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6月19日電 (馬靜)花費上萬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一個金融行業(yè)實習機會,,你敢去嗎?
就歷來僧多肉少,、競爭激烈的金融業(yè)實習而言,,聽起來似乎很誘人。但中新經緯在調查中發(fā)現,,有學生花了錢卻始終拿不到當初約定的心儀崗位,,也有人連公司門都沒進去,甚至付款后就被拉黑,。而那些成功被內推進去的學生,,也存在被追責的風險。
動輒上萬元的付費內推,,究竟是誰在背后收割“韭菜”,?
花費11萬實習,連公司門都沒進去
實際上,,付費內推并不算是新“騙局”,,不過盡管多次遭媒體曝光,在電商平臺輸入關鍵詞搜索仍然能看到眾多聲稱可內推的賣家,。不僅如此,,一些求職機構、留學生服務平臺也將付費內推和職業(yè)培訓包裝成求職課出售,。
小夏(化名)是一名應屆生,,他向中新經緯分享了自己曾在Wall Street Tequila(下簡稱WST)購買職業(yè)培訓課程的經歷。合同顯示,,WST為小夏提供兩項服務,,一是求職信息及導師一對一咨詢服務,涉及職業(yè)規(guī)劃/個人評估,、面試指導和模擬面試等項目,,收費14000美元;二是直推實習項目,,費用3000美元,,按當時匯率6.74計算,合計約114580元人民幣,,其中直推項目費用近兩萬元,。
小夏購買的職業(yè)培訓產品合同內容 來源:受訪者提供
小夏后經WST獲得上海某腰部券商研究所的實習,但實際情況卻和想象大相徑庭,。入職當天,,小夏被對接人安排在出電梯門的一個小房間,類似訪客室。盡管相距只有數米,,但對接人告訴他,,不允許進入公司辦公區(qū)域。
“那段實習每天被安排的事情跟工作并不搭邊,,完成的報告也沒有得到過反饋或公開發(fā)表,,我并沒有學到想要的東西?!碧崞鹉嵌谓洑v,,小夏仍然印象深刻,沒有見到對接人之外的工作人員,,沒有面試或簽訂合同等流程,,“我只是和其他三位實習生在門外的那個小房間呆了一個月,從來沒有真正進入到他們公司”,。
小天(化名)剛剛找到心儀工作,,但在此之前他曾踩中過付費內推的“大坑”。小天原想購買教育機構中博的CFA/FRM培訓課,,但在工作人員反復兜售下,,最終購買了4萬多元人民幣的培訓課套餐,內含價值1萬余元人民幣的求職服務,。簽約時客服曾承諾無限次內推和至少一次保成功內推,,選擇幾乎涵蓋市面上所有的金融機構。但之后,,中博教育并未如約提供優(yōu)質實習崗位,。
小天回憶,每次溝通時,,對方或是說“疫情期間正式崗位都有裁員,,實習崗需求并不多”,,或是提供質量較低的實習,。經過為期8個月的“拉鋸戰(zhàn)”,對方最終給小天提供了某上市券商在成都辦事處的投行業(yè)務實習,。
“我以為希望來了,,但實地去面試時被告知實習生的工作就是每天打印東西、送東西,,我當天就拒絕了,。”小天再次找機構內推,,但后來提供的崗位大多還是實訓,、營業(yè)部、內資審計等“無需內推即可憑借當前簡歷上崗的職位”。
以上并不是孤例,,社交媒體上存在很多跟付費內推相關的“吐槽”,。中新經緯以學生身份聯(lián)系了網友提到的一家留學生服務平臺——萬能班長。就券商實習崗,,對方報價為實地實習在3.3萬元-3.8萬元人民幣區(qū)間,;遠程實習在1萬元-3萬元人民幣,如果只做2個月即2.48萬元人民幣,。另外一個求職機構愛思益報價與此相似,,如果內推一個頭腰部券商研究所的實習,在1.5萬元-3萬元人民幣之間,。
業(yè)內人士起底職業(yè)培訓機構套路
除了動輒上萬元人民幣的內推價格,,多位受訪對象還表示,不僅推薦的實習“不靠譜”,,捆綁在一起的職業(yè)培訓課也摻雜水分,。
