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來造“芯片”,為何還要背誦古詩文,?——文學教育的無用之大用

  來源:光明日報溫儒敏2025-03-2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教育問題,,如此深刻而復雜:涉及人才培養(yǎng)、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延續(xù),;教育話題,,又是這樣親切而貼近:關(guān)系到每個家庭,、每個個體的成長與幸福。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

教育問題,,如此深刻而復雜:涉及人才培養(yǎng)、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延續(xù),;教育話題,,又是這樣親切而貼近:關(guān)系到每個家庭、每個個體的成長與幸福,。面向未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培養(yǎng)能夠應對未知挑戰(zhàn)的人才,?如何讓每個人都能在教育滋養(yǎng)下實現(xiàn)生命價值,,并為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對教育問題的考量,,需要置于更大的背景,,跳出教育看教育,使我們的思考不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而是貫穿于人的一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lǐng)域;亦需要聚焦更小的角度,,讓視線探入教育的微觀層面,,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的真實面貌。

為此,,本版自即日起開設(shè)“杏壇覃思”欄目,,用充滿思想和溫度的文字來解讀教育、思考教育,、推進教育,,在建設(shè)教育強國的道路上留下“思想的足跡”。

為何語文課,,特別是小學和初中的語文課,,要安排那么多文學作品的教學,?為何中小學生要多背誦古詩文,?……網(wǎng)上常見(生活中也常見)有人對此疑惑不解,他們覺得學語文無非是提高一下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必要讀那么多散文,、詩歌、小說什么的,,特別是背誦古詩文,,既為難孩子,,又浪費時間。甚至還有人提出有點“無厘頭”的質(zhì)問:背誦古詩文能制造“芯片”“導彈”嗎,?為何不把學語文和讀古詩文的時間更多地“勻給”數(shù)理化,?

不能一味責怪這些議論所表現(xiàn)出來的膚淺,我們語文教學本身可能也沒有把這些問題真正搞清楚,。

為什么練習寫一棵樹,,寫一個人

語文很重要,這個道理大家好像都明白,,但落實到教學中,,就可能有些困擾。實際上,,雖然語文是主科,,但在一些學校、老師和家長那里并不受重視,,他們覺得,,語文需要熏陶和習得,靠的是大量閱讀積累,,考試前很難靠“突擊”拿到高分,,相反,不去下功夫,,也不會考得太差,。因此,輕視語文和不愿意在讀書方面多下功夫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我曾經(jīng)到一所中學聽課,,課后和老師座談。我問:你們的學生日后成人,、進入社會了,,絕大多數(shù)崗位都不會要求他多讀書、擅長寫作,,比如寫一棵樹,,寫一個人什么的??墒侨缃駞s要花那么多時間去練習寫一棵樹,,寫一個人。這是為什么,?

這好像是一個根本不需要思考的問題嘛,!有的老師說,語文課安排這一類文學性的閱讀寫作,,是為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古詩文的載體——古漢語是現(xiàn)代漢語的源頭,,學習語言表達,有必要知道一點“源流”,。也有的說,,多一些文學修養(yǎng),文筆好,,高考作文能得高分,。還有的說,畢業(yè)以后學生也會有自己的文學生活,,比如看電影,、電視,讀文學作品,,語文課需要培養(yǎng)他們擁有審美和鑒賞的能力,。當然,提到古詩文,,大家也都會想到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增加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已經(jīng)是國家和社會的共識,。如果連最基本的古代文學作品都沒有接觸過,,缺乏情感與審美的民族基因,又怎能稱得上“中華兒女”和“龍的傳人”,?

