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男恐懼”現象普遍存在,男性結婚成本高是主因

  來源:騰訊財經夢潔2023-11-26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再生個男孩,,這輩子就只能給銀行打工了”“有一胎是兒子的寶媽,,懷了二胎笑稱都不敢做B超,害怕又是個兒子”(詳見:兩男恐懼,?90后媽媽:“再生個男孩,,這輩子就只能給

“再生個男孩,這輩子就只能給銀行打工了”

“有一胎是兒子的寶媽,,懷了二胎笑稱都不敢做B超,,害怕又是個兒子”(詳見:兩男恐懼?90后媽媽:“再生個男孩,,這輩子就只能給銀行打工了”)
悄然之間,,社會上對生育男孩的態(tài)度和意愿出現悄然改變。這種情況是否普遍存在,?是什么在影響家庭生育的決策,?騰訊財經獨家邀請到中國人口學常務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院教授石人炳解讀這一現象,。
作為人口領域的權威專家,,他通過對31629名調查樣本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后,將這一現象形象地總結為“兩男恐懼”,,即家庭擔心,、害怕擁有兩個男孩這一子女性別結構。
在他看來,,除0男0女這一子女性別結構外,,2男0女在所有可能的子女性別結構中最不受歡迎,這一特點在城鄉(xiāng),、不同收入階層,、各年齡段婦女中都普遍存在。這背后,,反映出家庭對生育男孩的態(tài)度大致經歷了從“多男偏好”到“有男偏好”再到“兩男恐懼”的變化,。
石人炳認為,“兩男恐懼”的形成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男孩效用下降,,二是男孩撫養(yǎng)成本驟增,。特別是在生育水平偏低的當下,“兩男恐懼”現象需格外引起關注,,避免其成為抑制生育水平的新因素,。
圖片
中國人口學常務會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學院教授石人炳
2男0女是最不受歡迎的理想子女結構
騰訊財經:我們在與部分女性的對話中發(fā)現,,如果一胎是男孩的話,,生二胎的意愿似乎就不太強烈了,或者有的家庭害怕生兩個男孩,。該如何解釋這種現象,?
石人炳:我們也注意到社會上好像是有這種現象,但實證研究很少,。于是我們根據衛(wèi)計委“2017年全國生育狀況抽樣調查”,,對中南、西南9省3萬多個被調查婦女樣本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提出了“兩男恐懼”這一概念,,即家庭擔心、害怕擁有兩個男孩這一子女性別結構的現象,。
簡單來說,,即近十幾年來我國存在兩個生育現象:第一個是因一孩性別的不同而呈現相異的二孩生育意愿與行為,這一現象直到現在仍存在,。2016年6省12市的調查發(fā)現一孩為女孩的女性更可能有生育二孩的計劃,;同年在寧波市也發(fā)現一孩為男孩則可有效降低育齡婦女的再生育意愿。
第二個是一些家庭表現出對生育兩個男孩的擔憂與害怕,。2007年河南省汝南農村調查顯示一些家庭會為“生兩個兒子哭一場”,;同年在甘肅省某村,誰家要生了兩個兒子得“愁死”,,而生兩個女兒卻成了令人羨慕的對象,。
騰訊財經:從你的研究來看,“兩男恐懼”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嗎,?
石人炳:從3萬多個被調查婦女樣本的結果分析看,除0男0女這一子女性別結構外,,2男0女在所有可能的子女性別結構中最不受歡迎,,在城鄉(xiāng)、不同家庭收入層級和各年齡段婦女中都表現出此特點,。
一方面,,我們從育齡婦女的理想子女性別結構來求證,看家庭是否存在“兩男恐懼”?總體上,,在2017年調查的中南,、西南九省(區(qū),、市)31629名育齡婦女中,,理想子女性別結構為1男1女的婦女占比最高(78.5%),而理想子女結構為2男0女的占比極低(0.3%),,甚至低于理想為0男2女的比例(2.0%),。
由此可見,在目前我國生育政策的允許范圍內,,除0男0女外,,理想為2男0女的婦女占比最低。這表明2男0女這一子女性別結構,,是當前最不受歡迎的理想子女性別結構,。