小雅(化名)曾在留學服務機構歐孚咨詢做過一段時間兼職,她向中新經緯揭示了機構的套路:一般會通過分享實習信息以及開宣講會的形式進行引流,,利用話術制造焦慮,,再以四五千英鎊的價格打包出售職業(yè)培訓課和實習內推,美其名曰背景提升,,但實際上職業(yè)課程很水,,至于海報上宣傳的職業(yè)導師也從來沒有在辦公室見過。
“加上我總共才三個人,,但銷售一般只有在客戶線下簽約時才會到辦公室,,平常不在?!毙⊙旁鴩L試向領導提出一些發(fā)展建議,,但對方無視,反而告訴她,,填報申請,、簡歷修改、輔導面試這些工作都可以同一個人換不同微信做,。
小雅還提到,,機構聲稱自己有網測原題和答案資源,實際是注冊虛假賬號在目標公司申請測試題,,或者在某二手平臺一百多英鎊購買再轉手標價兩三百英鎊出售,。
小夏也逐漸意識到了背后的騙局,“他們的職業(yè)培訓課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一的我快速認識行業(yè),,但我后來發(fā)現他們資源庫90%以上的資料都可以在求職論壇,、百度,、谷歌或者知乎等網站搜到,他們只是幫你做了一個整合工作,?!?
原以為從此和WST江湖不見,但后來對方工作人員在微信朋友圈了解到小夏將去某私募機構實習,,于是提出支付薪酬請他去當行業(yè)導師,。小夏覺得自己資歷尚淺,沒有資格就拒絕了,,但這讓他開始懷疑,,培訓課中的行業(yè)導師是否大多都是包裝出來的,本身可能只是實習經驗豐富的學長學姐,。
部分費用流向實習單位內部人士口袋
值得關注的是,,從學生這里收取的高額費用并非全部歸中介機構所有,也有一部分流入了實習單位內部工作人員口袋中,,這已是這條利益鏈上心照不宣的事實,。
某上海投行的HR金竟(化名)就曾收到這樣一封尋求內推合作的郵件,“如果成功安排學生入職學習,,可以每人/次給6000元的推薦費用,。另外有大量線上實踐培訓,求職輔導類的需求可以合作,,預計可以增加年收入40w到50w,。”
金竟收到中介機構發(fā)來的合作郵件 來源:受訪者供圖
金竟坦承,,內推本身對一家公司來說是一種相對靠譜的招聘方式,,如果機構主動向公司傳遞簡歷,HR代表用人方進行篩選,、評判是比較普遍且相對正常的流程,。但是,只要不亂借用公司名義做宣傳,,機構是否會借用該形式向學生收費,,本身很少探究。
金竟還提到,,付費內推多是實習生,,從公司角度沒有必要花費較多成本進行背調,,且背調多以形式為主,。如果“里應外合”式鉆空子,把付費內推冒充成一般內推,,公司是比較難識別的,。
當中新經緯咨詢是否能夠出具實習證明時,,愛思益對接人表示遠程不行,但實地實習可以,,“實地實習收費內推,,保錄取,肯定是跟個人合作,,個人高管收了錢幫我們搞定這件事”,。
“內外勾結”下,付費學生成了待宰羔羊,。但這份高收益背后是風險,,甚至涉嫌違法。
律師,、知名法律博主雷家茂對中新經緯表示,,無須經過正常的考核程序或形式上過一遍考核流程即可入職,其實就是“走后門”,。若公司內部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與中介機構“內外勾結”收取求職者的財物,并違規(guī)為求職者辦理入職手續(xù)的,,則可能涉嫌受賄犯罪,。若公司內部人員以非法占有之目的,與中介公司“內外勾結”收取求職者的財物,,并承諾可以為求職者辦理入職等的,,但事后卻未履行的,則可能涉嫌詐騙犯罪,。
雷家茂還提到,,對于中介機構來說,如果實際提供的服務與約定不符則構成違約,,學生可以要求中介支付違約金,、退款等。如果明確是私下的“內外勾結”行為,,合同本身無效,,可以主張全部返還。
