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只要你愿意,,生命可以從56歲開始,。

私奔的夢
我曾經武斷地得出過一個結論:
每個女人,是的,,每個,,都有一個“私奔”的夢。
這“私奔”,,和男人和愛情,,也沒有關系。
它更像是一種逃離:
從生計的重負,、扮演的身份或糟糕的關系里,,把自己解救出來。
從一個熟悉地方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在身體的轉場和靈魂的流浪里,,歷經一場場刻骨銘心的顛沛流離。
哪怕,,它短暫到只有片刻,。
哪怕,它消逝得如同夢幻,。
那感覺,,也是好的。
因為,,那一刻,,女人不再以身份——誰的女兒,誰的妻子,,誰的媽媽,,誰的員工而存在。
僅僅是作為自己存活,。
這個觀念,,在我看到鄭州56歲阿姨蘇敏的逃離之路后,更加堅實且立體,。

女性的傷
2020年,在河南迎來初秋的時候,,56歲的蘇敏開始踏上預謀已久的“私奔”之路:
“我不想再給大家干活了,。我要逃離現在的生活。我想出去轉轉,?!?
這個念頭,在結婚生子的30年里,,或許在蘇敏的腦海里不止一次閃現過,,但她從來沒有機會付諸行動。
她是這片土地上,,最普通平凡也最有代表性的傳統女性:
出生于60年代,,小時候被父母管得很嚴,就連留什么樣的頭發(fā)都要聽母親的,。
作為家里的老大和長女,,一直都活在“你要懂事”的馴化里,自幼就承擔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責任,,給他們洗衣做飯,。
長大后,她女承父業(yè)地到父親所在的國企上班,,為了快速逃離不自由的原生家庭,,她23歲時匆匆嫁給一個看似門當戶對其實只見過兩面的男人。
但這不過是從一種束縛,,逃往另一種窒息,。
人到中年后,她歷經了下崗,,生活沒有著落,。
為了賺錢養(yǎng)家,為了孩子教育,,她當過泥瓦匠,,和壯勞力一起和泥運沙,推過水泥車,,扛過沉磚頭,。
再后來,她還支起小攤兒賣過水果,,學過裁縫做過衣服,,當過環(huán)衛(wèi)工掃過大馬路,跑到親戚的家具店當售貨員,,給報社當過報紙投遞員,,在超市當過促銷員……
用她自己的話說:
一天都沒有閑住過,丟下拖把拿起掃帚的命,。
蘇敏
她輾轉于各種底層活計的同時,還包攬起家里的各種家務:
每天洗洗涮涮,,伺候丈夫,;供養(yǎng)女兒讀書,直至成家立業(yè),;看著女兒結婚,,然后等到雙胞胎外孫出生,;再照顧兩個小家伙三年,終于到上幼兒園的年齡……
她像極了我們的母親,、婆婆,,大半生都活在“為丈夫,為生計,,為孩子,,為孩子的孩子”的連環(huán)套里。
直到有天,,眼角開始擠滿皺紋,,鬢角開始冒出白發(fā),皮膚開始不可抑制地松弛,,病痛開始時不時造訪,,才在“我怎么就老了”的嘆息里,發(fā)現好像還從來沒有為自己活過,。
而真正讓蘇敏下定決心“私奔”的,,是她那一言難盡的婚姻和丈夫。
也是她此生中,,最深的痛,。

