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
7位導演以發(fā)生在普通人身上的7段小故事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發(fā)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開國大典,、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女排奪冠、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紀念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神舟”返回艙著陸……作品以小人物見證大時代,勾連起一段段難以磨滅的全民記憶,。
讓共和國的故事成為全民記憶
著名導演,、《我和我的祖國》總制片人 黃建新
開始籌拍《我和我的祖國》是在去年10月。我們希望拍出一部跟普通老百姓關系比較密切的獻禮影片,,主角是普通人——不是全國勞模,,不是出現(xiàn)在報紙上的人物,,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有缺點、然而內心深處非常善良的人,,在做好事的那一瞬間,,他們會心生驕傲之感,感覺到自己的偉大,。
我們成立了一個小組,,整理出從1949年到今天中國發(fā)生過的大事,繼而從中選擇出讓全國人民都有記憶,,能夠讓人產生濃烈情感的歷史事件,。經過多次篩選,我們從三十幾件事中確定下來7件事,,分配給7位導演,。導演根據他們各自的藝術特點和偏好“認領”其中的某一個歷史事件,比方寧浩說他拍“奧運”,,徐崢說拍“女排”,。最難拍的是“開國”,因管虎當時在國外,,最晚“認領”,,只好接受了這個任務。
由幾個短片組合成一部電影,,這樣的創(chuàng)作是很有難度的,。我們把全世界的資料查了一遍,成功的例子比較少,,因為最大的問題是人物,、事件都無法連貫。討論了一個多月,,大家達成共識,,能讓7個短片具有連貫性的是影片的總體氣質和濃烈情感。我們成立了7個攝制組——參與這部電影制作的工作人員超過3000人,,加上后期特技則達到了5000人,。這樣做是為了充分展現(xiàn)每位導演的風格和特色,,保證藝術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將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與觀眾共情,,與人民共情,與共和國的歷史共情,。這是全片的核心,,抓住了這個核心,一切就好辦了,。我們有7個最好的導演,,有7個最好的團隊——優(yōu)秀的編劇、優(yōu)秀的攝影師,、優(yōu)秀的美術師,、優(yōu)秀的作曲,當然還有優(yōu)秀的演員,。每一個導演都在暗暗較勁,,都覺得自己應該做到最好。
拍攝這部片子的過程中,,我們在許多細節(jié)上做到了精益求精,。我們構思用毛筆、鋼筆,、鉛筆的書寫進入一個個歷史事件,,然而電影的團隊不擅長拍攝這樣的鏡頭,于是我們找到中國最好的廣告團隊去完成,。又比如,,每部電影片頭都會有電影公司大大的動態(tài)logo,然而對于《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來說,,這樣的方式并不合適,,所以我們商量,在片頭靜靜飄揚起一面紅旗,,公司名以其他方式出現(xiàn),,而紅旗則是升格到2000格拍攝的,飄揚起來如流水一般,,極為動人,,王菲的歌聲也讓觀眾迅速進入電影的情境中。
盡管從情感上實現(xiàn)了整部片子的連貫,,我們心里還是沒有底,。在點映過程中,有一場觀眾是“90后”的孩子,,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他們哭了,。有過那些經歷的中老年人哭不足為奇,我萬萬沒想到,,它能讓年輕的“90后”落淚,。我一個好朋友平日很少看電影,他特地給我打來電話告訴我他看了《我和我的祖國》,,哭得很厲害,,“故事里說的就是我們呀”。我想,,正是電影里的那些普通人打動了觀眾,。當然,電影里還藏著一個最重要的主角,,那就是共和國,這些故事展現(xiàn)的正是共和國如何在這70年里一步一步地成長發(fā)展起來,。多少年來,,共和國取得的成就一直裝在老百姓的心里,在70周年華誕的這個時間點,,《我和我的祖國》瞬間點燃了人們的激情,。
我們以前拍的很多主旋律電影在豆瓣上評分并不高,不過6點幾分,,然而《我和我的祖國》在豆瓣得到了8分,,在貓眼是9.7分。在網站開展了多年的觀眾滿意度調查里,,《我和我的祖國》在200多部電影里名列第一,。
觀眾的認可帶給我們啟示,一部電影想要產生攝人心魄的力量,,一定要從感性層面去打動觀眾——只要與時代共鳴,,與觀眾共情,我們電影創(chuàng)作的空間就會變得越來越廣闊,。
