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

  來源:人民藝術家網王謹2024-09-12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歌曲《習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創(chuàng)作談“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習總書記經常引用這句話,,也經常風塵仆仆地出現(xiàn)在人民中間,。詞作者:王謹 (筆名梅仁)人民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

歌曲《習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創(chuàng)作談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習總書記經常引用這句話,,也經常風塵仆仆地出現(xiàn)在人民中間。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
詞作者:王謹 (筆名梅仁)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

2016年8月23晚,,我從電視上看到習總書記當日上午冒著蒙蒙細雨,,到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zhèn)班彥新村視察,。這是一處易地扶貧新村,。在村口,習總書記親切地拉著村民的手,,走過泥濘的村道,,到村民新家察看房屋,了解村民新居情況,,并捏捏火炕上的被褥,,體察取暖效果…..看到這里,我深深被感動了,。
      習總書記每次到一處地方調研,,既看望鄉(xiāng)村貧困村民家庭,也視察當?shù)伛v軍或科研單位,,或叮囑牢記軍隊使命,,或要求加強科技研究。在一次次的基層調研中,,習近平都率先垂范,,在細微處展示著領導干部應該如何親民、愛民,、為民著想,。從一個個紀實性電視畫面展示的生動細節(jié)里,體現(xiàn)的是總書記的人民情懷,。想到這些,,我欲罷不能,,決定寫一首詩,表達對習總書記經常來到人民中間的感懷,。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原創(chuàng))

詞作者王謹接受人民藝術家網馬金星專訪

 2016年8月30日,,我醞釀多日的非虛構白話詩《習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于當日中午14時59分首發(fā)到我的朋友圈,。我在詩的前面加了一段話:從電視上看到習總書記赴青海調研,,牽著農民的手進農家院,吟非虛構白話詩一首,,請朋友圈朋友指正,。

此詩在朋友圈發(fā)出后,朋友們即紛紛點贊,。人民日報社旗下的人民論壇網在當日17.52首次轉發(fā),,中國科技網看到后,在當日18.33在該網“政務要聞”轉發(fā),;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在當日19.47轉發(fā),。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原創(chuàng))

作曲、演唱:吳艷彧 (浙江傳媒學院公共藝術教育部副主任 ,、聲樂教授)

全文如下: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指點江山走遍千山萬水
遍訪藏疆和大江南北
腳印布滿神州頻繁調研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到兵營視哨所不怕辛艱
觀訓練看裝備勵志官兵
敢打仗打勝仗重任在肩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進工廠看企業(yè)決策在先
科技驅動引領創(chuàng)新
國力強盛才堅不可摧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走街串巷車輕從簡
慶豐包子鋪留下微笑
叮嚀城市要健康發(fā)展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留下問候鄉(xiāng)村的農家院
精準扶貧不懈四處奔走
看灶臺摸被子農民淚漣
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
大國領袖偉岸氣勢非凡
愛民才有最佳治國方略
心系民眾才有國家安全

當時,,此詩在各地詩歌網也有轉發(fā)。
      我從電視上再次關注到總書記到處調研的身影,。我想到那首詩,。我把此詩發(fā)給我的好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志雄博士,,讓他轉給他的夫人,、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艷彧。他讓我直接加吳教授微信,,發(fā)給她,。吳教授收到詩后,給我回信,,認為可以改成歌曲演唱,,但詞句需要修改。她幾易其稿,,刪節(jié)了到慶豐包子鋪內容,,增加了大國外交的詞句,并反復征求我的意見,。在歌詞修改得差不多時,,又親自作曲。當我們商量歌曲制作時,,我想到楊彩云女士執(zhí)掌的世紀視覺傳媒公司,。楊董事長制作歌曲很有經驗,,看她能不能加盟此歌的制作?經與楊總商量,,楊彩云董事長非常支持,。于是就形成了這首歌由王謹作詞、吳艷彧作曲并演唱,、楊彩云制作的合作團隊。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
監(jiān) 制:北京世紀視覺文化傳媒公司董事長  楊彩云

 今年5月,,我們這個團隊在"世紀視覺傳媒"錄音棚首次錄制《習總書記來到我們中間》這首歌,。吳艷彧教授和楊彩云董事長在錄音棚反復切磋。我和張志雄博士則作為第一聽眾斟酌視聽效果,。忙了一天,,初錄完成征求意見歌盤,吳教授把其帶到她任職的浙江傳媒學院公共藝術教育部,,反復試聽,,重新打磨再錄,才有了今天呈現(xiàn)給聽眾的這首歌,。愿聽眾或歌者喜歡這首帶有新時代體溫的歌,。

 (編輯:月兒 )


王謹:領袖的人民情懷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