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閣的“國潮風”表演吸引眾多游客拍照 (王伊婧供圖)
前有“國民網紅”故宮的反差萌,、靠著一把迷你洛陽鏟俘獲年輕人的河南博物院盲盒,后有三星堆Rap成為社交平臺“洗腦神曲”。近年來,,各顯神通的博物館憑借出圈打造的流量池不斷釋放著巨大的旅游紅利,。
然而,在中國,,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博物館多達近6000座。相較于火出圈的頂級IP,,剩下的大多數又該如何打破次元壁,,擴大自身影響力?
天一閣內的“國潮風”表演 (王伊婧供圖)
“許多博物館一味借鑒,、模仿大型展館,,反而失去了自身最寶貴的特色?!睆偷┐髮W文物與博物館學系主任陸建松認為,,這一困局破題的關鍵在于各個博物館應該準確界定本館的使命定位,“使命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和目的,,決定著本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主題和內容,這樣才能形成個性和特色,?!?
以地域歷史文化博物館為例,在其看來,,唯有深刻反映腳下這片土地的人地關系以及自古以來這片土地上人的生存智慧,,即生產生活、文化創(chuàng)造等,,才能真正讓博物館成為人們心向往之的目的地,。
比如各地孫中山紀念館,廣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強調孫中山出生及其成長環(huán)境,,上海著重于講述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故事,,南京則重點展示孫中山與中華民國……“旅游最吸引人之處就是差異性,博物館作為文旅融合的基地,,理應追求這種差異性?!标懡ㄋ烧f,。
另外,博物館的展覽講述的雖是過去的故事,,但意義卻在于對當下的生活有何啟發(fā),。譬如,位于浙江溫州的蘇步青博物館,主要講述中國著名數學家蘇步青個人奮斗和愛國愛鄉(xiāng)的故事,。該博物館面向青少年開展勵志教育,,鼓勵他們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志向、崇高的家國情懷,。
“博物館不能高高在上,,而是要真正走入民眾,成為城市的文化會客廳,,成為人們身邊的文化場所,。”談及當代博物館的發(fā)展之路,,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坦言,,要把博物館的門打開,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方式,,讓文化遺產活起來。
經歷新冠肺炎疫情,,許多邁向云端的博物館成功出圈,,便是可資借鑒的他山之石。
2020年,,亞洲現存最古老的私家藏書樓寧波天一閣推出線上展《公如底柱》,,覆蓋線上受眾超2000萬,另一檔《Tianyi Talking》線上欄目則試圖通過云對話,、云展覽擴容海內外朋友圈,。
天一閣博物院與英國第二大圖書館、牛津大學內的包德連圖書館“連麥”時,,寧波諾丁漢大學歷史學副教授,、英國牛津大學訪問學者Christian Müller(穆正德)總結出,兩處藏書之地雖遠隔重洋,,從形制到內藏都相差甚遠,,但它們?yōu)槿祟惐4嫖幕獾木駜群藚s是一致的。
云游天一閣被其深深吸引后,,今年“五一”假期,,“90后”杭州小伙兒李駿于專程來此“打卡”,“來之前就想到了游客肯定多,,但沒想到這么火爆,,門票一大早就售罄了?!?
“博物館是展示文化的一扇窗口,,我們希望讓全世界看到這里的獨特魅力,。”天一閣博物院副書記鄭薇薇期冀,,隨著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地域的交流越來越多,這座穿越400余年風雨的博物院,,將帶著通古達今的中華故事揚帆出海,。
“國際上已有案例將博物館打造成研學旅行的移動課堂、青少年的課外活動場所,、年輕人聚會的人文空間等,。”戴斌建議,,博物館要加強國際交流,,在文物利用、講好文物故事,、推進專業(yè)交流方面下更多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