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費者反映,南航的國際航班在線值機選座“吃相難看”,,系統(tǒng)開放的免費可選座位數量極少,,僅占全部座位的6%;還有乘客在社交媒體抱怨,,過道“座位”也需要付費了,,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不提供免費的3連座,,家庭成員坐一起必須付費……
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了解到,,自2013年海航最早在國際航班上推出“選座費”以來,東航,、南航等國內全服務航司陸續(xù)在國際,、港澳臺航班上“試水”付費選座服務。北青報記者就航司付費選座情況進行調查,,并沒有出現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和“后幾排座位”的情況,,但確實國內航司在國際航線上大約有一半經濟艙座位提前選座位是需要付費的。
吐槽
不付費只能坐“夾心座”
消費者勞女士發(fā)文稱,,“普通選座也逼迫人付費,,不然就坐最后一排”。勞女士購買的是經濟艙機票,,以往只有前排座位,、靠窗座位以及緊急出口等腿部空間更大的座位需要付費選座,,現在連過道的普通座位也需要付費。她沒有付費選座,,后在登機柜臺也被告知只有中間的“夾心座”,,非常令人沮喪。
此外,,有乘客吐槽,,搭乘的北京-大阪21日航班執(zhí)飛飛機為空客330-300雙通道大型客機,座位數283個,,對“明珠卡普通卡”用戶開放的可免費選座的數量只有17個,,僅為全部座位的6%。
網友“晴兒”在某社交平臺發(fā)文配圖稱,,她搭乘南航廣州至雅加達往返飛機,,在App值機時發(fā)現,“去程時,,只有1個藍色座位我能選,,其余全是黃色或者灰色。黃色的座位需要付費350元人民幣或7000里程,,而灰色則是不可選座位,;回程免費座位多幾個,但是也是少得可憐,?!边€有乘客吐槽和質疑:“付費選座”變味了——乘客不再是為“好座”付費,而是不付費只有“夾心座”和“后排座”,。
還有乘客反饋,,很多國際航班上可選的三連座都要收費。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起飛當天必須早早地趕到機場“搶”三連位,,要么就是按照航司給出的價格付費選座,。這位乘客反映,她乘坐的班機,,經濟艙付費座位從100-350元不等,。按照該航司目前的付費選座價格,一家三口人想坐在一起,,往返最低需要支付600元,。
反映
選座付費但服務并沒有跟上
乘客陸女士帶孩子出行,考慮到經濟艙第一排座位比較寬敞,,也為了上下飛機更方便一些,,她用積分兌換了前排座位38A、38B,。結果登機后,,陸女士發(fā)現該航班的機型從空客321更換為空客320,,自己用積分換來的第一排“大座位”被換成35K和35J——這兩個座位的空間和后排一模一樣,沒有更大空間,。
于是,陸女士致電航司,,客服表示因為更換機型后依然為乘客更換的第一排座位,,所以未提前告知。陸女士認為更換航班應該告知乘客,,而不是“黑不提白不提”直接換座位,。對此,陸女士認為,,用積分換的第一排位置和付費沒本質區(qū)別,。選座讓付費,服務卻顯然沒跟上,。
回應
南航:其他座位已被旅客預選
北青報記者針對付費選座與各家航司相關客服聯系,。結果顯示,航司不同,,航班不同,,開放免費座位比例和數量也不同。
南航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南航國際航班座位目前開放約50%的座位供旅客免費選擇,,免費座位約6%與實際情況不符。消費者提供的截圖中免費座位僅為6%,,主要原因為這位旅客進行選座時,,其他免費座位已被其他旅客預選。以北京-大阪航班CZ317執(zhí)飛機型為空客330-300為例,,該航班共282個座位,,其中經濟艙252個,南航提供了免費座位共142個,。乘客可根據App查到信息選座,,如果不想付費也不愿意選擇免費座,可以在柜臺值機時看是否有合適的座位,,值機時的座位是先到先得,。
此外,南航相關負責人還表示,,“針對疫情后國際航班旅客迅速增長的情況,,輔收團隊正在開放更多的免費座位供旅客選擇?!?
