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風和意已春 古代詩人怎么過臘八節(jié)

  來源:北京晚報紀習尚2025-01-0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在宋代已經基本定型,,當時主要的慶祝活動有浴佛會,、食臘八粥等,。詩歌記錄生活,翻開古代詩人的作品,,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過臘八節(jié)的吧,。蘇軾臘八送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在宋代已經基本定型,當時主要的慶?;顒佑性》饡?、食臘八粥等。詩歌記錄生活,,翻開古代詩人的作品,,讓我們看看他們是怎么過臘八節(jié)的吧。

蘇軾臘八送別“網紅”張懷民

臘八節(jié)的慶?;顒釉》饡?,由寺院的僧人們主持,走街串巷,,很是熱鬧,。宋代《武林舊事》有記載:“僧尼輩競以小盆貯銅像,浸以糖水,,覆以花棚,,鐃鈸交迎,遍往邸第富室,,以小杓澆灌,,以求施利?!鄙醾儗⒎鹣駨牡钐谜埑?,放進裝滿糖水的小盆里,在喧天的鑼鼓聲中,,送進人們的家中巡視,。浴佛會原本在四月八日的佛誕日舉行,后來移到了臘月初八,?!稏|京夢華錄》記載了當時的活動場面:臘月初八這一天,僧尼們列隊穿過大街小巷,,他們手捧銅制或木制佛像,,一邊念著佛經,一邊用楊樹或柳樹枝條蘸取香水,,灑在佛像身上,。

蘇軾貶謫黃州期間,在詩詞中記述了這一習俗,。元豐六年(1083年)臘月初八日,,蘇軾在好朋友張懷民的暖閣內飲酒,一起過節(jié),。張懷民何許人也,?他就是五十多天前的一個月夜,,蘇軾披衣夜訪、同游庭中,,并在900多年后成為“網紅”的那個閑人:“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當時,,閑人張懷民已經接到朝廷的調令,即將回京就任新職,。蘇軾此番來,,也是為他送別。他賦詞《南歌子·黃州臘八日飲懷民小閣》,,一是祝賀他在新年來臨之際,,又履新職,可謂雙喜臨門:“閑駕彩鸞歸去,、趁新年,。”二是希望他進京后,,身處繁華之地,,也不要忘了黃州的老朋友:“莫忘故人憔悴、老江邊,?!钡谌龑右馑迹瑒t是天氣不冷,,又逢浴佛佳節(jié),,是難得的相聚時光:“烘暖燒香閣,輕寒浴佛天,?!?

陸游受贈佛粥 更覺鄉(xiāng)村可人

宋代,臘八粥也從寺院走入民間,,成了流行的節(jié)日習俗,,普通人家,都會使用“果子雜料”,,煮粥而食,。自己吃之外,人們還把臘八粥作為聯(lián)絡感情的禮物,,互相贈送,。正如宋人《雞肋編》所說:“寧州臘月八日,人家競作白粥,,于上以柿,、栗之類,染以眾色為花鳥象,,更相送遺,。”

分贈臘八粥,,據說源于佛教中乳糜供養(yǎng)的故事:佛陀在菩提樹下得道時,,得到了牧羊女奉獻的乳粥(乳糜)。這種乳粥是將米,、粟等加入牛羊乳中煮熟而成的,,和臘八粥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人們也稱臘八粥為佛粥,、僧粥,。

一個雪后的臘八節(jié),天氣寒冷,,北宋詩人王洋(1087年至1154年)起了個大早,。正在書齋讀書時,鄰居方智善送來了冒著熱氣的臘八粥,。王洋接過碗來,,仔細端詳,果然數(shù)出了八樣材料:有栗,、桃,、棗、柿等甘甜果品,,還有菱角,、枳椇子、靈芝,、木耳等珍物,。這讓他食指大動,一口氣全喝完了,。感動于鄰居的厚意,,他寫下了《臘八日書齋早起南鄰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盡之因成小詩》:“臘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傳侑僧粥,。栗桃棗柿雜甘香,,菱椇芝栭俱不錄,。”

南宋詩人陸游也受贈過臘八粥,。1192年臘月,,罷官后的陸游退居鄉(xiāng)里。風和日暖的日子,,68歲的詩人常常拄著竹杖,,在周圍漫步。他看到鄰居家的柴門內炊煙裊裊,,溪流邊牛兒的蹄印布滿了河灘,,仿佛春天已提前來臨。臘月初八這天,,他又漫步至西村,,看到人們正在互相贈送佛粥,讓他更覺鄉(xiāng)村的可人,。為此,,他提筆寫下了《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

吃臘八粥的習俗如此深入人心,即便是戰(zhàn)場上的將領,,或者旅途中的游客,,到了臘八這一天都想吃一口臘八粥。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有一年的臘八冒著大雪趕路,,但旅途中無法制作臘八粥,他因此非常遺憾:“平生臘八日,,借缽受齋糜,。客路歲將晚,,旅庖晨不炊,。”南宋抗金將領趙萬年在固守襄陽城時,恰遇臘八節(jié),,城中熬制了臘八粥犒勞守城士兵,,他有詩寫道:“不為主人供粥餉,爭知臘八是今辰,?!?

