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鑒水秀文華——解碼水鄉(xiāng)古城紹興的文化自信樣本

  來源:新華網鄔煥慶,,方問禹2024-09-2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浙江紹興,,古稱會稽。在中國文化版圖上,,會稽山,、鑒湖水是文人墨客筆下鮮明的文化標識。這里是滿腹經綸,、胸懷天下的文人之鄉(xiāng),,是老街小橋、青山秀水的詩畫水鄉(xiāng),,還是應勢布

浙江紹興,,古稱會稽。在中國文化版圖上,,會稽山,、鑒湖水是文人墨客筆下鮮明的文化標識。

這里是滿腹經綸,、胸懷天下的文人之鄉(xiāng),,是老街小橋、青山秀水的詩畫水鄉(xiāng),,還是應勢布局新興產業(yè)的現(xiàn)代江南,。

老紹興,今更興,。堅定文化自信,,賡續(xù)歷史文脈,紹興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正在新時代煥發(fā)奪目光彩,。

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紹興城東南,,會稽山之巔,矗立著一尊高達二十米的青銅雕塑,。手執(zhí)耒耜的大禹目光灼灼,,以躬親治水的站立之姿巍然俯瞰。

每逢谷雨時節(jié),,紹興在大禹陵祭祀廣場舉行隆重典禮,,擊鼓撞鐘、獻酒行禮,,祭奠這位在當地留下諸多傳說與精神力量的華夏先祖,。

自公元前490年越國建都于此,紹興這座城市城址未變,。2500多年來“群賢畢至”,,讓這里洋溢著生生不息的文化活力。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陰歷三月,,會稽山陰之蘭亭,,王羲之即興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一場禊禮盛會載入史冊。名士謝安隱于會稽東山,;王陽明心學在紹興古城萌發(fā),、傳播;陸游,、徐渭,、魯迅、蔡元培,、竺可楨等在此地成長……

白馬湖畔,、象山之麓,春暉中學書聲瑯瑯,。李叔同,、豐子愷、朱自清,、朱光潛等曾在此講學……文星璀璨,,一大批名人先賢在紹興留下文化印記,把歷史文脈刻進城市肌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淀,,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fā)展的關系,,注重延續(xù)城市歷史文脈”,。

多年來,紹興致力保護古建故居,、沉淀文化記憶,,保護好、傳承好這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

倉橋直街位于紹興市中心,,是以古城風貌為特色、傳統(tǒng)城市人居文化為內涵的歷史街區(qū),。隨著時間沖刷,,至本世紀初,這里街區(qū)老屋頹敗,、設施陳舊,。2003年,倉橋直街街區(qū)完成修繕,,800多戶居民和43座重要臺門建筑得以保留,。當年9月,,倉橋直街榮獲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優(yōu)秀獎。

原紹興市城建委主任鐘華華回憶說:“當時紹興提出老街原居民‘非必要不遷出’,,在保護老街歷史風貌的同時改善民生,,活態(tài)傳承老街區(qū)的根與魂?!?

今天的紹興共有各類博物館167家,,人們可以“跟著課本游紹興”。近年來,,紹興推出“鄉(xiāng)村四時好風光”等文旅消費品牌活動,,打造“博物館之城”十大研學游經典線路,2023年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總收入均創(chuàng)歷史新高,。

“不日新者必日退”,延續(xù)文化血脈需要薪火相傳,也需順時應勢,、推陳出新,。

魯迅與雨果、托爾斯泰,、泰戈爾,、但丁等世界文壇巨匠跨越時空的“對話”,引起國內外文學青年廣泛關注,,影響受眾約百萬人次——2014年以來,,紹興創(chuàng)新組織的“大師對話”活動已經舉辦了十一屆。

  “文學是世界共通語言,,通過這座橋梁,,讓魯迅文化與精神更好傳承發(fā)揚?!苯B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丁如興說。

  在“越劇之鄉(xiāng)”紹興嵊州,,幾乎人人都能唱幾段越劇,。目前,當地注冊的民營越劇團有117個,,從業(yè)人員8000余人,。通過修建劇場、組織賽事等,,嵊州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支持越劇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融入百姓日常。

因為認同而加強保護、自覺傳承,。步入新時代,,紹興戲曲、書法,、宋韻建筑等文化元素煥發(fā)嶄新生機,,展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力量。

一條潤澤百業(yè)的大運河

“群峰接連,,萬水都會,。”在浙東古運河上,,游客坐著搖櫓船,,可遍賞古城風景,感受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融之美,。

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浙東運河文化園時強調,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fā)時代新風貌,。

浙東運河肇始于春秋時期的山陰故水道,,于唐宋步入通濟天下的鼎盛時期。作為京杭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通道,,浙東運河向東入大海,,一路滋養(yǎng)著紹興、寧波,。