隱忍的痛
“我們好像從來都不是一家人?!?
對全網網友說出這句話時,,56歲的蘇敏語氣平和而緩慢。
她不像是在訴苦,,更像是在陳述一種客觀事實:
自結婚那刻起,,這個男人就和她生活在平行世界里。
丈夫是個苛責而挑剔的人,,打擊她否定她挖苦她挑剔她,,是他的樂趣;
他們結婚這么多年,,一直實行AA制,,他不愿為她花一分錢,連孩子的學費都不愿交,;
蘇敏用他的醫(yī)療卡,,給自己的媽媽買了一點藥,第二天他就更改了醫(yī)療卡的密碼,,自私冷漠到“像守財奴一樣”,;
但他對自己花錢很大方,買喜歡吃的能買一大堆,很多東西沒法放只能眼睜睜看著壞掉,,但他不以為然的表情“簡直就像個土豪”,;
他脾氣超級大,動不動就甩臉色給她看,,她小心翼翼地觀察著他的表情,,結婚30年就連吃飯也以他的口味為主,;
她要是表達不滿和反抗,,他就用極其難聽的話,侮辱她,,甚至有一次動手打了她,;
她最后一份工作在超市,為上班需要,,在女兒的資助下,,買了輛polo車,丈夫好容易大方一次,,安裝了ETC,,但她開車跑高速,回來就要付丈夫過路費,;
他們從女兒初三時,,就開始分房睡,此后幾乎沒有什么交集,;
她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刻,,是霸占客廳和沙發(fā)的丈夫從客廳里站起來,關門回到他自己的臥室睡覺,,她聽到關門聲,,才能安心地坐在沙發(fā)上,擁有電視的使用權……
“跟他生活在一起,,就是壓力,,壓力,壓力,,特別壓抑,。”

她用強調的口吻,,連說三個“壓力”,借此表達對窒息婚姻的不滿,,還有她前半生信奉的道:
忍,。
女兒小時,忍,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孩子大后,,還忍,因為女兒要結婚找對象,,生怕男方嫌棄女兒父母離異,;女兒有了孩子,繼續(xù)忍,,因為雙胞胎外孫子需要他們共同帶……
忍辱負重,。
這個用來謳歌傳統女性的高尚詞匯,不知不覺中站在道德高地,,捆綁住很多女性的手腳和靈魂,。
讓她們從原生家庭到再生家庭,從親密關系到親子關系,,從上代人到下代人,,都活在“忍耐”的暗傷里。
“他說什么我都忍了,,我就是不吭聲,。”
蘇敏說,,每當她對婚姻表達不滿時,,父母就教訓她:“家和萬事興,好好過日子,?!?
只是,所有超出極限的忍和痛,,都會化身成自我的攻擊,,以另一種形式的負能,找我們來復仇,。
2019年,,蘇敏患上了中度抑郁癥,需要天天服用藥物,。
她的內心里,,開始分裂出兩個自己:
一個讓她繼續(xù)忍耐,一個讓她必須逃離,;一個讓她繼續(xù)當個賢妻良母,,一個讓她必須學會找到自己;一個讓她維持表面的平和,,一個讓她說出真實的感受,。
最終,,后一個,打敗了前一個:
“我想出去,,我想開車出去,,我想一個人去旅行?!?

逃離的路
逃離的念頭,,一旦在腦海里扎根,就會像野草一樣四處蔓延,,野蠻生長,。
但怎么逃離?
作為一直輾轉底層的小人物,,蘇敏想到的一個最實際最方便的途徑:
開車,,帶上吃的穿的用的,,不住酒店,,自己做飯,住在帳篷里,。
這對于一個56歲的女人來說,,是一個大膽到有點可笑的念頭。
但如果一步步去做,,也可以讓夢想照進現實里,。
2020年秋天,疫情緩和后,,她準備出發(fā),。
她錄了一個視頻,說出了自己緣何要自駕游的內心獨白,,經由別人發(fā)出來,。
她萬萬沒想到,一下子火了:
自私的丈夫,,委屈的妻子,,糟糕的婚姻關系,長久的身份剝削,,一輩子活在套子里的無奈和辛酸,,是蘇敏一個人的困境,又何嘗不是億萬女性的悲哀,。
“我也想出去,,但是沒有能力。很羨慕你還會開車,,做自己想做的事,。”
很多女性給她留言,也有很多好心人給她點贊,。
這無言的掌聲,,讓一輩子不被認可的女人,一下子得到了鼓舞和治愈:
原來,,只要你愿意,,生命可以從56歲開始。
原來,,只要你勇敢,,蒼老的手依然能緊握命運的方向盤。
蘇敏對自己的小Polo進行了改造,,前面安裝了防撞梁,,車頂安裝了行李架,又向人請教購置了很多自駕游的必需品,,從充電設備到做飯炊具,,從冰柜藥物到宿營帳篷。
她事無巨細地把一路所需打包,,一一放到那小小的車里,。
就像安放一個做了很多年的夢。
她獨自上路,,帶上那個終于敢說出“我想”“我要”“我能”的自己,。

