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4日訊(記者 戴璐嶺)2015年,,成都新川創(chuàng)新科技園片區(qū)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古代遺存,。歷時五年的挖掘,考古人員在園區(qū)內發(fā)現了超過6000座古代墓葬和大量出土文物,。這些歷史遺存從戰(zhàn)國時期一直延續(xù)到了明代,,勾勒出一幅幅古代成都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
古代的新川創(chuàng)新科技園片區(qū)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何會出現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墓葬群,?5月14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成都新川創(chuàng)新科技園古代墓葬最新考古發(fā)掘成果,。

珍稀的“通史式”古代墓地
2015年3月至今,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展了連續(xù)多年的考古發(fā)掘工作,,成果碩豐,。不僅發(fā)現有新石器末期居址遺存,,而且揭露了六千余座古代墓葬,墓葬類型主要為崖墓,、巖坑墓,、磚室墓等,時代自戰(zhàn)國至明代,,出土數以萬計的陶,、瓷、銅,、鐵,、玻璃、石質等不同材質遺物,,其中以戰(zhàn)國末期“郫”戈,、西漢時期帶外文字母的“龍紋鉛餅”、新莽時期錯金“一刀平五千”錢幣,、東漢時期畫像石棺,、晉代印度-太平洋珠等遺物最具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
新川創(chuàng)新科技園片區(qū)的考古成果填補了成都平原東南緣新石器文化分布空白,,完善了成都平原戰(zhàn)國秦漢考古學文化序列,,構建起蜀漢兩晉南朝的“六朝墓葬”考古學文化序列,豐富了四川地區(qū)唐宋墓葬類型,,增添了明代早期品官墓資料,,為探索成都平原崖墓演變、漢晉廣都城聚落,、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古代四川社會變遷等重要課題提供了蔚為大觀的實物資料與歷史信息。
記者獲悉,,新川園區(qū)墓葬遺存年代延續(xù)跨度長達兩千多年,,期間沒有大的時代斷層,堪稱埋藏于地下的半部“四川通史”,,是四川地區(qū)珍稀的通史式的古代墓地,。
五根松M94側室說唱俑
五根松M94側室執(zhí)扇俑
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
本次考古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新川創(chuàng)新科技園南部的五根松墓地,。在該墓地里發(fā)現了編號為M94的橫穴式單室崖墓,,這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崖墓。

M94崖墓主室平面略呈長方形,,隨葬品按空間布置可分為前,、后部。前部左前近墓門處有操蛇方相俑,、蹲坐狗俑,,右前為持盾俑,,左右兩具立俑。左壁有灶臺,、案龕,。主室后部殘存陶棺內隨葬大量錢幣及銀手鐲、銀戒指,,推測墓主性別為女性,。棺前擺放有銅釜、鍪,、陶釜,、罐、搖錢樹座,、吹簫俑,、撫琴俑、庖廚俑,、拱手立俑等,,棺左后方有陶倉、缽,。后部功能應為由祭祀模擬與葬具構成的一處功能完備的埋葬空間,。
據介紹,漢代墓葬厚葬成風,,常遭盜墓賊光顧且不易保存,,故有“漢墓十室九空”說法。慶幸的是,,五根松M94未被盜掘,,隨葬器物豐富多樣,數量多達86件,,錢幣多達數百枚,,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區(qū)一座罕見且保存完整的漢末三國時期中小型單室崖墓。
五根松M94耳室佛像搖錢樹

考古發(fā)現學術意義重大
“囿于材料所限,,長期以來學界對四川地區(qū)漢末三國文化面貌,、特征的認識模糊不清,研究遲遲無法深入,,遠遠落后于近年曹魏,、孫吳墓葬發(fā)現與研究深度?!背啥际形奈锟脊殴ぷ麝犗嚓P負責人表示,,此次考古發(fā)現不僅會逐步廓清四川地區(qū)三國文化面貌、文化內涵認識,而且將會引起學界對既往四川地區(qū)“東漢晚期”墓葬材料審視與反思,,以及未來四川地區(qū)“六朝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構建探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五根松M94未遭盜掘,,出土器物原始擺放位置明確。墓室布局,、功能分區(qū)較為清晰,,不僅具有鎮(zhèn)墓、禮儀,、灶祭,、倉儲等公共職能,也有各自獨立的由祭祀模擬與葬具構成的埋葬空間,,更難能可貴的是墓葬不同功能區(qū)器物組合與特征顯示出下葬先后順序,。有利于從考古學角度復原出史籍無載的漢末三國蜀地崖墓喪葬行為、儀式及觀念,,在考古學研究上學術價值可謂重大,。
目前,側室木棺,、主室陶棺,、佛像搖錢樹、陶樓等重要文物已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研究所專業(yè)人員進行套箱作業(yè),,進入實驗室考古階段,,重要文物的信息提取與科學保護將有更完美地呈現。
(編輯:映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