以水系為媒,紹興商貿文化綿延數千年,。如今的紹興,,商貿觸達全球?!皣H紡都”柯橋是全球紡織品集散地,,年紡織品出口額超過1000億元,貿易覆蓋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諸暨大唐鎮(zhèn),,每年生產250億雙襪子,產量占全國的70%以上,、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8月27日拍攝的浙東運河博物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翁忻旸 攝

絲綢是衣著面料,也是文化載體。在紹興,,紡織業(yè)不斷深耕細作,,向上下游延展。

古時“蠶農有時節(jié),,田野無閑人”,,而今在嵊州的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里,養(yǎng)蠶數字農業(yè)工廠全天候運轉,,鮮繭年產能超過4.7萬噸,,2023年蠶繭產值超過10億元。

如同文化綿延不絕,,枕水而興的古城百業(yè)也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中歷久彌新,。

“汲取門前鑒湖水,釀得紹酒萬里香”——黃酒,,源于中國釀造,,且以紹興黃酒最為經典。1915年,,紹興黃酒在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從此揚名四海。

走進紹興黃酒小鎮(zhèn),,縷縷酒香撲面而來,。在音樂酒吧里,“00后”游客朱海洋和朋友們一邊品嘗黃酒雞尾酒,,一邊聽著民謠歌手的現(xiàn)場演唱,,體驗小酌微醺的愉悅。

“讓黃酒產業(yè)歷久彌香,,既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未來的投資?!闭憬瓊鹘y(tǒng)紹興黃酒科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紹興著力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黃酒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

3月15日,,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釀酒師傅在對冬釀結束的黃酒進行“撲帶糟”操作。新華社記者翁忻旸 攝

黃酒,、茶葉,、絲綢、瓷器……在浙東運河兩岸,,這些“老物件”見證了無數繁華與變遷,。而今,千年傳承的產業(yè)依舊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展現(xiàn)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新力,,成為引領紹興商貿文化走向繁盛的重要力量,。

一脈圖強爭先的“膽劍精神”

2024年7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上發(fā)布了4項重要成果,,紹興稽中遺址位列其中,。這次考古發(fā)現(xiàn),讓越王勾踐的有關歷史記載有了新的佐證,。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終成霸業(yè)的故事激勵后人,,也在紹興生發(fā)出臥薪嘗膽,、奮發(fā)圖強、敢作敢為,、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膽劍精神”,。

琴棋書畫、溫潤如水,,是紹興,;艱苦奮斗、敢闖敢拼,,更是紹興,。

改革開放以來,紹興人勇于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從基層治理的“楓橋經驗”到越商創(chuàng)業(yè)的“四千精神”,從獨領風騷的專業(yè)市場到聞名遐邇的“塊狀經濟”,,從率先企業(yè)改制到上市公司數量突破100家,,圖強爭先的勁頭讓這座“資源小市”變成“經濟大市”。

今天的紹興,,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中汲取精神動力,,奮力譜寫新時代“膽劍篇”。

作為浙江實體經濟重鎮(zhèn),,紹興印染、化工等產業(yè)曾經獨樹一幟,,但傳統(tǒng)發(fā)展路徑觸碰“天花板”,,生態(tài)保護、能效水平等方面瓶頸突出,。直面難題,,2017年,紹興下定決心啟動改革,推進工業(yè)全域治理,,整合重塑市域產業(yè)空間格局,,支撐當地集成電路產業(yè)平臺異軍突起,一批龍頭企業(yè)在紹興快速集聚生長,,發(fā)展?jié)摿ν怀觥?

2024年上半年,,紹興全市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0%,增速位居浙江省首位,。

5月20日,,泰國展商在諸暨2024山下湖·世界珍珠大會向客戶介紹珠寶飾品。新華社記者翁忻旸 攝

加快打造高質效改革先行市,,進一步創(chuàng)新深化新時代“民情日記”等十大攻堅行動,、18個營商環(huán)境建設專項行動,推進42項國家級試點和121項浙江省級試點……

紹興在傳承“膽劍精神”中比拼實績,,在改革創(chuàng)新中力爭上游,。

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諸暨珍珠產業(yè)一度發(fā)展低迷,;而近年來當地搶抓直播電商機遇,、開拓新市場,2023年諸暨珍珠交易額突破500億元,?!傲⒆惚緲I(yè)、保持定力,、持續(xù)創(chuàng)新,,諸暨珍珠產業(yè)就是在逆境中加速成長壯大的?!敝T暨珍珠領軍企業(yè),、浙江阮仕珍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鐵軍說。

稽山鑒水,,文韻悠揚,。越都名郡、千年宋韻與江南風華,,共同鑄就了紹興這座城市的獨特風貌,。而今,紹興不斷在時代的光華中汲取新的養(yǎng)分,,文脈綿延,、蓬勃興盛。

(編輯:映雪)


稽山鑒水秀文華——解碼水鄉(xiāng)古城紹興的文化自信樣本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