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學院大學”以及下設的70家分支機構,,被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締,引發(fā)社會關注,。
該學校的介紹手冊聲稱,,“中國國學院大學”由出身于書香世家的弘二教授創(chuàng)辦,2009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2010年5月“被納入聯(lián)合國全球和諧聯(lián)盟,、世界和諧基金會組織,系國家文化部培養(yǎng)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干部的高級院校,,也是聯(lián)合國培養(yǎng)向世界各國輸送和諧大使,、文化工作者的高級院校”,,并與“中美教育聯(lián)盟,、美國教育中心,、美國紐約電影學院、美國紐約州立大學以及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數(shù)十所國際頂尖一流高校合作辦學”,。
這所學校的宣傳語處處彰顯“高大上”,,自稱在國內有九十多家分支機構,實際卻是一家沒有任何資質的山寨大學,,在民間招搖撞騙了12年,。
“十周年校慶”中的線索
2021年1月28日,有群眾向民政部舉報“中國國學院大學”涉嫌未經(jīng)登記,,擅自以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名義進行活動,。民政部將相關活動線索移送至北京市民政局并指定該部門進行查處。王建超是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大隊五隊隊長,,此次調查也由該執(zhí)法大隊負責執(zhí)行,。
近些年,王建超所在團隊查處了許多非法社會組織,。由于北京的特殊性,,很多非法的社會組織哪怕在其他城市落地,名義上仍將地址寫在北京,,這往往開啟了騙局的第一環(huán),。王建超介紹,“比如它起名叫‘中國某某大學’,,但地點在西南一個小縣城,,別人也不會相信?!?
接到線索后,,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大隊先在網(wǎng)上核實該組織的身份。據(jù)“中國國學院大學”偽造的社團法人登記證書顯示,,該社團由民政部于2010年6月發(fā)證,,業(yè)務范圍很廣,包括“國學文化,、教育培訓,、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文化專業(yè),、咨詢展覽、??瘯鴪缶庉嫛?,活動地域為全國,,業(yè)務主管部門是文化部。執(zhí)法人員與民政部和文旅部分別核實,,得到的回復都是,,兩部門都沒有批準過。
一些公司旗下也會登記學院或是學會,,執(zhí)法人員還對其事業(yè)單位和公司身份進行核查,,甚至把范圍擴展到在香港注冊登記的公司與社團,“身份核準后,,我們確認沒有部門正式批準這個社會組織,?!?
為了找到這個組織,,執(zhí)法人員也頗費周折。他們去了該組織登記的地址“北京東燕郊開發(fā)區(qū)”,,但到了當?shù)夭虐l(fā)現(xiàn)這是一個小區(qū),。附近居民告訴他們,,從來沒聽說過有掛牌叫“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地方,。執(zhí)法人員通過電話聯(lián)系到該非法組織一位常務副校長龔某華。據(jù)了解,,她是跟隨“中國國學院大學”校長弘二時間最長的一位常務副校長,。但是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北京市民政局后來通過公安機關協(xié)調聯(lián)系上龔某華。
在調查中,,他們找到了一條新線索,。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1月19日至20日,,“中國國學院大學十周年華誕慶典暨年會活動”在北京雁棲湖舉辦,。執(zhí)法人員注意到,在宣傳的海報上,,承辦單位除了“中國國學院大學”,,還有云南和海南兩家基金會,這兩家基金會則是正規(guī)批準的社會組織,。
