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何以能“人不散”——演唱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調研

  來源:經濟參考報周心怡 周杉2024-10-28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揮舞熒光棒、千人大合唱……無論追憶熾熱青春,,還是縱享集體狂歡,,演唱會經濟在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西安等眾多城市“火”了,,甚至上海同城一晚開四場演唱會,、歌手多場連開都成為常態(tài),。

揮舞熒光棒、千人大合唱……無論追憶熾熱青春,,還是縱享集體狂歡,,演唱會經濟在上海、廣州,、成都,、杭州、西安等眾多城市“火”了,,甚至上海同城一晚開四場演唱會,、歌手多場連開都成為常態(tài)。

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三季度和國慶假期全國演出市場呈現(xiàn)上升態(tài)勢,,國慶七天假期期間,全國5000人以上的大型演唱會,、音樂節(jié)演出場次達到125場,,票房收入8.6億元,觀眾人數(shù)127.1萬人次,,均比去年同期顯著增長,。

一場演唱會“激活”一座城,演唱會經濟成為“城市流量”如何做到“曲終”但“人不散”,,激發(fā)出“吃,、住、行,、游,、購、娛”的強大文旅消費潛力,?各地借助地方文旅資源做足“文章”,,讓“行走的GDP”“唱響的文旅熱”在豐富城市文化生活的同時,打造新經濟增長點,、催生更加豐富多彩的文化產品,,讓演唱會經濟能夠“余音繞梁”。

自帶流量 拉動文旅產業(yè)強勁增長

時間進入2024年的最后一個季度,,與逐漸走低的氣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居高不下的“觀演熱”:

10月11日晚,“山歌響起的地方·刀郎2024巡回演唱會”開啟南京站演出,,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海外的歌迷早早來到場館外等候,,演出當晚,許多場館周邊的酒店都顯示滿房;10月12日晚的上海也是好不熱鬧,,張學友,、李榮浩、劉若英,、鳳凰傳奇一同在這座城市唱響,,有不少長三角地區(qū)的觀眾匯聚于此。

為了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跟著演唱會去旅行”正在成為新潮流。來上??磸垖W友演唱會,,順便去豫園嘗嘗小籠包,在外灘打卡陸家嘴“三件套”,;去南京看刀郎演唱會,,順道游一游秦淮河,漫步在古城墻上……在這場人與城的雙向奔赴中,,拿著演出門票的人,,既是觀眾,也是游客,。

從去年6月到現(xiàn)在,,來自浙江寧波的張女士共觀看不下十場演唱會,北至天津,,南至香港,,十多座城市都留下了她的足跡?!跋噍^于單純地看一場演唱會,,去一座我未曾造訪的城市更讓我值得期待,那里的美食,、人文都值得探索,,看演唱會只是我選擇去那座城市的其中一個理由?!?

或“打飛的”前往幾百公里外赴一場音樂之約,,或乘坐高鐵在一天內往返來一場“特種兵觀演”行程,跨城觀演已經成為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據(jù)中國演出行業(yè)協(xié)會相關數(shù)據(jù),,18至34歲的年輕群體是演出市場的消費主力,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跟著演唱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程”,。

“其實看一場演唱會,占比最大的支出不是門票,而是交通,?!睆埮空f。事實上,,跨城觀演關聯(lián)交通,、酒店、餐飲,、旅游景區(qū)等多鏈條,、多環(huán)節(jié),與文旅消費的各個場景深度融合,。

演唱會作為粉絲經濟和文旅經濟的重要載體,,“溢出效應”明顯,既聚人氣,,也聚財氣,,更激活了地方消費市場的“一池春水”。

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10月周杰倫在上海連續(xù)開唱4天,,現(xiàn)場觀眾共18.5萬人次,總票房超2億元,,其中跨城觀演占比73%,。演唱會期間,上海市酒店預訂量環(huán)比上漲約80%,,往返機場,、火車站等大型交通樞紐的需求同比增加超過110%,演唱會經濟成為名副其實的“行走的GDP”,。

市場下沉 引爆更多小城消費熱力

作為文化消費和旅游消費的結合,,演唱會經濟何以“唱響”消費新業(yè)態(tài),激發(fā)消費新動能,?

從個例變主流,,觀眾的消費需求是驅動力。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當代年輕人選擇用演唱會的短暫“狂歡”來去除“班味”,,他們在伍佰的演唱會上放松玩梗,積極參與大合唱,,也在鳳凰傳奇的演唱會中激情對唱,,甚至直接在現(xiàn)場“蹦迪”,可以說演唱會不僅讓大家現(xiàn)場感受音樂的魅力,,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放松的出口,。

在演唱會現(xiàn)場,,歌手和觀眾形成了真誠、自然的情感互動,?!俺蔀楹铣娜f分之一”讓觀眾們找到集體歸屬感,體驗到與歌手“雙向奔赴”的快樂,。不同的人群在同一場演唱會上獲得難能可貴的情緒滿足,,是演唱會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從小眾到大眾,,演唱會市場的下沉是基礎,。曾幾何時,各類觀演行為作為一種小圈層文化,,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很流行,。近年來,演唱會經濟之風吹到了三四線城市以及更下沉的市場,,讓更多人有機會體驗到演唱會現(xiàn)場的魅力,。

