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蓮狀告馮小剛:潘氏族人幾百年侮辱該正名了

  來源:觀察者網(wǎng)2017-03-2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做導演的馮小剛,可能從未想過會因為導演一部與歷史小說中人物同名的電影而被告上法庭,。

馮小剛

做導演的馮小剛,,可能從未想過會因為導演一部與歷史小說中人物同名的電影而被告上法庭。

2016年,,由馮小剛導演,、范冰冰領銜主演的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巨大成功。電影改編自作家劉震云創(chuàng)作,、2012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同名長篇小說《我不是潘金蓮》,,講述了一個被丈夫污蔑為潘金蓮的女人,在十多年的申訴中,,堅持不懈為自己討公道的故事,。

只是沒想到,《我不是潘金蓮》引發(fā)了全國潘氏宗親會的不滿,,認為該影片有損潘氏名譽,。來自廣東增城市的癌癥患者潘金蓮,更是將馮小剛,、劉震云,、范冰冰等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權,,恢復名譽,。

潘金蓮狀告馮小剛:還我名譽

在中國,因為《水滸傳》的傳播,,潘金蓮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數(shù)百年來,潘金蓮一直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堪稱妖艷,、淫蕩、狠毒的典型,。在中國道德觀念中,,很少有人同情潘金蓮的遭遇。

此后,,潘金蓮被幾度演繹而活在戲劇舞臺文學作品中,,成為茶余飯后的壞女人樣板。在《金瓶梅》中,,其經(jīng)歷,、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重要的充實,從而塑造成一個美麗風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無度的女人,。

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后,,引發(fā)大眾關注,同時也引發(fā)了全國潘氏宗親及廣東省增城市民潘金蓮的不滿,。潘金蓮以電影"直接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使原告在精神上遭受到嚴重傷害,該電影的出品,、預告,、宣傳及上映,使對原告的侵權行為大范圍擴散,,給原告及其家人,、家族名譽上造成重大損害,社會評價嚴重受損,,不但原告精神上極其壓抑,、苦悶,,其家人及潘氏家族,,整體社會評價急劇降低,隨處可以聽到對原告及潘氏家族的冷嘲熱諷"而將馮小剛,、劉震云等九人告上法庭,。

廣東潘金蓮在起訴書中寫道:"據(jù)中華書局出版的《清河縣志》第0781頁記載:潘金蓮乃是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賢妻良母,。而劉震云卻歪曲歷史事實,,寫作《我不是潘金蓮》一書,將潘金蓮丑化成不正經(jīng)女人的代名詞……在該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的旁白中說'自宋朝到如今人們都把不正經(jīng)的女人叫潘金蓮'即歪曲事實……"

原告潘金蓮的弟弟潘友發(fā)(化名)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潘金蓮今年剛好60歲,,是增城市的一名普通農(nóng)婦,連初中都沒有畢業(yè),,在鄉(xiāng)下生活了幾十年,,已經(jīng)不幸罹患癌癥。潘友發(fā)說,,姐姐希望在有生之年,,為潘金蓮和潘氏族人正名。

全國潘氏宗親會:支持訴訟

潘友發(fā)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潘金蓮的兩個孩子現(xiàn)都已30多歲,。可是從小到大,他們都不敢在外人面前提及自己母親的名字,。"在孩子們年幼時,,村里的孩子欺負他們,就在上學路上喊某某母親是潘金蓮,,引來一路嘲笑,。"為此,孩子們曾希望幫母親改名字,,但因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而沒有改成,。

潘金蓮愛人老陳也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有時候也會被人戲稱為"武大",,這讓他很是難過,。

潘友發(fā)說,自己去年到一個水泥廠參觀,,當兩名老板得知自己姓潘時,,突然不約而同地嘲笑說潘家出了個名人叫潘金蓮。"讓我又尷尬又氣憤,,本來說好的生意,,結果也黃了。"

潘友發(fā)說,,姐姐前些年從農(nóng)村搬到城市,。《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后,,小區(qū)里的老人們都在她面前念叨潘金蓮,,她甚至能感覺到走過時別人的議論,好長一段時間嚇得不敢出門,,也不與人交流,。"半夜睡不著覺,身體越來越差,。"了潘金蓮情況的親友稱:"她的日子可能不多了,。"目前,潘金蓮委托了弟弟和潘姓律師代理對馮小剛等人的訴訟,。

潘氏宗親會潘孝林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廣東潘金蓮的起訴得到了海內(nèi)外潘氏宗親的廣泛支持。潘氏宗親會借此機會,,發(fā)起"為潘金蓮正名"行動,,于去年9月11日在安徽合肥舉行座談會,海內(nèi)外數(shù)十名潘氏宗親參加,。"還有潘氏族人寫了倡議書 ,,試圖正本溯源,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和其丈夫武植。"

