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倒閉 留下300萬欠薪和失聯的CEO

  來源:虎嗅網佚名2017-02-1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去年戰(zhàn)事激烈的直播行業(yè),,已經出現了首批陣亡名單,。相比起兩軍對壘,、戰(zhàn)死沙場的轟轟烈烈,,光圈的突然倒下多少顯得莫名其妙,。但至少,,"死亡"結果已經可以確定,。
     去年戰(zhàn)事激烈的直播行業(yè),,已經出現了首批陣亡名單,。相比起兩軍對壘,、戰(zhàn)死沙場的轟轟烈烈,光圈的突然倒下多少顯得莫名其妙,。但至少,,"死亡"結果已經可以確定。

光圈直播的官網已經無法正常訪問,,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光圈直播"作為關鍵詞,,相關搜索內容都是:撤資、欠薪,。對于這樣的結果,,創(chuàng)始人兼CEO張軼不想過多回應,只回復:創(chuàng)業(yè)維艱,,一言難盡,。

所有戰(zhàn)敗的軍隊在投降或轉移前都要銷毀戰(zhàn)略資料,清點值錢的裝備,,以便最大限度的減少損失,。在農歷春節(jié)之前,被停發(fā)薪水半年后,,光圈的員工在未被通知的情況下,,發(fā)現辦公室已人去樓空,。隨后,張軼在微信群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談論自己以及公司的失敗,,向員工坦陳了融資不利的事實,,并隨即解散了這個"要債員工群"。

而當光圈直播原運營副總監(jiān)小付疲憊的出現在我面前時,,距離他離職已經過去了3個月,。他時常苦笑,,總是念叨同一句話,,"我是真被傷著了",即便他現在已經入職了"一直播",,title也沒有變化,,他仍然深陷困擾。距離事件集中爆發(fā)已經過去了8個月,,他或許是被拖疲了,,"其實現在還是無心上班。"

種種事端,,只說明一個簡單的事實:光圈直播倒閉了,,以最慘烈的方式。

死于A輪

如果一定要給光圈出具一份驗尸報告,,直接死因是錢,。市場驟冷,光圈的用戶數以及流量不夠亮眼,,當然難以找到接盤的對象,。但故事的剛開始,一切都還很美好,。

光圈和整個直播行業(yè)的"高光時刻"都集中在2016年的前三個月,。短短三個月時間里,包括映客,、花椒,、一直播等超過100家直播平臺拿到融資,而這一眾直播平臺背后也不乏騰訊,、歡聚時代等上市公司的身影,。

彼時的直播行業(yè)正烈火烹油,繁花似錦,,資本和關注的媒體蜂擁而至,,然而并沒有人想到,巔峰之后就是斷崖,。

早在2015年9月,,光圈直播便已獲得由合一資本,、紫輝創(chuàng)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三家投資的1250萬的pre-A輪融資,。據原光圈員工透露,,這也是光圈成立直到倒閉所獲得的唯一一筆融資。

對于光圈直播來說,,2016年的開年非常順利,。pre-A輪融資剛剛到賬,不論是用戶量還是收入都處在逐漸上升的階段,。

隨后,,光圈又與旅游衛(wèi)視聯合舉辦了"光圈之星校花大賽",,在官方宣傳中,,優(yōu)勝者將有機會與一線明星出演電影和網劇的機會,前20名更有機會獲得iPhone 6S和名企實習機會,,前五名還將獲得環(huán)球旅行的機會,。這吸引了許多校園年輕主播到這個平臺。她們多半是因為好奇或是無聊,,偶然加入了光圈成為主播,。"我喜歡別人給我禮物呀,。"至于為什么選擇光圈而不是平臺更大的映客,、花椒,理由也很簡單:小平臺的主播競爭不那么激烈,。

張軼在接受《創(chuàng)業(yè)天下》采訪時曾表示,,

在經過"校花大賽"之后,,2016年4月份,,光圈直播的用戶量已經到達40萬,主播超過5000人,,日收入15萬元,。預計8月份用戶量可以到達1000萬,日收入突破800萬,。

但光圈的前員工給出了與之不盡一致的答案,。主管用戶數據分析的前員工江偉對我表示,光圈直播高峰時期的DAU只有2萬,,這其中還包括了機刷量,。而累計裝機量始終只有100萬左右。負責技術的王德寶也側面證實了這個數據,。"我們技術部門沒有什么挑戰(zhàn),。起碼沒有遭遇用戶量短時暴增導致刷爆服務器的挑戰(zhàn),。以前我供職的公司曾經遇到過,但光圈整體的用戶數就沒什么激烈的變化,。"

"直播行業(yè)的整體留存率就非常低,,超過25%就很棒了。"也就是說,,哪怕平臺的用戶量達到100萬,,7天之后也只剩20萬左右。這是一個需要靠不斷博眼球,、提供多樣選擇,,才能獲取新用戶的行業(yè)。"用戶的增長和衰減都是極快的,。"小付邊說邊比劃出了一個下開口的拋物線,。

然而,張軼似乎并不重視C端的用戶,,也無意從正當渠道獲取他們,,這也直接導致了光圈的融資瓶頸。

"刷量",、轉型,,直到打完最后一顆子彈

張軼看起來文質彬彬,但只要拿定主意,,撞了南墻也不會回頭,。對于公司的戰(zhàn)略、估值,,他寸土不讓,。

從光圈成立那一天起,張軼就決心要走一條不一樣的路,,也錨定了自己的競爭對手--映客,,并試圖用各種方式追擊或是超過它。哪怕在外人看來,,光圈與映客從用戶體量,、估值到融資進度上幾乎沒有可比性。