臘八如果降下瑞雪,,喜慶氣氛又將增添不少,,詩人們還會乘興開個“詩詞大會”。南宋的《玉?!酚涊d,,北宋淳化初年,連續(xù)好幾個冬天沒有下雪,,淳化三年(992年)臘月初八日,,都城開封終于飄起大雪,積雪深達尺余,。宋太宗非常高興,,在中書省為近臣們擺下宴席,并且下詔:今日盡興,,不醉不歸,。酒酣耳熱之時,余興未了的宋太宗又賦詩一首,,并用隸書親自謄寫,,由身邊的宦官帶至酒宴展示。同一天,,宋太宗還在秘閣宴請三館學士,,在詩詞風盛的宋代,學士們聚會自然少不了吟詩作賦,,當日應命獻詩的有二十五人,。

明代臘八“國宴”吃臘八面

明代時,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面的習俗,。臘八這一天,朝廷會在紫禁城的奉天門(今太和門)賜百官宴,??赡苁怯X得在國家級的大宴會上“吸溜吸溜”地喝粥有些不雅,臘八宴上,,皇帝賞賜的是“臘八面”,。明代狀元吳寬,就曾經和同僚們一起,,參加過臘八國宴,。這天下著雪,,天氣很冷,但他還是感覺非常榮耀,,回家后寫下了《臘八日賜宴》:“詔遣長筵列鳳池,,人間節(jié)序九重知。食傳內饔真成例,,坐接同官易得詩,。”

不過,,吳寬在詩中只是抒發(fā)了自己的心情,,并沒有說明自己吃的是哪幾種節(jié)日食品。明代俞汝楫編纂的《禮部志稿》給出了詳細的臘八節(jié)菜單:“上桌按酒四般,,菜四色,、臘面一碗,酒三鐘,;中合桌,,按酒四般,菜四色,、臘面二碗,、酒六鐘?!卑凑掌冯A不同,,官員或者坐上桌,或者坐中桌,,上的菜也不一樣,,但這一碗節(jié)日氣氛濃濃的“臘面”,是桌桌都有,、味道相同的,。陜西省關中一些地方,現(xiàn)在還有臘月初八早上吃臘八面的習俗,,不知是不是明宮習俗的延續(xù),。

清代臘八消寒會上飲酒賦詩

清代,詩人們喜歡在臘八這一天舉行冬日聚會,,稱為“消寒會”,。消寒會上有兩個主要節(jié)目,一是吃臘八粥,,二是吟詩作賦,。

乾隆十八年(1753年)臘八,詩人王又曾的朋友早早地就托人送信,邀請他到自己的味初齋小聚,。王又曾騎上毛驢,,沿著冰凍打滑的街道,急急趕來,。一路上,,他看到男女老幼們都往什剎海而去,去湊浴佛會的熱鬧,;胡同里,,臘鼓咚咚響,節(jié)日氣氛濃郁,。在味初齋,,他和北漂的老鄉(xiāng)們,吃粥,、飲酒,抽韻賦詩,,直到深夜,。

另一位清代詩人全祖望,也曾在臘八節(jié)的早晨,,和一幫詩友在瓶花齋聚會,。喝粥之余,眾人玩起了“聯(lián)句”,。其中有“歲序何匆匆,,彈指忽屆臘”“浴佛東京遺,消寒我輩法”等句,,點出了這次臘八消寒會的時間和主題,。

乾隆皇帝在繁忙的政事之余,留下了眾多詩詞,,其中和臘八節(jié)有關的就有《臘八日雪》《臘八日紀事》《臘八粥》等,。1730年,20歲的弘歷寫下了十二聯(lián)的長詩《臘八日》,,在盤點了臘八節(jié)的來歷之后,,他記述了皇宮中臘八粥的材料和制法:“松榛棗栗杏胡桃,黍稷粱豆堆累累,。水火既濟入鼎烹,,聲瀉松風萬壑起?!彼?、榛、棗、栗等十樣配料,,在鼎中上下翻騰,,聽上去有如深谷中的松濤。煮成的臘八粥似乎還有助成佳句的神奇功效:“便啜數(shù)碗潤詩腸,,侑以新句加綺靡,。”

(編輯:月兒)


臘月風和意已春 古代詩人怎么過臘八節(jié)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