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來源:華夏寺廟文化網(wǎng)記者李鈺琦 武家慶 郝思達2019-08-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千年古剎,凝聚著佛教文化長河中的記憶,。齊魯文化,,淄川之地,,歷史文化盛隆不息,。在蒲松齡故里——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太和鎮(zhèn),有一座屹立千年的古剎——竹林寺,。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千年古剎,凝聚著佛教文化長河中的記憶,。齊魯文化,淄川之地,,歷史文化盛隆不息,。在蒲松齡故里——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qū)太和鎮(zhèn),有一座屹立千年的古剎——竹林寺,。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竹林寺?lián)T碑考證記載,,始建于唐朝,,元末明初年間修建,因歷史原因,,寺院敗落不堪失修,,寺院三面環(huán)山,一面臨水,,是大德高僧修行,、旅游觀光的佛教圣地。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2003年春,,在當?shù)卣嘘P部門支持下,,由當代高僧釋仁證大和尚住持寺院弘揚佛法。因緣殊勝仁證大和尚帶四眾弟子出巨資重建寺院,。2015年9月始建大雄寶殿,、東配殿、西配殿,、東二樓般若殿、西二樓念佛殿,、鐘樓,、鼓樓、山門,、古天王殿,、古祖師殿重修。從寺院至林泉村水泥路面硬化澆注,,寺院里地面重建,,萬古流芳功德無量。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仁證大師,,上仁下證法師,,字清心,俗姓彭氏山東青州人,。1996年9月在山東陽谷縣海會寺禮上能下闡恩師剃度出家,。2002年在中國佛教協(xié)會青島湛山寺傳授三壇具足戒,得戒于上明下哲大和尚,。天臺宗第四十六代法子,,因緣殊勝、凈土,、禪,、天臺、清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議時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俞正聲,,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等國家領導人會見,在北京會議中心參加國際公益慈善論壇會議時,,受到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顧秀蓮及國家統(tǒng)戰(zhàn)部副部長萬紹芬的會見,,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講禪時,受到全國政協(xié)常委江家福及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馮傳宗的會見,。應臺灣世界佛光總會星云大師誠邀,,在佛光山參加世界佛教論壇,同時在臺灣應新竹鳳蓮宮特邀,,參加多次佛事活動及臺灣國際法鼓山講法,,受臺灣中華國際文協(xié)邀請多次參加書法交流,并在臺灣地區(qū)受到立法院長王金平,、臺灣國策顧問鄭永金,、高雄市長陳菊女士、中華國家文協(xié)會長孔憲中先生的親切接見,。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大師書法作品曾被英國,、日本、韓國,、尼泊爾,、斯里蘭卡、美國,、香港,、臺灣地區(qū)國際友人收藏。讓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六時吉祥、佛光普照,。

仁證法師現(xiàn)任:淄博竹林寺住持,、中國佛協(xié)理事、中國禪高峰論壇組委會副主席,、中國寺廟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孔子國際詩書畫研究院榮譽院長、中國華夏佛醫(yī)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孔府書畫院常務理事,、臺灣鳳蓮宮觀音協(xié)會榮譽會長、臺灣中華國際文協(xié)友好顧問,、臺灣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協(xié)會顧問,、淄博太河竹林寺住持、山東大學客座教授,、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宗教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等多個職務,。

仁證法師:“我從2002年正月二十七來到淄川區(qū)太和鎮(zhèn)竹林寺,來的時候是只有兩座老殿,,別地一片廢墟,,這是一片凈土,看到這樣千年的古剎成為廢墟我非常痛心,,于是我發(fā)起了修復重建竹林寺的心愿,。”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竹林寺于2014年3月17日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列為淄博市文物保護單位,。寺內(nèi)有一個南海普陀觀音大悲圣水泉井,。

星云大師是佛教圈里的大德高僧,仁證大師和星云大師有著一定的淵源,。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仁證法師:“我從02就有緣和臺灣國際佛光山世界佛光總會星云大師個人交流,,我也經(jīng)常到臺灣參加一些他的世界的一些佛教論壇。我每天都在學習,?!?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仁證法師的修行信念正是如此,竹林寺的發(fā)展和他的信念以及佛教文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這種信念一定會伴隨著竹林寺的未來更加純碎和堅定,。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編輯:鑫果)


千年古剎——淄博竹林寺 釋仁證大和尚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quán)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zhuǎn)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商用,,在轉(zhuǎn)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zhuǎn)載,轉(zhuǎn)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