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藥后眨眼還是閉眼,?很多人都做錯了,!

  來源:北京青年報劉碧晴2023-12-1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上眼藥時到底應該滴幾滴才能達到效果?滴完后是多眨眨眼好,,還是閉目更有利于藥液的吸收,?滴眼液俗稱眼藥水,,作為眼科治療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學會正確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上眼藥時到底應該滴幾滴才能達到效果,?滴完后是多眨眨眼好,還是閉目更有利于藥液的吸收,?滴眼液俗稱眼藥水,,作為眼科治療最常用的藥物之一,學會正確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滴眼液滴少了效果不佳,,滴多了浪費不說,又怕有什么副作用,。今天,,醫(yī)生就來告訴您如何正確地滴眼藥水。

滴進眼的藥水去了這里

眼科給藥的主要途徑是結膜囊局部滴藥,,后經(jīng)由角膜吸收進入眼內,。那么,先來介紹一下結膜囊的位置吧,!結膜是覆蓋眼睛外表面的薄而透明的組織,。它由兩個連續(xù)的部分組成,一個位于眼瞼的內表面(瞼結膜),,另一個位于鞏膜(球結膜)上,。兩部分相互連續(xù),,在眼瞼閉合時,由結膜圍成的空隙稱為“結膜囊”,。

結膜囊是容納人類眼部正常液體(如:淚液)和藥液的“小房子”,。正常的結膜囊最多可容納30μl液體,這其中包含正常淚液7-9μl,,因此結膜囊最多還可容納約20μl的藥液,。

一般眼藥滴一滴就夠了

“藥師您好,我想咨詢一下,,醫(yī)生給我們孩子開了眼藥水,,處方上寫著每次0.02ml,這到底是讓每次滴幾滴呀,?”其實,用藥咨詢中心經(jīng)常被問到這個問題,,確實讓很多家長困擾,。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網(wǎng)友們也是眾說紛紜,,有的說一次1-2滴,,有的說一次3-5滴……今天,藥師帶您探討一下,,滴眼液到底滴幾滴最合適,?

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結膜囊的容量,現(xiàn)在只要看看一滴滴眼液的容積到底是多少就能判斷了,。查閱相關書籍和文獻,,由于大部分市售滴眼液的滴管直徑較大,一滴滴眼液通常約含40-70μl,。而上文提到,,結膜囊最多只能容納20μl的藥液,所以約有70%的藥液會從眼部溢出而造成損失,,如果滴后眨眼,,則有90%的藥液會損失掉。溢出的藥液大部分沿面頰流下或從排出器官進入鼻腔或口腔,,然后進入胃腸道,,這也是導致某些作用強烈的眼用制劑用藥后有明顯的全身副作用的原因之一。

現(xiàn)在回答上面患兒家長的提問,,處方上寫著每次0.02ml(即20μl),,就是每次滴一滴。其實不管是什么滴眼液,,每次滴一滴就夠了,。但給藥次數(shù)因藥物不同而異,,應嚴格遵醫(yī)囑。

如果感覺眼藥水沒有完全進入眼睛內,,可補滴一滴保持療效,,否則一滴即可。

眨眼幫助吸收,?錯了,!

從上文介紹我們不難看出,想要提高滴眼液的療效,,減少滴眼液的流失很重要,。那么下面就教大家?guī)讉€減少滴眼液流失的小方法:

1、閉合眼瞼

有人覺得滴完眼藥后多眨一眨眼可以幫助藥液吸收,。然而,,適得其反。

通常,,我們將一定時間內淚液排出量與結膜囊內液體量的比率稱為“轉移率”,。通俗地講,滴眼藥后藥液與淚液混合,,流出得越少,,轉移率越低,效果越好,,反之亦然,。

有研究表明,滴藥后開瞼狀態(tài),,滴眼液轉移率為35.3%,,而滴藥后閉瞼狀態(tài),轉移率僅有7.3%,??梢钥闯觯窝酆箝]眼能使轉移率減慢79.3%,。通俗地講,,滴完眼藥水后閉眼,能直接避免眨眼動作引發(fā)的藥液流失,,延長滴眼液在眼內的作用時間,,更好地發(fā)揮藥物作用。

閉眼時間各個研究略有不同,,通常應至少維持30秒,。

2、按壓淚囊

淚囊位置在內眼角的鼻根處,眼睛通過它與鼻腔和口腔相通,。當?shù)稳胨幰簳r,,按壓淚囊可保證眼藥水在結膜囊內停留一定時間,以便其在眼表被充分吸收發(fā)揮作用,。否則,,滴眼液通過淚囊流到鼻腔、口腔,,既會影響藥物在眼內的濃度,,又使部分藥物被黏膜吸收引起全身反應。

3,、間隔時間

眼科就診,,通常會遇到醫(yī)生給我們開具一種以上滴眼液的情況。如果兩種滴眼液使用的間隔時間太短,,后一種滴眼液會將前一種滴眼液沖洗掉,,藥物大量溢出眼外,影響藥物的療效,。因此建議,,連續(xù)使用兩種滴眼液時,通常應至少間隔5分鐘,,以促進藥液在眼部的吸收,提高療效,。

最后,,提醒大家,做上述操作前一定要記得洗手,。

(編輯:月兒)


滴眼藥后眨眼還是閉眼,?很多人都做錯了!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