老師們說的這幾方面理由都是成立的,,但有遺漏,忘記了另外兩個也很重要的理由,。

一個理由是,,語文課的文學閱讀與寫作,可以滿足孩子們童年生活的精神需求,。人總需要做點“白日夢”,,特別是年輕的時候,文學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做夢”的功能,,可以調(diào)節(jié)生活,,宣泄、寄托或者轉(zhuǎn)移情緒,,滿足孩子們成長階段不可或缺的“天馬行空,、盡情想象”的需求,而這個功能,,是我們語文課考慮得不多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卻又常被忽視的理由就是,語文課的文學教育,,包括古詩文閱讀,,擔負著“思維訓練”的重任。

我重點討論一下這個理由,。

文學教育擔負著“思維訓練”的重任

語文課文學教育的目標是“審美與鑒賞”,,而從廣義理解,“審美與鑒賞”的能力,,也是一種思維能力,。建議大家看看《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及《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于為何語文課中的文學教育擔負著“思維訓練”的任務(wù),,就會有比較清楚的認識。

我認為,,要充分肯定《義務(wù)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對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定位,。新課標提出,“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四個維度,其中一個維度,,就是“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而這正是和文學教育密切相關(guān)的。如《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 2020年修訂)》指出:“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并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敝档米⒁獾氖恰皩徝狼槿づc鑒賞品位”這個提法,,因為過去我們語文課很少會照顧到學生個體審美的“情趣”與“品位”。

新課標在論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另一維度“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時說到,,要讓學生“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其中“直覺思維,、形象思維”是新提法,,也是以前語文教學中較少關(guān)注的。我這里特地引用高中及義務(wù)教育語文課標關(guān)于“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是想提醒大家,,這不只是對高中語文的要求,,小學和初中語文中文學類閱讀寫作的教學,也應當重視全面的思維訓練,,尤其是想象力及其所依存的“直覺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訓練,。

所謂“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的能力,首先就是想象力,,以及“直覺思維”與“形象思維”的能力,。課標把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放到與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chuàng)造思維并列的位置,,可以理解為是對前兩種思維的格外重視。這也有現(xiàn)實針對性,。在語文教學中,,提到思維能力,馬上會想到思辨能力,、邏輯分析能力,,而想象力以及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能力,,并沒有得到相應重視,。甚至有些老師和家長認為,“想象”是孩子比較幼稚的思維活動,。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新課標的“提醒”,對于語文教學,,特別是文學類課文包括詩歌的教學,,有糾偏性和指導性的意義。

文學教育關(guān)涉想象力的培養(yǎng)

據(jù)有關(guān)研究,,想象是一種心象思維,,是指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屬于智力中重要的高級的部分,。想象力是感性和知性之間的一種中介性先天能力,,在人的判斷認識方面起著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想象力活動主要靠右腦,,屬于大腦最外層的高級思維,,但正常人的想象活動要靠大腦多部位協(xié)同完成。想象力有先天的因素,,也可以靠后天激發(fā)培養(yǎng),,童年時期,,就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想象力、培養(yǎng)“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黃金時期,。直覺思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同等重要,偏離任何一方都會制約一個人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小學和中學的文學教育,,特別是古詩文教學,,在想象力的培養(yǎng),,以及“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訓練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語文課學習文學類課文,,包括誦讀古詩文,就要把“審美與鑒賞”作為教學的指向,,應當扣住多方面的思維發(fā)展,,特別是容易被忽視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fā)展,重視想象力的培養(yǎng),。

不要忌諱“訓練”這個詞,,想象力,以及其所依存的“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都是可以訓練的,。這一類“思維訓練”對于素質(zhì)教育非常重要,也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必修功課,。無論學生日后從事什么職業(yè),,即使是科技類的工作,也必須具有這一類“思維訓練”,??傊Z文課中的文學教育,,是審美教育,,同時也是思維訓練,是通過文學教育,,獲得“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位,。

回到開頭所提的問題:古詩文的學習與教學和“芯片”“導彈”有何關(guān)系,?答曰:沒有什么直接關(guān)系,古詩文不能當飯吃,,也不能造“芯片”“導彈”,。從功利的角度看,,文學教育是“沒用”的。但從人的精神成長和民族文化認同來看,,又是“打底子”的,,有“無用之大用”。文學教育包括古詩文的學習有利于思維訓練,,讓人的整體素質(zhì)高一些,,情商與智商更加協(xié)調(diào)發(fā)展,腦子“活”一些,。這樣看,,古詩文的誦讀學習與“芯片”“導彈”又有微妙的關(guān)系。

(作者:溫儒敏,,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編輯:月兒


能用來造“芯片”,,為何還要背誦古詩文?——文學教育的無用之大用

 

相關(guān)閱讀: 文學教育無用之大用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