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的鞋跟為什么越來越高了,?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屈博洋2025-01-17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幾乎從不運動的北京白領李瑩最近入手了人生第一雙跑鞋,目的很單純:為了穿搭顯高,。高跟鞋太累,,靴子太笨重,李瑩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老爹鞋不離腳,,一般少則3厘米的高度,,讓
幾乎從不運動的北京白領李瑩最近入手了人生第一雙跑鞋,目的很單純:為了穿搭顯高,。

高跟鞋太累,,靴子太笨重,李瑩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老爹鞋不離腳,,一般少則3厘米的高度,,讓她剛好到達165厘米的“黃金身高”。

鞋跟高更重要的好處是“百搭”,,夏天光腿穿顯腿長,,冬天更甚,在長款羽絨服之下,,為了避免頭重腳輕,,一雙足夠高的鞋就成為審美上首要的考量。

不過李瑩最近發(fā)現(xiàn),,哪怕坐地鐵排隊的工夫,,便會前面兩雙昂跑和HOKA,后面兩雙索康尼和亞瑟士,,迎面還走來薩洛蒙和耐克,,關(guān)鍵是一雙賽著一雙高。

將近5厘米的厚底,,恨不得比老爹鞋還高,,這屆運動鞋怎么就變成了“恨天高”?

運動鞋,,主打“矮子樂”

以前的鞋偷偷內(nèi)增高,,現(xiàn)在的運動鞋則明目張膽“外增高”。

比如在剛剛結(jié)束的2024上海國際賽事文化及體育用品博覽會上,,從多威,、昂跑、HOKA到361度、特步和中國喬丹,,國內(nèi)外品牌們最新亮相的跑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鞋底厚到能跟清宮劇里的花盆底有一拼,,人穿上平白無故就能原地增高5厘米。

體博會上的鞋款或許太前沿,,但那些在市場中炙手可熱的品牌和產(chǎn)品們也并沒有“矮一截”,。

最近,耐克官宣了2025年2月即將全球發(fā)售的經(jīng)典系列Vomero第18代產(chǎn)品,,它的鞋底厚度達到了史上最高的厚度46 毫米,,比上一代還高出了 6 毫米。

Vomero作為耐克2005年便開始推出的經(jīng)典緩震跑鞋系列,,從最初的3厘米左右的高度不斷生長,,到第18代幾乎翻了一大半。

另一運動品牌亞瑟士在2024年8月推出的新款跑鞋metaFuji Trail也不甘落后,,鞋底的堆疊高度達到了45毫米,,而在以往的鞋款中30—40毫米的高度更為常見。

昂跑從2023年到2024年推出的鞋款里,,45毫米已經(jīng)不算“恨天高”,,其中Cloudeclipse的鞋底高達50毫米。

對此,,在一家中國500強企業(yè)從事公關(guān)工作的王凱深有體會,,因為經(jīng)常需要外出拜訪,,凈身高175厘米的他以前總穿內(nèi)增高的休閑皮鞋,,幾乎增高到3厘米以上就已經(jīng)極大地犧牲了舒適感,同時在外觀上也容易露餡——一半的腳后跟都露在外面,。

現(xiàn)如今他全部替換成了黑色或深色的泛跑鞋,,4厘米左右的厚底明目張膽杵在外面也沒有不自然,反而在嚴肅里面增加了一些松弛感,。

“少說能有3厘米,,多的能到5厘米,現(xiàn)在的跑鞋都是這種風格,,屬于自然的‘增高’,。”王凱說,。

其實不只是跑鞋,,在泛運動鞋領域,以老爹鞋聞名的斯凱奇就一直走在“變高”的路上,。老爹鞋本身就帶有“笨重”的審美特點,,因此做更厚的鞋底便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斯凱奇相關(guān)負責人對有意思報告表示,復古風持續(xù)在回潮,,斯凱奇借勢推出了一系列增高的鞋型,,比如成毅上腳的MonSTER EVO怪獸鞋、王星越上腳的Shadow月影鞋,、常青款的熊貓鞋等,。

其中2024年推出的延續(xù)了經(jīng)典的熊貓鞋5.0版本,鞋底也在40—50毫米之間,。

運動鞋為什么變成了“高跟鞋”,?

運動鞋變高,難以脫離時尚的語境來看待,。

在時尚行業(yè)觀察者呂娜看來,,鞋底變高和變矮正在同時發(fā)生?!爸袊⒁呀?jīng)拋棄了高跟鞋,,但高跟鞋并不會真的消失,它會以新的方式卷土重來,,比如變成厚底運動鞋,。”

呂娜總結(jié)道,,2024年鞋子的一波浪潮是“變薄”,,比如阿迪達斯和MiuMiu等品牌推出的德訓鞋,憑借簡單且輕薄的生膠鞋底,,創(chuàng)造出一種clean-fit(干凈舒適)感,。那么另一波浪潮便是“變厚”,拋開老爹鞋,、跑鞋不說,,就連UGG雪地靴2024年的爆款也是新推出的35毫米的厚底款。

“變薄與變厚之間并不沖突,,甚至可能殊途同歸,。”呂娜認為,,從底層邏輯上看,,變薄的浪潮為的是輕便和自由,變厚的浪潮很可能也是為了輕便和自由,,比如那些50毫米的跑鞋,,背后是為了更柔軟、緩震和回彈的腳感,。