另一方面,在理想子女性別結構為1男1女且已生育一孩的育齡婦女中,,看其二孩生育打算看家庭是否存在“兩男恐懼”,?因為“理想子女性別結構”畢竟與實際生育情況還存在較大差別,而“生育打算”更接近實際生育,。
總體上,,理想子女性別結構同樣都是1男1女的婦女,已生一孩各性別間二孩生育打算卻存在較大差異,。一孩為男孩且不打算生二孩的婦女占比80.1%,,高于一孩是女孩不打算生二孩的婦女占比(74.8%)。
這表明,,雖然都將1男1女視為家庭最理想的子女性別結構,,但一孩是男孩的婦女更不打算生育二孩。
農村地區(qū)“兩男恐懼”問題更嚴重
騰訊財經:乍看的話,,“兩男恐懼”現象似乎和現實是矛盾的,,因為2022年末我國男比女多3237萬人,很多地方還在整治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下男多女少的問題,,但“兩男恐懼”似乎是在說大家對生育男孩的偏好在減弱,。怎么理解這種矛盾?
石人炳:首先,,這3237萬是過去很多年帶來的累計效應,,并不代表現在的情況。
其次,,“兩男恐懼”現象實際反映的是生育孩子的偏好,,它和出生人口性別比有聯系,但并不能劃等號。
因為從生育偏好,,到實際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需要滿足一定條件。
我們說,,只有當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性別,,強烈到要在孩子出生前做選擇時,它才會改變出生人口性別比,。
如果有的家庭因為一胎是男孩而放棄生二胎了,,那就不會在出生人口性別比中體現出來。
騰訊財經:一些人認為“兩男恐懼”現象,,可能只會出現在養(yǎng)娃成本高的一二線城市,,低線級城市或廣大農村是否也存在這種問題嗎?還是說因為這一群體經濟能力偏弱些,,這一問題可能更明顯,?
石人炳:事實上,通常被理解為生育觀念較為傳統的農村和撫養(yǎng)能力更強的高端收入家庭也同樣呈現出“兩男恐懼”的特點,,即一孩為男孩的婦女未生二孩的比例,,高于一孩為女孩的婦女未生二孩的比例。
很多人可能認為一般不敢要兩個男孩的,,是生活在高房價的大城市人群,,但其實在農村“兩男恐懼”問題可能更嚴重。
因為村里建的房子,,找媳婦那都不叫房子,,現在至少在鎮(zhèn)上或者縣城有房子才叫有房子,這也是很高的成本,。
而且在農村,,養(yǎng)男孩的成本效應也在發(fā)生改變。這主要發(fā)生在到婚育年齡的年輕人身上,,很多人到城市打工,,他們的生育觀念也在改變。
所以婚姻真正擠壓的,,反而是經濟不發(fā)達的地區(qū),,越貧困的地區(qū)男性結婚成本越高。
因為在婚姻市場上,,女性是向上流動的,。貧窮地區(qū)的女性,可以通過農村嫁到城市,、山區(qū)嫁到平原等婚姻遷移行為,來改變在婚姻市場中的不利地位。
所以尤其是當男多女少的時候,,通過婚姻梯度擠壓帶來的社會向上流動的女性就會更加明顯,,那些貧窮地區(qū)的男性想要結婚的成本也就更高。
男性結婚成本高是主因
騰訊財經:縱向來看,,我們對出生人口性別結構的偏好經歷了哪些變化,?
石人炳:我國家庭的男孩偏好,或更準確地說是男孩偏好的強度一直在發(fā)生變化,。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若忽略地區(qū)差異,家庭對生育男孩的態(tài)度大致經歷了從“多男偏好”到“有男偏好”再到“兩男恐懼”的變化,。
第一階段,,從20世紀50年代初至20世紀80年代,“多男偏好”是家庭對男孩的主流態(tài)度,,在農村地區(qū)表現更甚,。
此階段,家庭不僅期望自己的子女中有男孩,,而且還期望有多個男孩,。傳統農業(yè)的耕作需要和“人多勢大”“養(yǎng)兒防老”“多子多福”等觀念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家庭“多男偏好”觀念,。
第二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至21世紀初,“有男偏好”是家庭的主流生育期望,,即期望子女中有男孩,,但也不排斥同時擁有兩個男孩。
比如,,在1997年全國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的調查中,,理想子女性別結構為兩個男孩的比例為1.05%,略高于兩個女孩的比例(0.68%),。