光圈直播成立于2014年,,最初的定位是圖片社交,,隨后增加了直播的功能。拒絕了傳統(tǒng)的"秀場"模式,,張軼力圖把光圈打造成全民直播的平臺,。張軼在接受三聲的采訪時表示:美女撐不起整個直播產業(yè)。但顯然,"秀場"模式是行業(yè)中最快產生現金流,,并容易實現盈利的模式,。換一條少有人走的路,往往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大的困難和風險,。

形勢急轉直下是從"?;ù筚?結束開始的。

此前,,在?;ㄟx秀的熱度和媒體曝光雙重推動下,光圈巔峰期擁有138個直播間,,每個直播間最低有2000人同時在線,。而選秀結束之后,主播的熱情和用戶數同時銳減,。到6月份的時候,,每天只有20-30個直播間,每個直播間僅有100-200人在線,。"那個時候你刷光圈,,直播間兩三屏就沒有了。"

直播人數和在線用戶同時銳減,,張軼想到的解決方式并不是增加運營和品牌露出,,而是開"刷假量"的渠道。從真人與機器人1:4的比例一路刷到1:20,,為的維持表面上的繁榮,。"最多時候開4個渠道,有3個半都是刷量的,。"小付說,。

見用戶量毫無起色,,張軼又決定砍掉C端,,開始向B端轉型。張軼自稱已儲備了四檔體量近似《奇葩說》的PGC內容,,要將盈利模式轉變成以廣告為主,。寄望于找到優(yōu)質廣告主,靠冠名費以及廣告植入維持生存,。

然而,,轉型也萬分艱難。廣告主都非?,F實,,他們寧可花大錢去投一個流量極好的平臺,也不愿意花小錢在一些未見起色的節(jié)目身上,。光圈的用戶數量哪怕在巔峰期也只有50萬,,這個數字難以吸引好的廣告主,。刷量也是徒勞,曾經達成合作的冠名商猛獅科技,,在發(fā)現節(jié)目效果未達預期之后,,也拒絕支付后續(xù)的400萬款項。光圈直播深陷泥沼,,難以自保,。

全線吃緊。而對于光圈來說最重要的新一輪融資,,恰似拉磨的驢眼前掛著的那根胡蘿卜,,看起來近在咫尺,但永遠懸而未決,。

去年5月,,在一切尚未完全崩盤的時候,曾有上市公司表示愿意投資3000萬,,占有光圈10%的股份,,但這被張軼立刻拒絕。"他覺得估值降得太厲害了,。其實哪有什么所謂,,能活下去才是第一位的。"

至此,,光圈的員工們再也沒有聽說任何確切的融資消息,。倒是常有人來公司"視察",早晚各一波,,"但那些像觀光團的人,,一看也不像什么正經投資機構"。

辦公室開始彌漫著頹喪的氣氛,,開始聊聊天,、吃吃瓜子,因為誰都知道,,這棟叫做"光圈"的樓快要塌了,。

踏上漫漫討債路的員工與主播

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倒閉分為很多種,光圈是其中最慘烈的一種,。

張軼原本可以坦誠一切,,選擇裁員、降薪,,以最低成本維持公司的基本運轉,。但他大包大攬,對員工表示,下一輪融資很快會到賬,。員工們也就仍然懷著一點兒絕望的期待,,直到等到空空如也的辦公室大門上貼著的一紙封條。

這種微弱的期待從2016年的5月,,一直維持到11月,。"我們的融資已經進入了簽署協(xié)議的階段,適時就會公布,。答應大家集體去日本的旅行也一定能夠成行,。"這是2016年5月,張軼在集體會議上的承諾,。

但,,"11月份,張軼的話鋒突然就變了,,說公司正在困難的時期,,你們不應該逼我。"技術部門員工王德寶(化名)說,。

從6月份開始,,員工的工資就已經開始停發(fā)。在7月份短暫的下發(fā)了6月份的薪水后,,員工的工資就一直處于拖欠的狀態(tài),,五險一金的系統(tǒng)中也未見繳費。據統(tǒng)計,,光圈直播的60名員工,,共計欠薪300萬左右。而光圈平臺上的主播也未能幸免,。拖欠的數額從5000至9萬元不等,。他們都嘗試過去找CEO張軼要一個說法,或是動用各種手段逼迫張軼還錢,,但除了拖延之外,,他并沒有給出任何解決方案。而反應激烈的主播曾在微信上威脅要將事情公之于眾,,張軼隨即將其拉黑,。

此后,張軼便不再和他們任何人聯系,,并且不接任何員工、主播的電話,,宛如"人間蒸發(fā)",。員工們最新得到的消息是:張軼已入職新絲路,任副總裁的職位。

雖然這只是份工作,,但眼看著公司倒閉,、薪水停發(fā),他們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傷害,。比起丟掉工作,、拿不到薪水,心靈的傷害似乎更難挽回,。

"我對這份工作算得上嘔心瀝血了,。"小付重重地說出"嘔心瀝血"四個字。

"我從這件事情得到的經驗就是:如果下次老板欠薪,,頂多陪他扛一個月,。"

如果扛過幾個月公司活了呢?

"那我也不后悔。"

創(chuàng)業(yè)者就這么不負責任!

默默看著浮夸的創(chuàng)業(yè)圈!

(編輯:愛娣)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