鞋類設計師方喬告訴有意思報告,,鞋底變厚確實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因為“鞋底”承載了緩震、回彈的重任,,“鞋底”越厚,,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它能容納的結(jié)構(gòu)設計的空間越大,承載科技的能力也就越強,。

早年間的運動鞋或跑步鞋,,或因沒有多少科技含量,鞋底向來輕薄,。比如20世紀初的匡威運動鞋,,由膠底搭配帆布構(gòu)成,再比如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腳上的跑步鞋Cortez,,也是肉眼可見的薄底,。

在進入卷科技的時代之后,運動鞋尤其是跑鞋,,就開始卷“中底”,,即鞋底和鞋身中間夾層的部分。方喬坦承,,包括耐克,、阿迪達斯以及一眾國內(nèi)品牌在內(nèi),其“中底科技”的邏輯都是相似的:超臨界發(fā)泡搭配異型碳板,。

其中,,超臨界發(fā)泡才是讓中底變得越來越高的緣由。超臨界發(fā)泡指的是一種發(fā)泡技術(shù),,制造出細小而均勻的氣泡,,再均勻地分布在中底材料中,使得中底的密度更低,,獲得更輕盈的腳感,。

“你可以把這種超臨界發(fā)泡制作出來的中底理解為一種海綿,,海綿需要一定的體積才能形成足夠的緩震行程,。”方喬說,,“功能決定了形態(tài),。”

HOKA相關(guān)負責人告訴有意思報告,,HOKA創(chuàng)立推出的第一款鞋MAFATE便是越野跑鞋,,為了應對野外崎嶇的山路,鞋底便主打的是厚底,。

不過在方喬看來,,這些技術(shù)上的討論應當限縮在“專業(yè)跑鞋”的范疇內(nèi),其實大部分運動鞋和泛跑鞋的“變厚”,更多還是受到時尚風尚的刺激,。

運動鞋或泛跑鞋,,更多的穿著場景是日常生活,這意味著它勢必會受到日常生活審美的影響,,跟著潮流走,。

行業(yè)內(nèi)普遍認為“變厚”有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巴黎世家推出Triple S,在2017年,,巴黎世家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Demna Gvasalia把籃球鞋,、跑步鞋、田徑鞋三重鞋底堆疊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了3—4厘米增高的效果,,從而成為了時尚界的一件里程碑事件。

類似巴黎世家這樣的品牌具有極高的話語權(quán),,它最終就會滲透到不同的鞋類中,,尤其是那些潮流生活屬性遠大于功能屬性的泛跑鞋、運動鞋,。?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然后呢,?

運動鞋的鞋底會越來越厚嗎,?

對于專業(yè)跑鞋而言,方喬認為,,除非中底技術(shù)出現(xiàn)全面的革新,,否則“用厚底承載技術(shù)”的趨勢還會持續(xù)相當長的時間。

不過他同時也觀察到了“變薄”的趨勢,,尤其是在健身,、綜訓鞋領域也有另一派觀點,他們反對鞋對腳本身功能的剝奪,,具有科技感的運動鞋的確能提高運動表現(xiàn),,但并不代表能提高腳本身的能力。而薄底鞋倡導的便是腳本身的能力,,不要讓科技去幫助完成彎折,、起降等,而是用人自己的關(guān)節(jié),、肌肉,、韌帶去完成跑步這種自然的動作。

最近一個名為vivobarefoot的英國品牌也正在大眾視野中興起,,它由知名品牌Clarks背后的家族所打造,,主打的便是薄底跑鞋,,倡導的是“赤足鞋將再造人類的健康”以及“人的腳是生物力學的杰作”。

在呂娜看來,,無論專業(yè)與否,,都很難把時尚從中完全剝離,薄底跑鞋正在受到關(guān)注,,很難說沒有具有話語權(quán)的品牌的引領,。比如巴黎世家2025秋季秀場中出現(xiàn)的赤足鞋,以及去年重新火起來的薄底訓練鞋Balenciaga Zen等,。

對于更大眾化的運動鞋和泛跑鞋而言,,或許沒有越來越厚的必要。

時尚產(chǎn)業(yè)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程偉雄認為,,厚底終究是為了提高跑步的配速,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鞋底越厚,,崴腳、損傷的可能性便越大,?!八屑夹g(shù)的背后,除了好的一面之外,,都有它的缺陷所在,。”

“鞋底越厚,,跑步時重心的起伏就越大,,那么如果沒有更為先進的穩(wěn)定技術(shù),對普通人而言可能弊大于利,?!背虃バ壅f。

就跑步而言,,作為門檻相對較低從而普及度較高的運動,,它不需要過多的市場培育,因此無論是專業(yè)還是綜合的鞋類品牌紛紛入局聚焦跑鞋,。

的確,,根據(jù)中國田徑協(xié)會發(fā)布的《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2023全年路跑賽事共有699場,,相當于平均一天兩場,其中馬拉松,、半程馬拉松賽事占比近九成,。

“但是這些跑者里面有多少有專業(yè)的需求呢,?專業(yè)跑步的滲透率真有這么高嗎?”程偉雄對此存疑,。

在他看來,,拋開時尚,技術(shù)最終想要實現(xiàn)的或許是“小而美”,,鞋底有沒有可能又薄又舒適呢,?這或許是一個終極問題。

(編輯:映雪)


運動鞋的鞋跟為什么越來越高了,?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shù)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