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睆埞鹈氛f,。當記者問她,那您要付出的是什么,?她的淚直直地掉下來,,“我們幾乎付出的是生命?!?/span>

圖文 | 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 實習生 卓曼曼
?本文約6882字,,閱讀全文約需13分鐘
63歲的張桂梅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華坪女高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已經有1645名女孩考上了大學,。離高考越來越近,張桂梅總是吊著一顆心,。她唯一的執(zhí)念是,,余生能培養(yǎng)出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
7月4日凌晨5時15分,,張桂梅在一間學生宿舍中醒來。這是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房間,,平時,,她和一名學生趙思翎(化名)住在這里。
一睜開眼,,張桂梅就感到全身僵硬,、頭疼欲裂。她沒敢發(fā)出聲音,用手示意宿管員過來,,從床上撈起她瘦骨嶙峋的身體,。她穿著一件十幾塊錢的土黃色外衣,黑色褲子,,十根手指的關節(jié)和手腕處貼著膏藥,,痛苦地抱著額頭。
過了一會兒,,張桂梅摸出枕頭邊的黑框眼鏡戴上,,又稍微整理了下頭發(fā),艱難地扶著墻離開了宿舍,。18歲的趙思翎睡得正熟,。還有兩天,趙思翎就要奔赴高考考場,。
63歲的張桂梅是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校長,,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華坪女高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建校12年來,,已經有1645名女孩考上了大學。
張桂梅從來不用“貧困”二字形容自己的學生,,因為貧困也是一種隱私,。她叫她們“大山里的女孩兒”。
“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 張桂梅說,。
“周扒皮”,、“老大”、“張媽媽”
趙思翎是一個圓臉,,戴著眼鏡,、性格安靜內向的女孩。她出生在華坪縣一個偏僻的村落,,11歲的弟弟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父親終日酗酒、打罵母親,。
張桂梅知道這些情況時,,趙思翎已經試圖自殺過好幾次。她把趙思翎的父母叫到辦公室大罵了一通,,然后讓女孩搬著床褥跟自己睡一間宿舍,。丈夫早逝后,,張桂梅一生再未結婚,無兒無女,,每天住在女高,,與學生同吃同睡。
這間宿舍原本還住著幾個女學生,。被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支氣管炎、嚴重骨質疏松,、神經鞘瘤,、高血壓等17種疾病纏身的張桂梅有時疼得夜里呻吟,她擔心學生害怕,,叫她們搬走,,只留下了趙思翎幫她疊被子、收拾內務,。
趙思翎想考到東三省的大學,。“我們那個村里,,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同齡人,,已經結婚,、生小孩,、干農活了。只有靠學習,、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在這所女子高中,,有貧困或者單親的學生,,也有家境良好卻沖著學校的名聲來的。在這里,,相繼考出了浙大,、廈大、川大,、武大等眾多雙一流高校的學生,,2019年的一本上線率是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
張桂梅既是后勤,也是保安,。她的臉色枯黃干瘦,,眼角,、額頭和腮幫布滿皺紋,頭發(fā)稀疏碎落,,額前的劉海遮蓋著一個拇指大小的腫瘤,,由于長期病痛,身體幾乎瘦成了骨架,,但說起話來卻語速疾厲,、邏輯清晰又不失幽默。
每天起床后,,她總是佝僂著身子,,雙手扶著樓梯欄桿,費勁挪動著關節(jié)變形的腳,,負責照料她生活的學校職工準時等在宿舍樓下,,騎著摩托車載她去教學樓。趁著學生沒起床,,張桂梅摸黑一個個打開教學樓的燈,。
凌晨5時30分,天空露出一絲曙光,。張桂梅提著喇叭來到教學樓的三樓,,“姑娘們,起床了,!”樓下已經有零星的學生揉著眼穿行,,她催促道,“傻丫頭,,快點唄,!”涌入教學樓的學生越來越多,她提高了聲音,,“ 時間快到了,,遲到了的掃球場去!”