金秋10月,,她從開始變冷的中原大地出發(fā),,一路駛向溫暖的南方。
那顆在婚姻關系里,,被冰封太久的心,,也在緩緩解凍中,開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選擇的苦
逃離和旅行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風景,,更在于身體和靈魂的同步中,,一遍遍確認的還活著的自己。
蘇敏開了自己的視頻號,,分享著一路的點點滴滴,,從吃喝拉撒,到妙人趣事,。
很多人開始關注她,,很多人開始幫助她,,但也有人質疑她。
最大的質疑,,依然來自她的婚姻:
“你的不幸,,也是你自己造成的,你有錯,!你為什么不離婚,?!”
習慣于理直氣壯審判他人的圍觀者,,毫不客氣地指責蘇敏活在偏見和愚昧里,,而全然忘記了,這種想當然替別人做決定的武斷,,何嘗不是另一種愚昧和偏見,。
“我錯在哪里呢?”
蘇敏誠懇地說,,大家的關心,,也讓她開始思考自己到底錯在哪里。
懵懂的年齡步入婚姻,,結婚后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能得到幸福,。
她從不偷懶,一直勤快,,渴望當個好妻子、好媽媽,、好員工,,但歷經種種才發(fā)現:
有時候,不是你自己足夠好,,就可以的,。
時代風云暗涌,單位說不行就不行,;丈夫自私吝嗇,,婚姻說沒感情就沒了;她沒日沒夜地干活掙錢,,活到50多歲依然沒有攢到什么錢……
“離婚不是一句話就能離婚的,。”
她說,,家里的房子是老公的名字,,開的車是女兒的財產,現在離婚的話,,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女兒已經成家,,她不想當孩子的累贅,離婚暫時行不通,,唯一的辦法就是逃離:
從丈夫身邊逃離,,從窒息婚姻中逃離,從一輩子的束縛中逃離,。
在能活動的年紀,,走遍祖國的大好河山,也在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中,,考慮清楚這婚姻到底要不要繼續(xù),。
說這話時,她語氣平和,,真誠,,坦然,沒有一絲的躲閃,。
那是一個開始接納自我的女人,,才有的定力與重量。
是的,。
離不離婚,,也不是最要緊的。
最要緊的,,是一個人開始看見自己,,并緊緊和自己相擁。

自由的笑
粉嫩色,,橘黃色,,大紅色,蘋果綠,,這是踏上獨行之路后,,蘇敏衣服顏色的變化。
這些透著生機和活力的衣衫,,是主人公內心斑斕的寫照,。
和從鄭州出發(fā)前,說起丈夫和婚姻,,時不時都要嘆氣的蘇敏相比,,走在路上的蘇敏,就像換了一個人,。
她布滿皺紋的臉上,,開始閃現出少女般明媚的光澤,映襯著她色彩鮮艷的衣衫,。
她說話的語調輕快雀躍,,就像重回林中的自由鳥一樣,,舒展快樂。
她臉上開始一次次出現那種發(fā)自內心的笑,,那是靈魂得到治愈的人,,才有的清澄笑顏。
她從河南,,經陜西,,繞湖北,到重慶,,過四川,,去云南,看山看海,,穿越老街品味小吃,,會見同學參加車隊,玩得不亦樂乎,。
蘇敏和同學聚會
她準備了過冬的衣服,春節(jié)也不打算回家,。
她走得越來越遠,,沒有想好歸期,也不計劃未來,,一直向南中國的秀色深處駛去,。
她從未如此放縱過,也從未這般美麗過,。
蘇敏拍攝的風景
“你看我現在多開心啊?!?
她和網友分享時說。
是啊,,一切皆為虛妄,。
不管是過去還是將來。
唯有此時的自己,、此刻的心境,、此地的風景,是真實而珍貴的,。
這是蘇敏今天的故事,,但這個故事遠遠沒有結束。

