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守用戶個人信息 斬斷電信網絡詐騙背后“黑灰產”

  來源:經濟日報趙心儀2021-08-31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公安部近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8.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7萬名,。6月和7月,,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fā)案數連續(xù)2個月同比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公安部近日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18.5萬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7萬名,。6月和7月,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fā)案數連續(xù)2個月同比下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但是,更要看到,,電信網絡詐騙依然高發(fā)多發(fā),,在一些大中城市,其發(fā)案量在刑事案件中的占比甚至達到50%,。很多人的看病錢,、養(yǎng)老錢、上學錢都被詐騙分子騙走,,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據統計,,去年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涉及的財產損失達353.7億元。

電信網絡詐騙之所以屢打不絕,,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背后有一個龐大的“黑灰產業(yè)鏈”,,包括直接觸犯法律的網絡犯罪“黑產”和游走在法律邊緣的爭議行為“灰產”,各個環(huán)節(jié)勾結,,上下游聯手,,成為作案的溫床。

在利益驅使下,,為電信網絡詐騙提供服務的黑灰產業(yè)更是五花八門,。這些“幫兇”為犯罪分子搭建網站、APP等詐騙平臺,,提供手機卡,、信用卡等作案媒介,甚至還有專門販賣詐騙劇本的團隊,,引受騙者入套,。此類黑心生意持續(xù)為詐騙分子“輸血供糧”,降低了犯罪門檻,,導致詐騙招數防不勝防,。

因此,整治電信網絡詐騙,,必須鏟除其背后的黑灰產業(yè)鏈,。互聯網時代,,作案手法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犯罪團伙隱匿性更強。要想將其背后的黑灰產業(yè)鏈連根拔起,,還需強化系統觀念,,深挖上下游犯罪線索,打好組合拳,,形成全鏈條的打擊網,,有效遏制犯罪活動。

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是基礎,。刑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已經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提供了依據和保障,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和迭代,,“黑產”形式隨之翻新,“灰產”更是不斷試探法律底線,。有必要充實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法律“工具箱”,,強化法治思維,,建立更加完善的懲戒機制,嚴堵漏洞,,無死角打擊違法犯罪行為,。

先進的技術手段是支撐。黑灰產業(yè)的技術手段越來越強,,相關的防范與治理機制也應充分運用數字技術及網絡渠道,,對犯罪行為實施精準打擊。例如,,公安部開發(fā)的“國家反詐中心”APP已于今年上線,,具有實時監(jiān)控惡意軟件、攔截詐騙電話等功能,。

守護個人信息安全是關鍵,。電信網絡詐騙與個人信息泄露關系緊密,黑灰產也常在個人信息上做文章,。大數據時代,,相關企業(yè)平臺需提高責任意識,杜絕霸王條款,,嚴守用戶個人信息,。

可以預見,電信網絡詐騙還會不斷冒出新花樣,,背后的黑灰產業(yè)鏈也不會一朝消失,。各方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懲治力度,,推進社會共治,,提升公眾的防范意識和參與度,形成持續(xù)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強大合力和良好氛圍,,共同織牢反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護網,。

(編輯:土火)



嚴守用戶個人信息 斬斷電信網絡詐騙背后“黑灰產”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