有的學生沖進來和她撞了個滿懷,。她輕輕拍了下學生的肩膀,,“別怕,燈都打開了,,我走過了一遍,,很安全?!?0分鐘后,,等到每間教室傳來了讀書聲,張桂梅再把整座教學樓的燈一個個關掉,,查一遍早課,。
早上6點40分,,張桂梅回到校長辦公室,手上提著從各個教室搜羅的垃圾,,用黃色塑料袋裝著,,堆放在地上。兒童福利院的人員每天定時來取,,能賣十幾塊錢,。他們同時也給張桂梅送來早飯,一碗綠豆粥和兩個包子,。

正在吃早飯的張桂梅,,這是她難得的清閑時刻。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攝
這是張桂梅難得的清閑時刻,。她坐在椅子上,,緩慢地喝著粥。這間十幾平方米的校長辦公室陳設簡陋,,放置了四張辦公桌,、一排書櫥、用來會客的兩個長木椅和一張方桌,。墻上掛著裝裱仔細的書法,,“天下為公,為天下母,;赤子好學,,女子好學?!?
伴著這頓早飯,,張桂梅吞下了12種藥物,,包括頸痛片,、骨疏康膠囊、風濕定膠囊,、六味地黃丸等,。她小心地把包子里的肉剔出去。以前她不舍得吃肉,,省下工資塞給學生,,這幾年,一吃肉她便會嘔吐,。
對她來說,,進食是為了吃藥。這些藥物更多是為了止疼,。手上的止疼膏藥一天能用掉2盒,,為了省錢,,她只好白天貼,晚上不貼,。胳膊上一個拳頭大小的腫瘤只能強忍著,,腳上、背上就抹痛風型凝膠,。
在學生面前,,她小心地隱藏起重疾纏身的一面。她依舊是那個凌厲,、蠻橫的老太太,,學生們叫她“周扒皮”、“大魔頭”,,也有人喊她“老大”,、“張媽媽”。
女中的墻上沒掛過校規(guī)校紀,,制度卻“殘酷”至極,。比如,女生們一律齊耳短發(fā),,身穿紅色校服,,每周只能洗一次衣服,有3個小時能外出,。為了不讓學生有情緒,,女老師們也不能穿裙子,不能濃妝艷抹,。
學生們每天的午飯時間只有10分鐘,,需要完成從打飯、吃飯,、刷碗的整個流程,。張桂梅坐在食堂里計時,為了不讓她們把時間浪費在聊天上,,張桂梅用大喇叭放紅歌,,聲音幾乎震裂了食堂。
吃完飯,,學生們捂著耳朵跑出去,,回到宿舍午休。張桂梅站在宿舍樓下盯著,,按照規(guī)定,,宿舍的門不能關,誰要是玩手機或者聊天,,她馬上能聽到,。
晚上下了自習,,張桂梅再次清點一遍人數。離高考越來越近,,一個學生腹瀉請假去醫(yī)院,,她坐在樓下等了40分鐘。一個高三班主任說,,班里11個學生請假回家了,。她立馬發(fā)了火,“明早6點不回來,,把她們的鋪蓋收拾出來,,讓她們滾蛋?!?
每年的這個時候,,張桂梅總是吊著一顆心。她逢人就念叨,,如果能培養(yǎng)出一個清華或北大的學生,,她死也瞑目了。高一,、高二的學生每次做課間操,,就在教學樓下齊聲大喊,“學姐加油,!加油上清華,!加油上北大!”
“我想讓山里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睆埞鹈氛f。當記者問她,,那您要付出的是什么,?她的淚直直地掉下來,“我們幾乎付出的是生命,?!?
“我有一個夢想”
張桂梅出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8歲跟隨姐姐來云南支邊,,后與丈夫在大理喜洲鎮(zhèn)第一中學任教。
年輕時,,她生活平淡,。上課時講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喜歡穿紫色褲子,、紅色上衣,。丈夫買她最愛吃的楊梅罐頭,,兼職給別人修家具、講微積分課,,以補貼家用,。
1996年,丈夫因病去世,。張桂梅申請外調,,獨自一人來到金沙江畔深度貧困的華坪縣,擔任民族中學教師,。
彼時,,民族中學貧困生多,許多女生中途輟學,。張桂梅跑去家訪,,發(fā)現自己的學生已經被嫁走了。她拿出全部工資,,交了她們的書費,,又把女孩們領回了課堂。
2001年,,張桂梅開始兼任縣兒童福利院的院長,,建院第一天收了36個孤兒?!鞍堰@些地方從窮坑里拔出來我是做不到了,,那些大山深處的可憐女孩,我只想著能救一個算一個,?!?