紅星新聞記者在潘氏族人的倡議書中看到:

凡我潘氏族人很多人都受過外姓人"你是潘仁美,,你是潘金蓮"的侮辱和傷害,。發(fā)起正名行動的初衷是讓文藝名人、媒體不敢輕視潘氏宗族的力量,,從今往后不敢再拿潘氏先人肆意炒作詆毀;讓社會公眾及潘氏族人了解潘仁美潘金蓮的歷史真相,,增強族人的自豪感;促使潘氏宗親團結起來,努力振興潘氏家族,、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盡一份力!

潘孝林說,,正名行動得到了海內(nèi)外宗親的廣泛支持。"雖然正名行動中途經(jīng)歷了一些波折,,可是參與正名行動的很多宗親為家族付出了很多卻是不爭的事實,,越來越多的宗親和社會公眾知道了潘仁美潘金蓮的歷史真相,正名行動取得了初步成功,。"

據(jù)了解,,中國潘氏約有700多萬,海外有八百多萬潘氏,,全球共有近一千六百多萬潘姓人氏,。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韓國,、加拿大,、美國,、法國,、巴西等國都有分布。

史上真實潘金蓮:并非蕩婦

據(jù)潘氏宗親會媒體聯(lián)絡人潘利求介紹,,歷史上的潘金蓮原型本人并非"不正經(jīng)的女人",,更不是蕩婦,而是賢良溫淑的大家閨秀,、貝州潘知州的千金小姐,。

《清河縣志》記載:"武大郎原名武植,幼時喚作大郎,,少時聰慧,,家貧,中年中進士,,做了山東陽谷縣的知縣,,相貌不俗,身材高大,為官清廉,,為民除惡,,鄉(xiāng)民送萬民傘。 武,、潘共育四子,,后世子孫徙至武那村,半數(shù)姓武,。"

潘利求表示:長篇小說《我不是潘金蓮》及同名電影劇本,,惡意致使潘金蓮蒙冤成當今社會上"只要出現(xiàn)不正經(jīng)女人就說是潘金蓮"的歪風邪氣,造成了原告及全體潘氏族人時常被別人譏諷辱罵等嚴重精神傷害,,對原告潘金蓮及全體潘氏族人名譽權侵權,。

原告認為:潘氏族人歷來遵紀守法、敦親睦族,,世代家風淳樸,、以仁義禮智信為座右銘教育子嗣。而古代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編造的不實,、造成數(shù)百年來原告潘氏族人遭受無妄之災,,廣被世人羞辱、欺凌,。

潘利求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施耐庵的后裔--河北威縣的施勝辰赴武家題詩作畫、焚香祭拜武植和潘金蓮,,使人們知道了歷史現(xiàn)實中《真實的潘金蓮》,,央視《百家講堂》欄目也講述過真實的潘金蓮。

潘友發(fā)認為,,馮小剛作為有國際知名度的導演,、劉震云作為有影響力的著名作家,卻不顧歷史事實,,強行將李雪蓮的遭遇,,與潘金蓮扯上關系,對潘金蓮及潘氏族人繼續(xù)污名化,,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因此,潘氏族人希望借助此次對馮小剛等人的起訴,,為遭受幾百年侮辱的潘氏族人洗清屈辱,。

庭審:馮小剛未現(xiàn)身 下月宣判

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受理潘金蓮訴馮小剛等名譽侵權案后,原定于2016年12月28日上午開庭,。當日,,來自全國各地的潘氏宗親前往法庭旁聽庭審時,,卻被告知案件延期審理。原因是被告方當日只有5人參加,,分別代表7名不同被告,,馮小剛與摩天大樓傳媒有限公司缺席,造成無法開庭,。

3月21日上午,,北京市朝陽區(qū)人民法院不公開開庭審理了潘金蓮訴馮小剛等九人被告案,馮小剛,、劉震云,、范冰冰等均未現(xiàn)身法庭,只委托了律師參與庭審,。

而馮小剛,、劉震云等人的代理人則認為,《我不是潘金蓮》中的潘金蓮,,是指歷史小說中的潘金蓮,,而不是原告廣東增城的潘金蓮。"歷史人物與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同名同姓,,但是兩碼事,。"因此,被告方認為電影并未構成對原告名譽侵權,,不同意庭外調(diào)解,。由于潘金蓮病情危重,也未前往北京開庭,。

庭審至上午11時30分結束,,法庭宣布休庭,4月9日宣判,。

(編輯:映雪)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