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離觀察細節(jié)——與“世界名畫”相遇

  來源:光明日報榮池2019-04-29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近距離觀察細節(jié)——與“世界名畫”相遇

 近日,由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與意大利駐華使館文化中心聯(lián)合呈現(xiàn)的全球藝術教育推廣項目中國首站“達·芬奇的藝術:不可能的相遇”于央美美術館拉開帷幕。今年正值達·芬奇逝世500周年,,全球范圍內(nèi)正在舉辦或籌備各種紀念活動,本次展覽作為中國紀念達·芬奇系列活動之一,,將收藏在盧浮宮、烏菲奇美術館,、梵蒂岡博物館等世界重要美術館的17件達·芬奇經(jīng)典代表作品,,通過高清拍攝和仿真原大輸出技術進行高質(zhì)量復制,高度還原畫面質(zhì)感與色調(diào)色溫,,集中重現(xiàn)了達·芬奇最重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遺產(chǎn),。

《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令人遐想,《最后的晚餐》里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耐人尋味,,《施洗者圣約翰》中人物簡單的肢體動作飽含啟示,,《巖間圣母》將一場神圣的會見刻畫得宏大而深邃……藝術巨匠達·芬奇為世界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財富,眾所周知,,他是14至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思想文化運動中杰出的代表,。作為一位思想深邃、學識淵博的智者,,除了在為世人熟悉的繪畫領域,,達·芬奇在音樂,、建筑、數(shù)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在很多畫冊上都看過達·芬奇的作品,,但從來沒有這么近距離地觀察其中的細節(jié),,經(jīng)過高清還原的《最后的晚餐》,就連桌下眾多人物的腳部都清晰可見,,實在是讓人大開眼界,。”一名參觀者坐在美術館為大家準備在畫前的蒲團上,,對著作品入神觀看,。眼前的復制作品《最后的晚餐》吸引了許多參觀者的目光。站在這幅創(chuàng)作于米蘭的世界名作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它已經(jīng)處于一種極度缺損的狀態(tài),。當年,,達·芬奇為了使畫面達到逼真的自然效果,沒有使用佛羅倫薩“濕壁畫”畫法,,而是采用將蛋清和油畫顏料混合使用的特殊技法,,這導致了作品的狀態(tài)逐漸惡化,迫使后世數(shù)代修復者對其不斷進行修復干預,??梢哉f,如今存世的這幅作品,,在反復剝落,、修補和潤色中,只剩下不到50%的達·芬奇真跡,。畫面中,,耶穌的預言話音剛落,引起了桌旁使徒們的驚訝,、憤怒以及一系列身體和心理上的活動,,如同一場精神風暴席卷了整個場域,。

作為盧浮宮鎮(zhèn)館之寶之一的《蒙娜麗莎》同樣是此展的亮點。這幅世界名作有著太多的故事和傳奇,,以至于即使去往盧浮宮,,也難以擠進從世界各地前來瞻仰的人潮,一睹其真容,。展廳內(nèi),,1∶1大小的復制品在聚光燈下顯得莊重而寧靜,畫面上清晰的龜裂紋讓人感嘆時光的飛逝,。談到《蒙娜麗莎》,,也許在場的每個觀眾都能說出一些相關信息,但關于這幅作品幾乎沒有什么是可以確信無疑的,。我們只知道,,達·芬奇用極其高超的技法,以精細的重疊層次去描繪了一個女子,,她那神秘的微笑以及她所身處的廣闊而充滿生氣的自然環(huán)境令人無限贊嘆,,吸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評說。

《天使報喜》中,,年輕的達·芬奇因為經(jīng)驗相對不足而在透視畫法上表現(xiàn)得不那么完美,,評論家們經(jīng)常提到這一點。但這并不影響畫中人物沉浸在一種通透而明亮的空氣中,,這種空氣向后延伸直至遙遠的山脈和城市,。達·芬奇描繪的這一前景生機勃勃、充滿靈性,。他細致入微地研究每個細節(jié),,使其呈現(xiàn)出非凡的視覺效果。

 此外,,《抱銀貂的女子》充分反映了達·芬奇研究和描繪自然界動植物的精湛技藝,;《博士來拜》雖是未竟之作,卻靈動,、流暢,,充滿了各種情節(jié);《美麗的費羅妮葉》突出展現(xiàn)了畫家的敏銳觀察和對透視法的充分運用,,畫中女人那難以捉摸,、飄忽不定的神情讓人難以忘懷。

意大利學者安東尼奧·保盧奇曾評價,,“回顧達·芬奇50多年的專業(yè)藝術生涯,,我們今天所能見到的那些出自他之手的作品數(shù)量非常之少,甚至都不足20件。一些有文件記載的畫作已經(jīng)散佚,,一些作品并未完成,,還有一些作品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因技術缺陷而損毀。實際上,,對達·芬奇來說,,繪畫更多的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它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是科學研究的工具,,也是一種前衛(wèi)的專業(yè)實驗的工具”。

 誠然,,達·芬奇并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油畫作品,,但此次展覽通過國際領先的數(shù)字采集和制作技術,還原世界大師的經(jīng)典藝術,,使得原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無法移動的珍貴原作,能夠以新的方式匯聚一堂,,無論對于這些作品之間,,還是對于這些作品與觀眾之間,都實現(xiàn)了一場原本不可能的相遇,。

(編輯:夏花)


近距離觀察細節(jié)——與“世界名畫”相遇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wǎng)內(nèi)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wǎng)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wǎng)",違者本網(wǎng)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wǎng)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nèi)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