時任縣教育局副局長的楊文華對新京報記者回憶,2003年,,張桂梅向他提出,,想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解決低素質的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huán),。楊文華覺得,她的想法很幼稚,,“辦一所學校太難了,,錢少了根本不行,我勸她還是放棄吧,?!?
后來,在一次縣委組織的論證會上,所有專家都對此投了反對票,。一是辦女子高中,,與時代相悖;其次是全免費的高中投入太大,,縣里不具備財政條件,。
張桂梅沒死心。她帶著勞模證書等獲獎材料,,到昆明的街上募捐,。很多人以為她是騙子,向她吐口水,,放狗咬她,。有一次她在一家單位門口靠墻睡著了,被叫醒后,,面前站著省婦聯主席,,給她撥了2萬元。
2007年,,張桂梅作為麗江市兩名十七大代表之一,,到北京參會。她破了兩個洞的牛仔褲引起記者的注意,,隨后,,對她的訪談節(jié)目《我有一個夢想》在電視上熱播。女高的項目也最終啟動,,云南省,、市、縣各級政府在硬件設施上先后投入6000多萬元,,用于校舍,、運動場、食堂,、教學設備等的建設,。

麗江華坪女高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攝
項目啟動同年,,楊文華任華坪縣教育局局長,。他回憶,由于資金籌措困難,,項目分五期建設,,前后持續(xù)了7年,直到2015年才最終落成,。
2008年9月,,女高第一屆的90多名學生入校,。這時的女高才建了4個多月,,投資180萬元,,只蓋好了一棟教學樓。沒有大門和圍墻,,也沒有食堂,、宿舍和廁所。慕名而來的外地老師,,一個學期后,,走得一個也不剩。
女高的一名教師羅夢華回憶,,當時的條件極其艱苦,,兩個大教室各放幾張床,10個男老師住一間,,11個女老師住另一間,,學生們住在二樓,宿舍也是教室改造的,。晚上學生上廁所,,就由一名女老師和一名男老師陪同,到旁邊的民族中學去上,。
由于招生來者不拒,,學生的基礎很差,數學考9分,,一道題講8遍,,學生還是聽不懂?!袄蠋熆床坏角巴?,學生看不到希望?!眰涫艽驌舻膹埞鹈匪较聦钗娜A說,,估計學校撐不下去了,希望他能幫助分流一下師生,。
當時的談話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兩個人都在心里作了最壞的打算。
楊文華也曾直言不諱地告訴張桂梅,,“教學質量提不上去,,你所謂的初心,就是讓山區(qū)的女孩白吃白住三年,,最后拿一個高中畢業(yè)證,。如果僅此而已,社會不會答應(掏這么巨大的成本),你也無法贏得更多的家長和學生以及未來政府的支持,?!?
這些話,張桂梅聽進了心里,。她決心,,總有一天不但要讓窮苦的女孩們全部考上重點大學,還要培育出清華,、北大的學生,。
11萬公里的家訪路
女中從沒召開過家長會,取而代之的是,,12年間張桂梅的11萬公里家訪之路,。
每次去家訪,張桂梅總是帶上饅頭,、面包和礦泉水,,為了不給學生添麻煩,從來不在他們家中吃飯,。有一次去傈僳族學生的家訪途中,,車子穿行在懸崖峭壁上,到了學生家才知道,,這個女生是全村第一個高中生,,入學那天全村人為她送行。
女孩的爺爺告訴張桂梅,,如果孫女能上大學,,自己就是死了也安心。張桂梅保證,,她一定讓女孩成為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如今,她們的村子已經走出好幾位大學生,。

每天早晨查完課,,張桂梅返回校長辦公室仔細記錄。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攝
在麗江市永勝縣光華鄉(xiāng)家訪,,大山橫亙,,下車走了三公里山路,才到了洼地深處的一個學生家,。從學生家里出來,,張桂梅已經無法再在六十度陡坡上行走。
于是學生爺爺把自己的馬牽出來,,隨行的三個老師將張桂梅抬上馬背,。這是她唯一一次騎馬,,一顛一顛地走上陡坡,星斗闌干,。
在這條無比艱難的家訪之路上,,張桂梅摔斷過肋骨、迷過路,、發(fā)過高燒,,也曾昏倒在路上,。有的學生家在山頂上,,僅有一條用鋤頭挖出的小路,左邊是陡直的懸崖,,右邊是萬丈深淵,,下了摩托車,張桂梅臉色蒼白,,腿都站不穩(wěn),。
“張老師真正走到了貧困的背后,她最懂山里人的渴盼,,最懂這片山,。”女中辦公室主任張曉峰說,。
2011年,,第一屆華坪女中的畢業(yè)生參加高考,綜合上線率100%,,一本上線率4.26%,。“我們當時的副省長來調研,,他落著淚說,,女中的這個成績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女中的入口極低,,只要你想讀書,,就來者不拒,沒有分數限制,?!睏钗娜A說。
“真的無法想象,,張校長和其他老師,,在這三年究竟付出了多少,女中完全做到了低進高出,、中進優(yōu)出,?!?