《中國機長》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長等機組成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chuàng)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吨袊鴻C長》根據這段真實的故事改編而成,,再現(xiàn)了當時千鈞一發(fā)的空中劫難,展現(xiàn)了中國英雄機組的風采,。
讓“中國式大片”扛起中國電影市場
博納影業(yè)董事長,、《中國機長》出品人 于冬
前兩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五周年,回顧博納影業(yè)的這五年,,我們正是貫徹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推出了一系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中國式大片”。其中,,《中國機長》在國慶檔取得26億元票房,,令人矚目。
《中國機長》的選題有很大難度,,影片根據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川航機長在危急關頭成功備降,成為中國的民航英雄,,這一事件轟動了全國,。當時有很多電影制作公司想拍這個題材,我記得參與競爭的有20多家,,最后確定由博納影業(yè)來拍,,我們很是興奮。然而,,興奮的情緒很快變成了一種壓力,。這個題材沒有懸念,觀眾在進場之前就已知曉結果,。何況真實事件不過35分鐘,,如何在兩個小時的片子里展現(xiàn)?這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要面對的問題,。
博納想把這個題材搬上銀幕,,其目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抗——對抗遺忘。文字的記錄也好,,新聞報道也好,,往往轉瞬即逝,事件很快湮沒在時間的洪流中,,包括那些普通人身上不平凡的閃光點,。電影以影像的方式對故事進行真實再現(xiàn),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從而讓人們長久地銘記,。這又讓我想起《烈火英雄》,7·16大連輸油管道爆炸事故的影響那么大,卻沒有人將它搬上銀幕,,時間過去,,事件也漸漸被人遺忘。博納將它搬上銀幕,,讓全社會又一次將視線投向消防員,,對他們表達深深的敬意。
民航人員給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光鮮的外表,,我們并不知道他們背后日復一日的專業(yè)化訓練和所思所感,。為了拍攝電影,我們走近民航英雄,,深深地被他們感動,。劉川健機長說,首先要敬畏生命,。他可以跳傘,,但機長跟船長一樣,都必須最后一個離開飛機,。第二要敬畏職責,。職責是什么?肩上四道杠,,袖上四道杠,比副駕駛多出的這一道杠就是職責,。第三是敬畏規(guī)章,。36個動作,劉川健一個都不少,,在完全失壓,、缺氧的高空環(huán)境下,36個動作全部規(guī)范完成,,這體現(xiàn)的是職業(yè)化訓練和嚴謹的作風,,很了不起。
談到這部片子的拍攝,,我們首先做到了真實還原,。我們努力去還原故事,還原人物的情感和日常生活,。演員根據人物原型去摸索自己的表演方式,,越真實越好,包括每一句臺詞,。其次是精良的制作,。中國沒有一個專供拍攝電影的模擬機艙,通過各方面協(xié)調,終于在3個月的時間里造了一架模擬機,,可以模擬飛機的各種飛行動作,,可以拆分成幾個部分。當然,,制作的精良不僅在于技術層面,,還包括在情感上讓觀眾產生共鳴。
這部電影沒有一句口號,,然而,,為什么觀眾會落淚?我看到網友這樣的評語:“即使你事先知道結局,,依然會淚流滿面,。”他哭的不僅是電影里感人的情節(jié),,還有電影里自己的影子,,雖然是平凡普通的,然而最終被點贊,、肯定——這正是觀眾的共鳴,。正因此,電影獲得了很多年輕人的認可,。
今天,,很多影視作品中的人物還不如原型來得感人,這是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了問題,。我們有很好的現(xiàn)代電影的語境,、現(xiàn)代電影的制作手段來展現(xiàn)那些感動中國的人物、事件,?!吨袊鴻C長》正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回顧過去的五年,,博納在主旋律大片的拍攝上做出了不懈努力,。《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紅海行動》在當年的春節(jié)檔“逆襲”眾多喜劇片,,取得36.5億元的票房。今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博納影業(yè)推出《烈火英雄》《決勝時刻》《中國機長》。三部電影的集中推出也體現(xiàn)了博納影業(yè)在主旋律商業(yè)大片上的成熟運作,。它們的成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我們有能力拍好“中國式大片”,,“中國式大片”能夠扛起中國的電影市場,。