第三階段,,從21世紀初期至今,部分家庭存在“兩男恐懼”,,即擔心,、害怕同時擁有兩個男孩,這是其與“有男偏好”的根本區(qū)別所在,。
但要說明的是,,即使是現在“兩男恐懼”是普遍現象的情況下,也不排除有的地方有男孩偏好,。
騰訊財經:是什么原因導致“兩男恐懼”這種新現象的出現,?
石人炳:“兩男恐懼”的形成大致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男孩效用下降。以前是嫁出去的女兒相當于給別人家增加了一個勞動力,,或者認為女兒沒有養(yǎng)老的義務,,這些觀念使得男孩在經濟效應、保障效應,、傳宗接代效應上都高于女孩,。
但近些年來,社會上出現了“養(yǎng)兒未必能防老”,、“多子未必會多?!钡默F象,使得人們“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在逐漸淡化,,同時女兒在養(yǎng)老過程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使得女孩偏好正在逐漸上升。更為主要的可能還在于男孩“傳宗接代”的觀念逐漸淡化,。
而且,,過去我們在男孩偏好的文化驅使下,出生人口性別比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明顯偏高,,早期偏高的那代人到現在進入適婚年齡后,,導致了一定程度的婚姻擠壓,很多男性找不到對象,,進一步導致男孩效應的下降,。
二是男孩撫養(yǎng)成本驟增。在幼年和讀書階段,,男孩和女孩的撫養(yǎng)成本差別不大,,但成年后在置房與結婚這兩件人生大事上,家庭對男孩的經濟支出通常要遠大于女孩,。
如果一個家庭同時擁有兩個男孩,,按照當下的社會觀念,意味著父母得準備兩套房產和兩份彩禮,,這在本就發(fā)展較為落后的農村或是在房價較高的城市都是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
所以,“兩男恐懼”這種新現象的出現,,實際與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文化變遷密切相關,其中男性結婚成本高是主因,。
避免成為抑制出生率的新因素
騰訊財經:這幾年很多專家都在呼吁鼓勵生育,,“兩男恐懼”現象的存在,是否會成為抑制中國出生率的新問題,?
石人炳:性別偏好是影響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過去是很多家庭有男孩偏好,,如果已生的孩子沒有達到理想的性別要求,那很多人哪怕是多生也希望能生到男孩,,由此會推高生育數量,,實際生育水平就會比理論要高。
現在遇到的則是“兩男恐懼”的新問題,,很多家庭理想的孩子是兩個,但已經有了一個男孩,,那他們就會選擇通過不生二胎避免有兩個男孩,。
因此,對男孩性別偏好的改變,,對生育水平的的改變實際是由推高到降低的一個過程,。
騰訊財經:你如何看待“兩男恐懼”這一現象,對此有何建議,?
石人炳:“兩男恐懼”現象的出現,,側面反映出我們現在男孩和女孩的效用差別在縮小,男女越來越平等,,這是個積極的信號,。
另外從每個家庭的角度來說,有性別偏好其實很正常,,但如果這種偏好強烈到影響生育行為,,就需要我們格外引起關注。特別是在生育水平偏低的當下,,“兩男偏好”現象的存在,,可能會抑制生育水平。
正如前所說,,造成“兩男恐懼”的主要原因還是撫養(yǎng)成本,。其實在教育成本上,養(yǎng)男孩,、女孩的差異不大,,但在結婚時男女的撫養(yǎng)成本就體現出來了。因為現在結婚要彩禮,、要房子,,這些大多是由男方來負擔的。
從我們的研究看,,婚姻擠壓還要持續(xù)幾十年,,“兩男恐懼”現象短時間要改變可能不太樂觀。
在這里我特別想說,,每個年輕人在結婚時,,更應看重的是對方的能力和人品,,外在的物質畢竟不是根本的保障。

同時,,為消解部分家庭的“兩男恐懼”,,政府應盡快優(yōu)化生育政策和相關配套措施,切實關注高彩禮,、結婚需在城市有房等社會亂象,。

(編輯:鳴嫡)


“兩男恐懼”現象普遍存在,男性結婚成本高是主因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