執(zhí)法大隊找到了云南這家基金會的負責人,,他告訴執(zhí)法人員,自己曾在一次會議上結識自稱“中國國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的張某驛,。張某驛向他介紹,,“中國國學院大學”即將召開十周年的校慶,校慶上會邀請眾多知名專家與領導,,如果參會的話,,“有助于拓展人脈,,幫助基金會在以后的活動上募捐”。
2019年1月19日,,他飛往北京,,但下了飛機無人接機,他們匆匆趕往現(xiàn)場,,校慶活動已經(jīng)開始,,甚至沒有人專程接待他們。該負責人隱隱意識到這個校慶不如過去參加過的正規(guī)部門召開的會議那么專業(yè),,沒有會議人員,、沒有負責人接待。
但是,,在該機構對外宣傳的文章中,,這次校慶是另一番宏大的場景。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1月19日,,慶典在國歌聲中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國學專家,、相關學者以及中央各相關部委領導近三百人歡聚一堂”,。在活動現(xiàn)場,副校長“宣讀了中央相關部委的批示”,。
順著這條線索,,執(zhí)法人員來到雁棲湖會展中心,調取了當時“中國國學院大學”與中心簽訂的協(xié)議,,上面有學校的公章,。他們聯(lián)系到一位該非法組織對接會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定會場的錢是由弘二通過銀行卡轉給了會展中心,。
“總體上,我們證明了這個非法社會組織的存在,,他們確實曾召開過會議,,舉辦過所謂的活動,在資金上也有投入,,人員也都摸清楚了,。”執(zhí)法人員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按照打擊非法社會組織的要求,,已具備取締的條件。
民政部關于《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顯示,未經(jīng)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或者民辦非企業(yè)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屬于非法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管理機關負責對非法民間組織進行調查,,收集有關證據(jù),,依法做出取締決定,沒收其非法財產,。
4月23日,,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對“中國國學院大學”及下設分支機構予以取締。兩位副校長龔某華,、張某驛已被北京和浙江的公安機關羈押,。北京市民政局從海淀區(qū)公安局西北旺派出所獲悉,“中國國學院大學校長”弘二已經(jīng)去世,。
偽造紅頭文件,、私刻部委公章
調查過程中,北京警方主動聯(lián)絡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大隊,,提到曾接到有關“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報案,,受害人潘某稱,,自己被“中國國學院大學”騙了五十多萬元,。
潘某介紹,他曾花了五十多萬元,,掛牌成立了“中國國學院大學容拳道文化研究院”,。他將錢交給弘二指派的秘書,弘二給他辦了分院的牌子,。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10月,“中國國學院大學道學研究院”揭牌儀式上,,潘某曾與弘二以及眾多分院的“院長”共同出席這場活動,。潘某表示,起初,,他并不知道這是一場騙局,,直到弘二的秘書以各種理由不給他提供發(fā)票,此后又有其他事情印證,,他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沒有登記的社會組織,遂報了警,。
發(fā)展分支機構并收取“加盟費”,,正是非法機構“中國國學院大學”的一種斂財方式。執(zhí)法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從名稱上看,,‘中國國學院大學’涵蓋的面非常廣,,其分支也觸達各行各業(yè),從高新科技,、量子學,、醫(yī)學,到一些傳統(tǒng)文化比如儒釋道,、琴棋書畫,。甚至還包括紅色文化,比如在湖南成立一個‘毛學’的研究院,?!?
