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元提貨卡”成新型詐騙手段 警方提醒:和“刷單”類似 目的是吸引充值

  來源:央廣網(wǎng)李楊,齊鶴2023-12-04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央廣網(wǎng)北京12月1日消息(總臺記者李楊 齊鶴)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快遞收到了某些大公司所謂的兌獎卡,,一起寄來的還有附

央廣網(wǎng)北京12月1日消息(總臺記者李楊 齊鶴)據(jù)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日,,有不少消費者反映,,快遞收到了某些大公司所謂的兌獎卡,,一起寄來的還有附贈的小禮品,,但都比較廉價,,手機支架、濕紙巾等比較常見,,而兌獎卡上通常會印著二維碼,,提示掃碼后才能領獎。刮開兌獎卡后百分百會中獎,,如果再繼續(xù)掃碼兌獎,,那就中了圈套。這又是什么把戲,?要謹防怎樣的騙局,?

楊女士收到的卡片(央廣網(wǎng)發(fā) 受訪者供圖)

河南鄭州的楊女士最近收到了一份快遞,重量還不輕,,拆開后發(fā)現(xiàn)并不是自己購買的東西,。

楊女士表示:“我當時在想,是哪位朋友給我寄的東西,,拆開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包非常厚的濕紙巾,,還有一張類似于刮刮樂的刮獎卡。上面寫的非常牛,,就是‘尊貴的京東客戶,,恭喜您獲得了什么’,旁邊還有一張海報,?!?

楊女士收到的卡片(央廣網(wǎng)發(fā) 受訪者供圖)

楊女士說,出于好奇,,她刮開了刮獎卡,,由于此前看到過類似的反詐案例,判定這張刮獎卡有問題,?!拔矣浀卯敃r寫的是‘加客服的微信領取20元’,,但是具體操作可能需要兩三步。還寫了一句話是‘如果無法領取,,加企業(yè)微信跟客服溝通’,,下面附了企業(yè)微信的二維碼。我覺得二維碼說不定有病毒,,會給我拉到一些無法退的群內(nèi),,每天騷擾、‘轟炸’等,,所以我從頭到尾沒有掃碼,,從我拿到刮開到丟進垃圾桶,只有2分鐘的時間,?!?

楊女士向民警咨詢(央廣網(wǎng)發(fā) 受訪者供圖)

二維碼已經(jīng)被處理的相關截圖

記者在掃描二維碼后,頁面顯示“已停止訪問該網(wǎng)頁”,。隨后詢問京東客服得知,,這不是京東寄出的卡片,并提醒消費者不要相信,。

客服人員說:“是否讓您掃碼,,里面有30元紅包之類的內(nèi)容?這是新型詐騙方式,,您千萬不要相信,。因為我們之前接到過這種電話,后臺證實了,,京東沒有這類活動,。”

反詐民警李敏表示,,收到這樣的快遞,,顯示“中獎”了,讓掃碼領取的,,基本都是刷單返利類的騙局,。

李敏介紹:“很多時候,這些操作最后會進入刷單返利的騙局內(nèi),,可能會發(fā)一個鏈接,,要求點開這個鏈接從里面下載APP,或者掃二維碼就可以下載,,或者拉到某個群里,,在群里分配任務。在前期,他們會說免費送東西,,刷單之后,,可能真的會有小額的返利,但接下來就會要求加大投入,,就到了刷單騙局,。”

社交網(wǎng)站上的搜索結(jié)果截圖

記者在社交平臺上看到,,不少人都收到過類似的快遞,,里面有一包紙巾的,也有一套筷子的,。這些快遞都會附一張0元提貨卡,,卡上獎品有電動牙刷、水壺,、微波爐等,,聯(lián)系客服后就會被要求進群,有消費者表示進群后就會引導消費者下單返現(xiàn),。

民警王友介紹,在實際辦案過程中,,經(jīng)常會遇到所謂中獎的引流方式,。

王友表示:“經(jīng)常見到的有大閘蟹兌換卡、0元的提貨卡,,還有電話兌換卡等,,一旦掃描二維碼或者點擊鏈接,就很有可能被拉進所謂的引流群,、任務群等,,或者去下載小眾的社交軟件,這樣就成為了犯罪分子的潛在目標,。有些網(wǎng)站,、鏈接或者二維碼,在掃描之后會被要求登記個人信息,,一旦填寫信息,,就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進行利用?!?

王友提醒,,莫名收到商家寄來的快遞,不要輕易相信里面的任何信息,,同時可以向官方客服核實,。

王友強調(diào):“其實這一類案件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接到陌生快遞時,,就得查清楚此商品是否是自己買的,,如果不是自己買的,,就一定要提高注意,因為天上不會掉餡餅,。之后要甄別信息的真?zhèn)?,對方要求去陌生平臺上添加所謂的客服信息,如果無法識別對方的真實身份,,就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編輯:鳴嫡)


“0元提貨卡”成新型詐騙手段 警方提醒:和“刷單”類似 目的是吸引充值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