教師羅夢華回憶,2017年女中學生高考的一本上線率,,比縣一中高出10-20個百分點,,并走出了全縣文科和理科的第一名?!拔覀?0多個高三老師跑去打了一場籃球,。”對他們來講,,這已經是最奢侈的慶祝方式,。
2019年,女高118名畢業(yè)學生中,,109人上了本科線,,9人上了專科線,?!拔覀兏冻龅牟皇且话憷蠋熌芨冻龅摹D欣蠋熃Y婚,,儀式辦完了馬上回來上課,。女老師做腫瘤手術,能穿衣服就回來,。孩子們拼命刷題,,我們只有這個辦法?!睆埞鹈氛f,。
“女高的成功經驗是學生苦管、老師苦教,、學生苦學,。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根本措施是教育,。人的素質不改變,,永遠是扶貧不扶志。在這方面,,張老師堅持了12年,。女高精神也帶動了我們全縣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睏钗娜A說,。
“這是我最后一次讀書的希望”
周云麗是一個面容清秀的姑娘。她穿著一身利落的西服,,頭發(fā)仔細地束在后面,。她是華坪女高的第一屆畢業(yè)生,,8年后,她成了女高的一名數學老師,。
她不到一歲時,,母親因患癌癥去世,患有小兒麻痹癥的父親,,把姐妹倆拉扯長大,。2008年,周云麗和姐姐同時達到高中的錄取分數線,,父親變賣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又向親戚借了錢,也遠遠籌不齊六,、七萬的學費,。
不久后,,姐妹倆得知女高免費招生的消息,,報名后很快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入學第一天踏進宿舍,,床褥已經鋪好了,,每個床位的邊上貼著同學的名字。周云麗看著那張紙條,,捂著臉痛哭,。
周云麗曾經夢想賺大錢。從女中畢業(yè)后,,她又改變了想法,,從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yè)后,她成為女高的教師,,負責一個高三畢業(yè)班和一個高二班的數學課程,。
她有時會想,如果當年沒有女高,,她也許早早就輟學嫁人,,背著好幾個孩子,一輩子走不出貧窮的鄉(xiāng)村,。
“當年要是沒上女高,,我不會成為一名警察,可能成了警察的執(zhí)法對象,?!丙惤杏绖倏h民警陳法羽是女高的第二屆畢業(yè)生,初中畢業(yè)后,,因沒達到高中的錄取分數線,,父親勸她回家務農,,找個人嫁了。
“我不敢相信迎接自己的,,將會是怎樣痛苦而漫長的人生,。”她開始后悔初中打架,、喝酒的經歷,。收到女高錄取通知書后,陳法羽改掉了所有的不良習慣,。在她的印象里,,張桂梅是個很兇的老師,“有時夢見被她罵,,嚇醒了一身冷汗,。”
2012年,,陳法羽考上了云南警官學院,。

張桂梅監(jiān)督學生們做課間操。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攝
至今,,張桂梅還會對人喋喋不休地吐槽她見過的差勁父母,。有的父親不讓女兒點燈復習,怕浪費電,?!拔艺嫦朐宜浪,!彼藓薜卣f,。還有的爺爺奶奶,自從孫女出生后,,沒理過她一次,。直到女孩畢業(yè),父母也沒來過一次學校,,他們甚至不知道孩子的學名,。“如果不讀書,,她們的人生就死掉了,。”
7月5日,,家住四川廣安的23歲女孩袁苗苗從打工的地方,,獨自一人坐大巴車找到了華坪女高。她站在校門外守了兩天,,終于找到機會見了張桂梅,。
2013年讀完高一,,袁苗苗就輟學了。七年間,,她做過直播,、流水線工人、飯店服務員,、KTV服務員,,賣過車,賣過衣服,,賣過化妝品……終于存到1萬塊錢,。
袁苗苗哀求張桂梅,讓她進入女高讀書,,未來有機會能參加高考,。“這是我最后一次讀書的希望了,。我如果不讀書的話,,每天都感覺世界是很空虛的。我還是一張白紙,,我希望上面有一幅美麗的畫,,文化的畫?!?