《攀登者》
該片取材自真實歷史事件。1960年,,中國登山隊向珠峰發(fā)起沖刺,,在全世界首次實現(xiàn)從北坡登頂。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氣象學家徐纓的幫助下,,帶領李國梁、楊光等年輕隊員再次挑戰(zhàn)世界之巔,。迎接他們的是更加嚴酷的現(xiàn)實,,也是生與死的挑戰(zhàn),展現(xiàn)了中國登山隊員的英雄豪情與壯志,。
讓創(chuàng)作難度變成藝術高度
上影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攀登者》出品人 任仲倫
我們欣喜于共和國歷史上最強的電影國慶檔:從9月30日到10月7日,,它以50.5億元票房和1.35億觀影人次,,呈現(xiàn)了中國電影繁榮的新景象,并融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盛典,。作為上影人,,我們欣喜于上影出品的《攀登者》成為亮相其中的瑰麗風景。
今年也是上海電影制片廠成立70周年,,每當重要歷史時刻,,我們總渴望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電影,以表達對歷史的敬意,。作為中國首部講述攀登珠峰故事的電影,,《攀登者》的創(chuàng)作是具有難度的。我們的創(chuàng)作初心是讓影片的氣質,、氣勢與當年攀登珠峰的中國登山英雄的氣概相呼應,拍攝一部表現(xiàn)中國英雄,、表現(xiàn)東方敘述,、表現(xiàn)現(xiàn)代視效技術的“中國式大片”。于是,,我們?yōu)樽约涸O定了創(chuàng)作難度,。
創(chuàng)作是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
中國英雄是影片的精神脊梁,。影片以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為主情節(jié),,在宏大的歷史背景下,聚焦以方五洲,、徐纓和曲松林為代表的登山英雄群像,,或感天動地,或驚心動魄,深入地表現(xiàn)了他們的情懷,、命運與情感,。吳京、章子怡,、張譯,、王景春、井柏然和胡歌等演員的表演是有力量的,。有網評說這部影片沒有配角,,我認為這是準確的。
東方敘事是影片的審美特色,。我們在籌拍時觀摩了許多國外登山題材的影片,,它們大多以登山者在生死時刻的人性為重要的展現(xiàn)內容,以紀實性為敘說風格,,我們也從中看到了登山題材的局限,,比如空間的局限、表演的局限等,。我們就想,,能否突破西方登山電影模式,借助東方敘事的方法,,融合冒險與動作類型特色,,拍攝出精彩好看的中國登山電影。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方五洲飛越冰崖”“大風口眾人飛旋”等段落,,已經成為影片中最為精彩的核心“唱段”,。在此,我表示對李仁港導演和徐克導演杰出想象力的欽佩,。
視效技術成就了影片的視聽魅力,。登山題材的電影若沒有最先進的特效,就沒有了視聽的震撼,。這種視效應該源于日常經驗,,還要超越日常經驗。比如,,觀眾對雪崩未必經歷過,,但對雪的感覺是有的,這就需要影片更加精益求精?,F(xiàn)在看《攀登者》的自然特效,,達到了既自然又傳神。
正是因為把創(chuàng)作難度變成藝術高度,,《攀登者》才得以成功,,與《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一起,,創(chuàng)造了國慶檔的驕人成績。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種成就,,既來自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更來自國家力量的支撐,來自觀眾的共鳴,,來自電影工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來自電影市場的廣闊空間。共和國70年的輝煌成就激發(fā)了觀眾的愛國主義熱情——當觀眾的愛國情與影片洋溢的激情相遇,,便出現(xiàn)了國慶檔的觀影熱潮,。這幾部電影各有千秋,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制作,,都體現(xiàn)了當下藝術家的成熟,,體現(xiàn)了電影制作工業(yè)的成熟。想要創(chuàng)作出讓觀眾認可的作品,,離不開藝術與技術,。
三部作品都是中國電影人向祖國獻禮的真誠之作,我愿意把“最強國慶檔”的出現(xiàn)看成是中國電影從大國向強國邁進的一個信號,,它必將裹卷起更大的浪潮,。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18日 05版)
(編輯: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