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小籠熱氣蒸騰,梧桐樹下的咖啡館孕育創(chuàng)業(yè)藍圖,,菜場畫廊與市井吆喝共奏交響……當大型連鎖席卷都市,,上海正用“社區(qū)商業(yè)”為這座城市的經(jīng)濟活力寫下生動注腳。近年來,上?!?5分鐘社區(qū)生活圈”逐步從藍圖走進現(xiàn)實,,記者深入街巷褶皺,記錄那些鑲嵌在居民日常中的商業(yè)圖景與人情故事,,拆解一條條鮮活的毛細血管如何承載人們的生計,、記憶與變遷。通過這些充滿煙火氣的生動故事,,我們希望呈現(xiàn)上海社區(qū)商業(yè)的真實面貌,,同時探討其背后的發(fā)展邏輯與城市價值。
下午3點半的“羅記光頭大排檔”,,空氣中還留有一絲雞公煲淡淡的余香,。
老板娘林姐麻利地收拾著最后幾張桌子,她的丈夫陳師傅正在后廚清點所剩不多的食材,。再過半小時,,這家位于陸家嘴街道乳山路上的小店將完成它的“身份轉換”——白天的雞公煲店隱入夜色,燒烤的煙火氣取而代之,。
這家名為“光頭大排檔”的小店藏著上海社區(qū)商業(yè)的一個獨特樣本:一個店面,,兩組互不相識的經(jīng)營者,兩套完全不同的經(jīng)營業(yè)態(tài),,在24小時的循環(huán)中默契地交替登場,。
“賺錢各憑本事?!碑敱粏柤敖?jīng)營狀況時,,林姐輕描淡寫一句話帶過。但墻上燒烤主題的裝飾,、甚至包括店名“光頭大排檔”與雞公煲毫無關聯(lián)的違和感,,卻無聲地訴說著這種“拼店”模式背后的精打細算——每月兩三萬的租金由兩組老板平分,大大降低了各自的經(jīng)營成本,。
下午3點左右,非用餐高峰期的小店內,。人民網(wǎng)記者 沐一帆攝
陳師傅和林姐是來自福建的“新上海人”,,兩人都不算餐飲界的熟手老板。林姐說:“我做過培訓,,做過二房東,,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工作,但開飯店還真是第一次,?!痹谏虾4蚱?0余年,,他們最終選擇在這個熟悉的社區(qū)落腳開店?!拔覀冊谶@里住了很多年了,,非常熟悉,孩子也在附近上小學,?!标悗煾到舆^話頭。這種基于社區(qū)信任的選擇,,恰恰體現(xiàn)了社區(qū)商業(yè)最原始的生命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熟悉與依賴,。
店門口展示的白天營業(yè)時間,。人民網(wǎng)記者 沐一帆攝
雖名叫“光頭大排檔”,,但老板自述這里是一家有品牌的雞公煲加盟店?!懊刻?點開始營業(yè),,16點打烊。中午生意不錯,,主要客源是白領,。這條街上我們沒有同類競爭?!?
不足50平方米的空間里,,7張木桌、28把椅子,、一個大冰柜,、一個小小的收銀機便是店里的全部“家當”。午市時,,附近的白領紛紛到店用餐,,20-50元的客單價,1-2小時的翻臺率,,構成了小店白天的生存節(jié)奏,。林姐坦言,每日營業(yè)額有七八千的話就算多,,少的時候也有五六千,。好在,“夫妻老婆店”的模式給了他們承受一定波動的底氣——沒有額外人工成本,,兩人包攬了從廚師到服務員的幾乎所有角色,。
下午3點半準備打烊的小店,。人民網(wǎng)記者 沐一帆攝
暫時打烊前的最后一步,,陳師傅撤下了門口擺著的,,寫著兩份招牌套餐,和雞公煲小店營業(yè)時間的牌子,。頃刻間,這里將是另一番景象,。
下午4點多,,夜晚燒烤店的老板——徐姐來到店里。這位安徽大姐從2018年開始租下這間鋪面,,至今已有7個年頭,,她和丈夫就住在對面的小區(qū),租金6千多,。
“這里月租2.5萬,,垃圾費廁所費另算,總共加起來3萬多,,還要加上用工成本,。”“這兩年生意不好做,,有時就像過山車,。”徐姐一邊在沒有客人的空桌上切著肉一邊說,,“我們客單價平均五六十吧,,好的時候一晚上能賣七八千,甚至1萬,,差的時候連房租都保不住,。”說話間,,她又開始忙著給一盤烤串刷上醬料,。徐姐介紹,燒烤小店的客源主要是租住在這片的外地年輕人,?!斑@也是我選址這里的原因,附近租房的白領很多,,而且消費能力還可以,。”
不同于白天的雞公煲小店內只有老板夫妻2人前后張羅的景象,,徐姐的店里共有4個人忙活,,有負責炒菜的,有負責燒烤的,,也有負責傳菜擦桌的,。徐姐說:“現(xiàn)在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一個好的燒烤師傅我得給他開七八千的工資,還包吃包住,。但相應的,,這活也比較辛苦,每月只休息一天,。不過干我們這行的誰不是賺辛苦錢,?”
為了多賺錢,,從下午4點到徹底天黑前的空檔,,徐姐還在店門口支起了賣冷面的小桌。人民網(wǎng)記者 沐一帆攝
晚上10點,,小店迎來了最熱鬧的時刻,。客人三三兩兩圍坐,,烤串的香氣混合著啤酒的泡沫,,構成了都市夜生活的獨特風景?!拔覀兞璩?點半結束營業(yè),,但有時會做到4點左右。前兩天有桌客人吃到5點半,,還跟我說‘你走就是了,,我?guī)湍汴P門’?!毙旖阈χ鴵u頭,。雖然同一條街上燒烤店不少,但她并不擔心:“各做各的,,每家風味不一樣,。”
燒烤的煙火取代雞公煲的香氣,,陌生的兩組經(jīng)營者交替接手這個小小的空間,。雙方之前互不相識,卻在同一屋檐下形成了奇妙的共生關系,。這種“時空共享”的商業(yè)模式,,正在上海許多社區(qū)悄然興起,成為小微商戶應對高租金的一種生存智慧,。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