集體的命
蘇敏的故事,,是典型的女性的故事,。
雖然,,并非每一個女人都能像她那樣逃離成功,但她的傷和痛,、淚和夢,、困境和治愈,藏著女性共同命運和困局,。
她們從小時起,,就被馴化為要當個懂事的姐姐或妹妹,要學會忍耐和承受,;
她們長大后,,被要求當個體貼的妻子和兒媳,周全的媽媽和全能的主婦,;
她們工作后,,在家庭和事業(yè)的兼顧中,忙得焦頭爛額,,也在時代的蝶變和養(yǎng)育的壓力中,,活得無處分身;
她們牽掛著原生家庭的父母和兄妹,,承擔著再生家庭的沖突和重負,,在逐漸衰老后還要供奉自己的剩余價值,去迎合子女養(yǎng)育孫輩,,只為垂垂老矣時不遭嫌棄……
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母體和源頭,。
她們在被輕視被矮化的苦楚中,很多時候做得都不太好,,但她們值得被看見,。
她們在老年后,開始覺醒和叛逆去做自己,,雖然有時看起來很傻很可笑,,但那何嘗不是一種勇敢。
猶如我們每個人,,都想卸掉沉重的鐐銬,,擁抱真實而非完美的自我。
她們,,和蘇敏一樣,,用逃離和遠行、訴說和追問,,告訴我們這些道理:
年少不愛伴侶,,年老有多孤寂,。據說蘇敏開車逃離家庭后,她的丈夫無奈地從女兒家搬出來,,因為無法自立,,飯都吃不上,只能回到老家寄人籬下,。
蘇敏聽說后,,有點擔心丈夫,但又覺得可以讓他好好思考思考余生,。
愛是相互的,,夫妻之間是要相互感恩的。
對身邊那個陪你從青絲到華發(fā)的愛人好點,,其實是善待你自己,。
男同胞,好好愛你的老婆吧,。
不然到老了,,她可能就一個人開車“私奔”了。
尊重媽媽的夢,,不管她是什么年齡,。那些在孩子考上大學后,選擇離婚嫁給愛情的女人,;
在兒女結婚后,,重新拿起畫筆涂抹人生的女人;
在孫子上學后,,開始駕車去周游世界的女人……
她們都是有夢的人,。
她們在余生不長的時光里,去實現一個夢,,以此犒勞委屈而擰巴的前半生,。
我們要對她們的夢給予尊重。
畢竟,,我們這代人所謂的家庭和事業(yè)兼顧,,離不開她們的付出。
原來,,媽媽也有夢。
只是為了我們,,她們把夢藏在了夢中,。
相比婚姻狀態(tài),更要找到真實的自己,。結婚,,離婚,,單身,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又怎么安放她,。
相比婚姻和男人,,找到自信而舒展的自己,找到真實而非完美的自己,,找到有夢也有愛的自己,,才是女性終其一生的課題。
因為,,我們和任何人,、任何事的關系,本質上都是和自己的關系,。
捋順和自己的關系,,才能過好這一生。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有夢的女性:
愿每個勇敢的女性,,都能活出舒展的模樣。
愿每個做夢的靈魂,,都能得到善意的回響,。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