當下,非一線城市在演藝市場的“聲量”正在不斷提升,。在周杰倫巡演名單中,,出現(xiàn)呼和浩特、太原,、??诘取把莩獣】汀钡拿郑χt的演唱會巡演城市則滲透更深,,除了衢州還有南寧,、佛山、南昌,、連云港和遵義等較少舉辦演唱會的城市,。原來屬于小眾、局限于大城市的演唱會,,“出圈”走向大眾市場,。越來越多的演唱會花落“小城”,讓消費者擁有了更為廣闊的觀看選擇空間,。

從“等風來”到“借風勢”,,地方的誠意是保障。無人機列陣歡迎歌迷,、交通上保駕護航,、為持票歌迷免除當?shù)鼐皡^(qū)門票、主動牽頭當?shù)夭惋嬜∷奚碳液痛笮蜕虉鎏峁┫M優(yōu)惠……

一場演唱會不再只是歌迷和偶像的雙向奔赴,,也是演出產業(yè)和地方經濟的高度協(xié)同融合,。從“等風來”到“借風勢”,,地方文旅不斷升級城市接待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為“演唱會式旅游”提供更佳的個性化體驗,。

演唱會不僅是“激活”一座城的發(fā)動機,更在地方文旅的努力下,,成為一張張鮮活的城市名片。地方政府充滿誠意的“上新”舉措,,不僅吸引更多的觀眾和游客,,也進一步加速了文旅融合,創(chuàng)造更多消費新場景,。

因地制宜 期待更好釋放后續(xù)動能

“市場不會一直高歌猛進,,最終還是會回歸常態(tài)和理性?!碧峒爱斚禄馃岬难莩獣袌?,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認為,2023年爆發(fā)式增長的演唱會市場在供給端有其特殊性,,但進入2024年,,市場已經開始自我調節(jié),出現(xiàn)常態(tài)化和理性化的趨勢,。

這一點張女士也有所體會,。“今年以來有看到部分演唱會門票出現(xiàn)低價售賣的情況,,部分演唱會出現(xiàn)上座率不高的現(xiàn)象,。”同樣地,,演唱會給中小城市帶來的紅利似乎也在慢慢褪去,,“感覺大家還是更希望去大城市看演唱會,畢竟配套設施更好,,體驗感也會更好,。”

面對正在變化的市場和觀眾愈發(fā)多元的觀演需求,,如何進一步留住“人氣”,,是留給城市的難題。換言之,,當演唱會“一曲終了”,,怎樣才能“人不散”?

“辦演唱會等演出周期長,、投入大,,主辦方能賺到錢,,但地方政府的承載能力和接待能力卻受到考驗,承載演出實際上對市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和縣級市,。”在孫佳山看來,,舉辦一場演唱會不是一項簡單的文藝活動,,它聯(lián)動的是社會的方方面面,城市在軟硬件,、服務能力,、治理能力上,都要跟得上文旅深度融合的時代發(fā)展趨勢,。

演唱會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離不開城市的文化內核,。“在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的同時,,各個城市應當因地制宜,,找到適合自身的演藝經濟發(fā)展模式,使文藝IP和城市形象相得益彰,,推動文化旅游更好地賦能經濟社會發(fā)展,。”孫佳山說,。

今年暑假,,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qū)舉辦的萬人星空演唱會在社交媒體平臺火爆出圈,吸引大量游客聚集在沙坡上跟隨音樂盡情歌唱,,手機燈光與月牙泉夜景交相輝映,,成為游敦煌新的“打卡”方式。這既是當?shù)匚穆米龀龅膭?chuàng)新嘗試,,也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鑒的演出模式,。

另一方面,演出本身的文化內核同樣重要,。市場也期待高水平,、有誠意的演出,這就要求供給端持續(xù)不斷產出高質量的文藝作品,。不論是源于現(xiàn)代生活的流行音樂,,還是由傳統(tǒng)文化作品改編的歌舞劇,文化屬性是文藝演出最重要的屬性,,那些傳唱度高的經典作品,,正是因其優(yōu)質的文化內核經受住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

“大型演唱會的舉辦頻次是有限的,,小型的,、多樣態(tài),、多品類的演出則是經常性的?!比A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教授何志武認為,,一個城市演出市場的持續(xù)繁榮應當依靠不同品類的常態(tài)化演出市場的支撐,這些常態(tài)化演出市場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作品,,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當觀眾在享受演出的同時也能感受城市的獨特魅力時,,才能把他們的熱情轉化為城市發(fā)展生生不息的力量,,一時的“流量”亦能變?yōu)榭沙掷m(xù)的“留量”。如此,,便可讓演唱會經濟“唱”得更響,讓“行走的GDP”走得更遠,,實現(xiàn)“曲終人不散”的長遠效果,。(記者 周心怡 周杉)

實習編輯:王曦

“曲終”何以能“人不散”——演唱會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調研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