該組織對外聲稱有90多家分支機構,執(zhí)法人員經(jīng)過調查,,查實共70家,。除了不同行業(yè),分支機構還以地域劃分,,“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學校簡介顯示,,所屬學院包含了華中學院、武漢學院,、西南學院,、齊魯學院、天津學院,、深圳學院,、新疆學院、上海學院等,,還有齊魯書畫研究院等,。
“中國國學院大學”副校長張某驛曾告訴北京民政局,“加盟費”沒有明碼標價,,而是由校長弘二決定,,一般是“50萬~200萬元”不等。
執(zhí)法人員注意到,,有一些加盟的人確實是上當受騙,,不知道這是個非法社會組織,而是希望借助“國”字頭的招牌拓展市場,。比如潘某,,原來在地方成立了容拳道中心,希望掛靠在“中國國學院大學”旗下,,名頭更大,。但是,,也有一些人明知這是騙局依然加盟,這其中存在利益回報,。
“比如說,,有人成立了一個某省級的分支機構,那所屬下級市再成立分支,,只需要找到某省分支機構這個人批準就行,。”執(zhí)法人員介紹,,盡管這個人一次性給了弘二50多萬元,,但是他發(fā)展下一級的分支機構,每次收五萬元或者十萬元,,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這也是此類非法社會組織的慣用操作方式,。
此外,他們還以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名義有償頒發(fā)獎項,、證書,,以此斂財,在地方擴大經(jīng)營,。
“中國國學院大學”行騙有一套完整套路,。北京市民政局提供的資料顯示,他們偽造文化部“關于‘中國國學院大學’成立登記的復函”的“紅頭文件”,、登記證書,,甚至私刻國家部委公章,發(fā)布帶有“中國國學院大學”的文件,。該學校宣傳手冊包括校歌,、師生,、校舍等,,校歌的歌詞也是由一位前國家領導人譜寫,手冊上甚至還影印了“中國國學院大學”領導與多位國家領導人的合影,。校長弘二則把自己包裝成國內“為數(shù)不多的,、貫通師承諸門派宗師絕學的學者、教授,、著名書畫家,、篆刻家、文物鑒藏家和傳承教育家”,,在偽造的證書上,,法定代表人袁冰便是弘二的真名。
還有一些宣傳信息真假摻半,,讓人難以辨別,。比如十年校慶活動,“中國國學院大學”忽悠了兩個正規(guī)的基金會作為承辦方。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人員調查時發(fā)現(xiàn),,為了增加可信度,,該組織還少見地主動花錢。據(jù)報道,,2013年,,某基金會舉辦“中國國學發(fā)展基金”捐贈儀式,中國國大集團,、華夏亞洲有限公司,、中融匯銀(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向“中國國學發(fā)展基金”捐贈200萬元,捐贈方代表捐贈方代表中國國學院大學校長,、中國國大集團董事局主席弘二等40余人參加了活動,。北京市民政局執(zhí)法人員介紹,該專項基金簽訂的合同上,,除了正規(guī)公司和基金會的印章外,,“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印章也混在其中,“有這個200萬元的專項基金做支撐,,兩個合作單位也都是正規(guī)的——它會靠這些要素,,將自己的身份合法化,讓人們相信它,?!?
在這些套路下,一些地方政府也受到了蒙騙,。媒體曾報道,,2016年12月中旬,弘二應邀到四川彭州市尹昌衡故居考察,。尹昌衡將軍故居所在地彭州市市長龔昌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米蘭佳親自迎接,,并且特別邀請他出席籌建“中國國學院大學尹昌衡國學傳承研究院”研討會,。當?shù)剡€規(guī)劃了1000多畝用地,籌建“中國國學院大學昌衡國學傳承研究院”,。2020年11月24日,,云南曲靖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微發(fā)布預告,邀請“中國國學院大學智慧研究院”國學導師李星瑩作專題講座,。
騙術不高明,,為何屢禁不止?