與此同時,,購買內推實習的學生也面臨被追責的風險,。多家券商曾公開表態(tài),如果在背調中發(fā)現任何申請者與此類機構,、個人達成類似“保過推薦”協(xié)議或所謂“考試材料”等文件的交易,,將視情況采取取消其應聘資格、取消其錄用通知等措施,,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中新經緯就付費內推是否影響后續(xù)求職向愛思益對接人求證,,對方雖直言支持背調,但也表示“遠程實習都是小黑工,,不走人事,,不建議申請實習證明,求職時不要用來申請本家公司,,可能會影響內部員工被自查到”“求職面試就說自己是師哥師姐內推的就好了”,。
中新經緯和愛思益對接人的聊天記錄
中介機構是否明確上述法律風險?內推實習的收費依據又有哪些,?如何保證學生權益,?中新經緯就這些問題向前述機構電話和郵箱發(fā)去采訪請求。但愛思益和萬能班長兩家機構拒絕接受媒體采訪,,WST,、中博教育兩家機構截至發(fā)稿并未給出回應。歐孚咨詢注冊地在英國,,官網公示電話有誤,,中新經緯通過微信聯(lián)系到客服,但提及公司歸屬等問題對方立即拉黑,,目前其官方微信公號介紹還保留“求職培訓”等字樣,。
防止劣幣驅逐良幣
前券商從業(yè)者王大力經常在自媒體上揭黑付費內推,他告訴中新經緯,,盡管這些付費內推機構已經“換皮”,,但本質仍然是利用學生的求職焦慮收割韭菜,只是形式變得更加隱蔽,,也更加容易令人接受,。
“這種求職機構近年來越來越多,不用主動接觸,,信息就會鋪天蓋地而來,,有時候他們在學校舉辦宣講會,這種背書讓很多同學對其深信不疑,?!毙∠姆Q。
金竟則提到,,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從自身渠道獲取實習信息的渠道相對有限,,外界又難以給到專業(yè)和全面的支持,使付費內推有了可趁之機,。同時,,行業(yè)約束不足,難見有效懲罰,,“目前還是靠著職業(yè)道德來反對付費內推,,我們期待日后法律法規(guī)能做出更明確、細化的判定和懲戒,?!?
中新經緯注意到,今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yè)生等青年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堅決防止和糾正性別、年齡,、學歷等就業(yè)歧視,,依法打擊‘黑職介’、虛假招聘,、售賣簡歷等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治理付費實習、濫用試用期,、拖欠試用期工資等違規(guī)行為”,。
“如果不及時治理,不抵制這種不道德的行為,,本來以專業(yè)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奮斗等為基礎的行業(yè)會變成一個金錢開路的行業(yè),,同時也會傷害那些從正規(guī)渠道拿到機會的人,,侵蝕就業(yè)公平?!蓖醮罅θ缡钦f,。
金竟則指出,對于職前培訓,,以及一部分以此類業(yè)務為主營的公司不應該“一棒子打死”,。“我們應該承認這些機構或者個人還是真正傳遞了一些真實,、有用的信息給受眾,。以所謂的商業(yè)邏輯來說,其實是一種‘知識付費’,。但是應該給這類業(yè)務樹立一條紅線,、制定一些規(guī)則,讓它向正確的,、真正服務于促進學生就業(yè)的這樣一個方向發(fā)展,。”
(編輯:鳴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