車上綁的袋子里。現(xiàn)在她也不讓了,。娜娜在小區(qū)沒有小伙伴。

但是娜娜渴望出門,,想出去玩,。她跟媽媽說:"求你帶我出去玩嘛,我回來一定好好學習,。""好好學習"是她對婆婆,,對媽媽,對家庭的最高承諾,。她甚至想跟婆婆一起出去撿廢紙板,,但是老人不同意。

在這個柴米油鹽都要湊角角分分的家庭,,娜娜犯過的最大的"錯誤",,就跟錢有關。6歲多的時候,,她已經(jīng)能把媽媽的手機玩得溜熟,。有一天婆婆賣廢品回來給了她20元錢,,讓她留著慢慢用。她就用媽媽的手機,,點了一份20元的壽司外賣,,人家送上門來,家里大人完全懵了,。梁萬菊狠狠訓了娜娜:"你曉不曉得婆婆要賣多少廢品才能賣20元?你曉不曉得廢紙殼只賣2角錢一斤?你再這樣不要你了……"

娜娜最害怕的就是不要她了,,最難過的表現(xiàn)就是不說話,悄悄背著大人哭,。從不像其他8歲的孩子懂得的那樣大聲嚎啕,,也從不頂嘴,她對自身境遇有敏感的覺察,。

我問娜娜:"那你最喜歡的零食是什么?"她說要想一下,,頓了一陣,她又搖搖頭,,說沒有,。婆婆證實了我的猜想:家里幾乎從不買零食,娜娜也沒吃過啥零食,。

她們的口中,,沒有一句請求捐助的話。她們的愿望有兩個,,一是他們不懂政策,,希望能給孩子申請一個低保。二是希望能通過治療,,讓娜娜"起碼拄著拐杖能自己走路,,不要爬行。"

在家里,,娜娜基本靠爬行,。

跪著端來一碗煮雞蛋的女孩

娜娜最害怕的事情--送去福利院,差一點就在去年發(fā)生,。

極為聰明的女孩,,到了六七歲,多次表示想上學,。但是孩子一直沒有出生證明,,辦不了相關證件,上不了戶口,,也上不了學,。梁萬菊說,民政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實在想上學,,那就送去福利院吧,。

送孩子走之前,她說:"媽媽給你吃頓好的,,你去福利院好好讀書",。她給娜娜煮了一碗湯圓。娜娜默默哭,,悄悄拿她的手機,,給家里親戚都發(fā)了一條短信:我不想離開這個溫暖的家。

各種波折,,所以娜娜拖到8歲才上一年級,,她特別珍惜。6年級的表哥周末會來跟她一起做作業(yè),,搞不清楚的拼音要問這個一年級的妹妹,。她一張報紙能讀出來70%的字,比媽媽認得的字都多,。

我問她將來長大想做什么?

"想當醫(yī)生,。"娜娜一秒鐘都沒猶豫,是一個想得很清楚的答案,。

"為什么?"

"想幫助更多小朋友,。"她指了指自己的腿。

下一個問題我湊近她的耳朵悄悄問:"為什么學習這么努力?"

這個問題她猶豫了一下,,也悄悄說:"不想被送走,。"

媽媽背過身跟我說:"她偶爾摔倒了都躲著哭,不給我們說,,怕不要她了,。"

婆婆給我們煮了兩大碗雞蛋,每碗三個,。娜娜跪在地上,,一步步挪過來,非要端給我吃,。湯水在碗里晃動,,她要努力支撐身體,,平衡手中的碗,。在這個沒有水果和零食的家庭,這是她們能夠拿出來的最好的待客之禮,。這碗實沉沉的糖水雞蛋,,讓我定在原地半天緩不過來。

這個爬行的女孩舉著碗,,晃悠悠地平衡著身體,,她在笑,,這是她頻率最高的表情。在她小小的心靈里,,仿佛已有一些深細的紋理和溝回,,對轟然砸來的堅硬,柔軟地承受與接納,。越是美好的人和事物,,若有殘損,越會讓人痛惜,。

出門的時候,,舅舅悄悄拉著我說,如果這病不能治,,千萬不要寫出來,,不要讓孩子知道。這時,,老人背著娜娜跌跌撞撞追出來,,孩子說再見的時候一定要握手,她還加贈在我臉頰上親了一下,。

歌德說,,"我們只從我們所愛的人那里學習",娜娜所愛的人,,是撿她回來從此就讓她在自己背上生根發(fā)芽的婆婆,,是認字還沒她多、但一塊錢洗一件衣服養(yǎng)育她的媽媽,。

這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秘密,。

婆婆已經(jīng)78歲,她不知道自己還能背著娜娜上幾年學,。

一個樂觀的消息:也許可以治

記者將3月31日上午梁娜娜在開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檢查的影像報告,,傳給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陳世榮教授。根據(jù)當?shù)蒯t(yī)生出具的影像診斷,,陳教授認為,,就目前非常有限的信息來看,娜娜很可能不是我們常人說的"瓷娃娃",、"玻璃人",,而是"骨纖",是一種腫瘤,。前者目前沒有治愈的辦法,,"骨纖"可以通過手術等其他方式治療,預后根據(jù)個體情況不同,,也有治愈的,。

他的建議是:重慶市兒童醫(yī)院的骨科治療孩子的這類疾病非常有經(jīng)驗,,最好盡快帶娜娜去就診。

(編輯:愛娣)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