東航客服介紹,,目前東航的出境航班經濟艙收費座位僅占30%左右,,一般來說經濟艙從31排到41排會收費,但是后排將近70%的座位都免費可選,。但也存在有部分免費座位被機場鎖定的情況,,“考慮到有當天在柜臺值機的旅客,如果線上可選的免費座位已被選完,,乘客可到柜臺現場選座”,。
多家航司客服也表示,如果消費者不特別介意選擇航班座位,,可以值機時挑選免費座位,,也可以在登機前在柜臺辦理自動獲取座位。如果該航班乘客滿員,,則沒有付費選座,、又最后辦理值機的乘客確實可能只有“夾心座”和“后排座”。如果最后剩下的座位是“前排”或者“靠窗的座位”,,乘客還是有機會免費撿漏到好座位,。
探因
航司緣何不斷攫取更多選座費
那么,國內航司為何收取“選座費”,?收取“選座費”對航司的盈利有何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2011年夏天開始,,美國航空,、達美航空、美聯航等美國主要航空公司開始對飛機上一些特殊座位收取費用,。達美航空,、捷藍航空、美聯航對有更大伸腿空間的座位額外收費,;美國航空和合眾國航空對飛機前部靠窗和靠走道的座位額外收費,;忠實航空、精神航空的旅客,,如果要提前選座就必須付費,,否則只能在值機的時候等待座位分配。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航空公司大約從“選座費”中收取了42億美元,。
據航空研究機構IdeaWorks聯合B2B技術平臺CarTrawler的最新調查結論,在約10年的時間里,,全球航司的輔營收入從2013年的426億美元躍升至2022年的超過102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疫情帶來了很大影響,但是2022年的輔營收入幾乎與2019年的1095億美元持平,。從輔營收入占航司總收入的比例,,可以明顯地看出不少航司對輔營收入的依賴日漸增強。2022年,,輔營收入占航司總收入的比例達到15%,,達到歷史最高點。
而從國內看,,雖然自2013年開始,,多家全服務航司陸續(xù)在國際、港澳臺航班“試水”付費選座服務,,但并沒有相關的收入統(tǒng)計。
多位業(yè)內人士分析,,航司要提升總客運收入,,除了提高票價,還可以通過增加輔營收入來實現目標,。航空公司之所以不斷希望攫取更多“座位費”,,主要原因是民航業(yè)的利潤率不高,通常只有1%-2%,,值機座位等輔營收入對于營收看似貢獻不大,,但是對于利潤貢獻極大。
鏈接
美航司“選座費”也引不滿
社交媒體上,,“如何避免交選座費”成為人們旅游小提示的熱門話題,。網友還紛紛分享各種“防坑”攻略的帖子。
有調查顯示,,50%的美國乘客對“選座費”表示厭惡,。一些國外的乘客也吐槽,航司挖掘賺錢“潛力”無可厚非,,但同時也應考慮消費者感受和接受能力,。例如,此前瑞安航空計劃在飛機上推出付費使用的廁所,,因遭到乘客抵制而不得不放棄計劃,。
針對付費選座位被詬病最多的問題是,不付費時航司可能將兒童與陪伴出行的成年人隨機安排到不同座位,。
一位母親氣憤地說,,她和她的丈夫以及兩個年幼的孩子(3歲和6歲)在夏威夷準備登上從毛伊島飛往瓦胡島的航班,當他們走進登機口掃描登機牌時,,才發(fā)現4個人被分別安排在4個不相鄰的座位上,,非常“離譜”。
今年3月,,美國交通部呼吁各家航司,,確保年幼的兒童與陪同的成人坐在一起,且不收取額外費用,。
(編輯:鳴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