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fā)布了《2019年移動支付用戶問卷調查報告》,,為2019年的移動支付用戶畫了一幅清晰的畫像,。
調查顯示,2019年,,移動支付男性用戶多于女性用戶,,占比與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大部分用戶每天都使用移動支付;條碼支付是用戶最常用的移動支付方式,,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包括生活消費,、公共出行和水電燃氣繳費,掃二維碼和手機NFC(近場通信)是用戶搭乘公共交通支付的首選方式,。
移動支付迅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然而仍存在一些問題,。調查顯示,,2019年,移動支付用戶最擔心的問題是存在安全隱患和商戶不支持,,分別占比65%和61.9%,。用戶最常遇到的安全問題仍是個人信息泄露、賬戶資金被盜用和掃描到偽假條碼,,排名第一的個人信息被泄露占比80.3%,。
由此看出,用戶對移動支付安全的重視程度持續(xù)加強,,用戶在關注賬戶資金安全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專家建議,,市場主體應將客戶信息保護納入風險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客戶信息保護制度,加強敏感信息的保護,,構建覆蓋客戶信息全周期的保護體系,。
遇到資金或信息安全問題應該怎么辦?調查顯示,,2019年,,移動支付用戶在使用移動支付的過程中發(fā)現或發(fā)生資金損失、信息泄露等安全問題時,,最常采取的措施是聯系銀行或支付機構凍結與支付相關的賬號,,占比79.6%;咨詢銀行或支付機構尋求處理方法和向有關監(jiān)管部門或行業(yè)協會投訴,、舉報排名第二和第三,,分別占比61%和60.7%;不了解處理措施及辦法的用戶占比18.9%,。
專家建議,,用戶在使用移動支付時,應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尤其是選擇開通免密支付或自動扣款等業(yè)務的用戶,,在開通時一定要仔細閱讀相關條款,,明確責任和風險。同時,,保護好移動支付設備安全,。一旦發(fā)現設備遺失或賬號被盜刷,用戶應及時采取措施,,如修改密碼,、取消相關授權,聯系經營者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防止盜刷金額擴大,。對于已經盜刷的款項,應及時向支付平臺反映,,提交相關信息,,保存證據,以便將來有效維權,,必要時也可通過訴訟等方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調查顯示,與2018年相比,,了解人臉識別技術的移動支付用戶增長了近10個百分點,,有84.4%的用戶能接受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來進行移動支付身份識別和交易驗證。但用戶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時,,首要擔心的問題仍是個人隱私泄露和存在安全隱患,,占比分別為76.9%和71.3%。
業(yè)內人士認為,,并不存在絕對安全的技術,,比如人臉識別已應用于很多領域,它相對于傳統的密碼,、芯片有很多獨特優(yōu)勢,,但也可能會被破解。從安全層面考慮,,最好多種驗證方式交叉使用,,尤其是在安全要求極高的金融場景中。比如,,為了防止照片,、視頻播放、3D頭套等假臉攻擊,,銀行刷臉取款同時進行人臉識別,、手機號碼或身份證驗證、密碼驗證三層防護,。
(編輯:鑫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