待到山花爛漫時
這兩年,體育老師譚艷華發(fā)現,,張桂梅在操場上暈倒了三,、四次。有一次,,她扶著樓梯就暈了過去,。還有一次,她在食堂維持秩序,,突然栽倒在地上,。
去年的一天,學生們做完課間操,,發(fā)現后面沒了校長用大喇叭大喊的聲音,,回頭一看,她已經沒有知覺地躺在地上了,。喂下幾顆速效救心丸后,,張桂梅蘇醒了過來。老師們想送她去醫(yī)院,,被拒絕了,。還有兩個星期就高考,,她想再挺一挺。
張桂梅每年都親自把高三學生送到考場,,考試結束了再送回來,。女高從來沒有畢業(yè)典禮,高考結束了,,她就趕緊把學生們打發(fā)走,。“離開的那天,,也和平常一樣,。”
她唯一的執(zhí)念是,,余生能培養(yǎng)出北大,、清華的學生。
“她是在和時間賽跑,?!睏钗娜A有時撞見她一個人在辦公室,在木椅上蜷縮成一團,,奄奄一息,。他難受地咽下了眼淚,故作輕松地和她開玩笑,,“你是夢想沒實現的人,,任務沒完成,放心死不了,,馬克思不要你,。”
2018年4月的一天夜里,,張桂梅疼得失去了意識,。宿舍里同住的學生,趕緊給她打止疼藥,。一個小時后,,她被送往縣醫(yī)院搶救。
縣長龐新秀也趕來看她,,時而清醒,、時而糊涂的張桂梅拉著縣長的手說,“我想提前預支下喪葬費,,我要親眼看著錢都用在孩子們身上,。”
張桂梅也想過,她死了以后,,就隨便一火化,,扔哪里都行?!扒那牡貋?,悄悄地走就行了唄?!?
她收養(yǎng)的一個孩子說,,那我們想你的時候看不著。張桂梅說,,你在哪個地方想我,,我就在你的身邊。
聽到張桂梅病重的消息,,她曾經收養(yǎng)的兒童福利院的孩子,,24歲的張惠華急忙趕到了醫(yī)院。
張惠華考上了華中農業(yè)大學,,畢業(yè)后回到華坪縣做了一名基層公務員,。

張桂梅與兒童之家的孩子們。新京報記者 王昱倩攝
他在病床旁一刻不離地守了5天,,眼睜睜地看著老媽瘦了20斤,。
兒童福利院的所有孩子,都稱呼張桂梅“老媽”,。即使每天女高的工作再忙碌,,下午6時30分,張桂梅總是準時回到兒童之家,。
“我要回家了,。”每到此刻,,她似乎卸下了所有的疲憊,總是輕松地笑起來,。
在兒童福利院,,張桂梅簡單洗個澡,換身衣服,,然后躺著睡會兒覺,。一個多小時后,她就提著包,,又返回了女高,。有的孩子哭鬧著不愿意讓她走,她就哄著,“老媽要去上班掙錢,,給你買漢堡包了,。”
2018年的那次病重,,張桂梅最終挺了過來,。她又回到了女高,恢復了往日的生活,,拿著大喇叭在學校里轉悠,。
2020年春節(jié),她到昆明體檢,,病歷上的17種疾病增加到了23種,。“我不知道我還有多少時間,,現在還能動,,我想做點事。我的病我知道,,是沒有辦法治了,。如果把最好的時光留給治病,這是我最大的遺憾,?!?
7月5日上午9點30分,女高的學生們跳起了鬼步舞,。這是女高課間操的一種,,張桂梅專門請了一位舞蹈老師,教了學生們一段時間,。她是個偏心的人,,城市里的女孩們會跳的最流行的舞步,大山里的女孩兒也不能落下,,不能比她們差,。
這一天,女孩兒們跳得很開心,。張桂梅緩緩地穿梭在她們中間,,有點失落,“也許我這輩子都跳不了鬼步舞了,?!?
課間操結束后,女孩們齊聲朗誦了一首詩,,是張桂梅最喜歡的《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