實際上,,“中國國學院大學”的騙術并不高明,,但長達十余年在民間行騙,。北京市民政局總結了“中國國學院大學”的7個套路:
一是在冠名上具有迷惑性,通過冠以“中國”“大學”字眼,,讓老百姓真假難辨,;二是在包裝上偽裝成“高大上”形象,以“弘揚國學,、傳承文化”為噱頭,,易騙取信任;三是在宣傳手段上“蹭熱點”,,利用傳統(tǒng)文化,、民族文化等熱詞,吸引社會關注,;四是在運行方式上招搖撞騙,、拉大旗作虎皮,偽造國家部委公文及登記證書,、私刻印章,,發(fā)布紅頭文件,以此迷惑老百姓,;五是在具體活動上魚目混珠,,拉合法社會組織為其“站臺”,拉社會名人為其“代言”,,增加甄別難度,;六是在業(yè)務領域上包羅萬象,涵蓋傳統(tǒng)國學——儒學,、孔學,、周易學、國醫(yī)藥,、少林武學等,,新興文化——量子學、自貿區(qū),、管理科學等多領域,;七是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廣泛性,分支機構查實70家,,遍布全國多省市。
在執(zhí)法人員看來,,該組織早期活動并不頻繁,,往往一次活動后沉寂一段時間,前期在網(wǎng)上的宣傳也不多,,再者無人舉報,,也進一步造成它存在的時間比較長,。
截至2020年底,全國登記在冊89.4萬家社會組織,。與此同時,,像“中國國學院大學”這樣的非法社會組織不斷地變換手段,以假亂真,,傷害合法社會組織和普通群眾的利益,。王建超介紹,非法社會組織的產生不可控,,民政部門也很難知道它什么時候出現(xiàn)或者消失,,“它的產生可能是今天有人起了個名字就做了,有的一年就沒有了”,。
海南師范大學國學所所長周泉根曾告訴媒體,,“一般大眾缺什么他們講什么,愛聽什么他們講什么,?!行┤藚⑴c是為了交際,有些是為了所謂的圈子,,有些是利益驅使下,,各自心懷鬼胎。他們知道是假的,,卻甘愿上當,。”
此外,,個人甚至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不了解如何鑒別社會組織,,助長了此類非法社會組織的騙局。王建超注意到,,一些人會將新聞報道作為單一信源,,一看有報道,就認定該社會組織是合法的,。但這并不可靠,,非法社會組織往往會參加一些正規(guī)的會議,讓人們難以辨別真假,。北京市民政局提示,,公眾可以通過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撥打12345市民熱線或民政局電話,、或者關注北京市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最新動態(tài)及取締名單,,識別社會組織的身份,防止受騙,。
違法成本低,,也是非法社會組織屢禁不止的一大原因,。執(zhí)法人員介紹,民政部門取締非法社會組織,,需要方方面面查證,,來確保證據(jù)鏈的完整,但是違法人員只需花幾分鐘,,就可以改名換姓,。
中國政法大學法與經(jīng)濟學研究院教授張卿曾向媒體表示,在查處方面,,非法社會組織通常具有靈活性,、隱蔽性、機動性等特點,,在執(zhí)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非法社會組織被發(fā)現(xiàn)或查處的概率較低;在處罰方面,,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針對非法社會組織主要是取締,、沒收違法所得,以及依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采取的罰款,、拘留等行政懲戒,,產生的震懾力比較有限。
執(zhí)法人員認為,,可以增加非法社會組織主要負責人的違法成本,,比如將違法記錄納入信用體系,幾年內不能坐飛機火車等,,或者公安部門按照詐騙對發(fā)起人進行界定,。
今年3月,民政部等22個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凈化社會組織生態(tài)空間的通知》,,提到將進一步提高非法社會組織的違法成本,。有關部門要探索建立健全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的信用約束機制,推進實施信用監(jiān)管和懲戒,,研究制定對非法社會組織責任人在投融資,、進出口、出入境,、招投標,、獲得榮譽、生產經(jīng)營許可,、從業(yè)任職資格等方面更嚴格的措施,。
3月以來,多部門聯(lián)合開展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專項行動,。截至6月10日,,今年各地方民政部門依法取締的非法社會組織一共有194家。
不過,,對于查處和取締非法社會組織仍存在一些難點,。王建超介紹,民政部門取締非法社會組織的過程,,屬于行政執(zhí)法,,沒有強制權。查證過程會涉及個人隱私,,需要更多政府部門參與,,共同解決問題。
執(zhí)法人員還建議,,可以讓社區(qū),、街道都參與進來,一旦有社會組織落在某地,,無論真假,,社區(qū)或街道給當?shù)孛裾块T打電話查詢,讓非法組織“落不了地”,。從部委層面,,一些非法的社會組織往往在網(wǎng)上宣傳自己由某國家部委批準,該部委的人員可以多在網(wǎng)上關注和搜集信息,,一旦發(fā)現(xiàn)與自己部門相關的非法社會組織信息,,及時報給民政部,讓非法社會組織“在網(wǎng)上待不住”,。
(編輯:鳴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