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懶”的千古名作,,全詩三章117字,,每章最多3字不重復

  來源:歷史充電寶2020-06-15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今天將為大家介紹一首堪稱史上最“懶”的詩,它便是《國風·王風·黍離》,,這是一首出自于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共117字,,每章最多3字不重復,重復率高達百分之92%以上,。但偏偏是這樣一首“懶”詩,,卻流傳千古

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比如古詩詞就是文化傳承的一種形式,,不僅朗朗上口,,而且短短幾行字蘊含著發(fā)人深省的道理。所以在我們的學習過程中,,詩詞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今天將為大家介紹一首堪稱史上最“懶”的詩,它便是《國風·王風·黍離》,,這是一首出自于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一首詩,,全詩三章共117字,每章最多3字不重復,,重復率高達百分之92%以上,。但偏偏是這樣一首“懶”詩,卻流傳千古,,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好,,這首詩真有這么大的魅力嗎,?


大家通讀全詩可以發(fā)現(xiàn),只有“苗”,、“穗”,、“實”、“搖”,、“醉”,、“噎”這幾個字不存在重復,其他字都是重復了3遍,。然而正是這種省時省力的重復手法卻有一種在《詩經(jīng)》中十分常見的表達形式,,那就是“反復”,反復這種修辭手法通常使用在詩詞中,,作者為了強調(diào)自身情感,、突出所表達的意思而特意為之。

所謂“稷“是一種谷物,,又稱糜子,,詩中有一句講道”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其意思是講莊稼長得整整齊齊,,本來是一派豐收的景象,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叫人開心的事情,,但是它們卻長錯了地方,。如果長在地里,農(nóng)民一定十分高興,,但是它們卻偏偏長在了衰敗的皇宮里,,實在是叫人高興不起來,。

這首詩原是東周都城洛邑周邊地區(qū)的民歌,,其創(chuàng)作背景是平王東遷不久,朝中的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日的城闕宮殿,,也沒有了都市的繁盛榮華,,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盡情生長。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有心人眼中,,一切都化作了愁思的引子,萬物都可以寄托自己的感情,,于是詩人作出了此詩,,聊表自己的心情,。

這首詩雖簡單易上口,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卻值得深究,,對后世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清代方玉潤就曾在《詩經(jīng)原始》中對這首詩給出了很高的評價:“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此專以描摹虛神擅長,憑吊詩中絕唱也”,。而且很多詩人也把這種寫作手法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如曹植的《情詩》、劉禹錫的《烏衣巷》無不體現(xiàn)著它的興象風神,。

這首詩中最出名的一句便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都把這一句詩用來形容自己的愛情,。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愛情里的真真假假,,風云變幻,,或許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真正懂自己的那個人。


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歷史的滾滾車輪,,不管曾經(jīng)發(fā)生過什么事情,,生活還是要繼續(xù),希望大家可以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經(jīng)驗和教訓,,時刻保持清醒,。

(編輯:月兒)


史上最“懶”的千古名作,全詩三章117字,,每章最多3字不重復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