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記者 王紅研 李月)2018年10月27日上午十點,,“中國百體書法”座談會(百體書法論壇籌備會)在北京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隆重舉辦,。本次活動由《作家報》報社、中國文化信息協(xié)會民族民間文化專業(yè)委員會事業(yè)發(fā)展部主辦,,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協(xié)辦,。
嘉賓到會前,在藝術(shù)館首先參觀了當代文化學者郭謙書畫展,、圖書展,,對郭謙先生的幾十種書體創(chuàng)作的作品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隨后大家又觀看了郭謙先生按照清康熙年間孫枝秀《歷朝圣賢篆書百體千字文》(八個字換一種體,,共計125種書體)創(chuàng)作的百體書法長卷,。
大家利用空余時間輪流翻讀了郭謙先生撰寫的《中國百體書法概述》圖書討論稿,然后開始正式舉辦座談會,?!蹲骷覉蟆房偩帍埜挥⒅鞒至吮敬位顒樱?
當代文化學者郭謙系統(tǒng)介紹了百體書法的淵源,,百體書法發(fā)軔于上古時期,,發(fā)展于春秋戰(zhàn)國,成型于南北朝,,歷史具體記載開始于唐朝,,宋代有部分書體作品開始盛傳,到清朝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當代百體書法又進入了第二次新的高潮期,。隨后他介紹了撰寫的《中國百體書法概述》一書的主要章節(jié)。
著名書法家孫敦秀(清華大學簡牘高研班導師)講話時說,,郭老師的書畫展是好戲連臺,,捷報頻傳。他的執(zhí)著精神,、勁頭和所取的成就感動了我,,他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在這一道路上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清楚,,他很勤奮,,堅持不易。他研究的百體書法在當今書壇爆出了冷門,他有書法實踐,,書法理論研究,,書法史研究,系統(tǒng)地梳理,,是一項開拓性的工作,,值得我們大家支持與參與。隨后他又重點講自己在漢簡,、簡牘上的研究進展和成果,。
著名書法家李金泰(中國楚簡書法院院長)說:郭老師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本來應該是政府,、組織,、機構(gòu)做的。但他十多年如一日地在默默地耕耘,,在從事這件有益于中國書法史研究,,有益于推動書法文化發(fā)展的事,勞心勞力,,很不容易,,很不簡單,我一定盡力支持,。隨后他提議郭謙先生對這本書中每一個理論概念的闡述更學術(shù)化一些,,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經(jīng)得起學術(shù)界的推敲,。隨后重點談了自己在楚簡研究上的情況和進展,。
著名書法家柏青談了自己的書道思想,說自己的柏青體(國家字庫已收錄)不是有意創(chuàng)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他自己在幾十年間研究了幾千年的各類實物和書體,把他們綜合思量后而逐步形成的,。他也表示將積極支持百體文化相關(guān)活動,。
著名書法家大暢說了新書體有三個要素:一是具有個性,用書法自我表達自己的思想,,說自己的話,。二是具有藝術(shù)性,即能用文字的載體傳輸出美的藝術(shù),。三是書寫性,,書法不是畫出來的,而是書寫出來的,。百體書法的定義需要進一步明確。然后重點談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珍珠隸(國家字庫已收錄)相關(guān)的事情,。
著名書法家笑琰是河南安陽人,,甲骨文出土的故里,,他說十多年前他搞甲骨文創(chuàng)作時,甲骨文的字典和字帖等很罕見,,現(xiàn)代全國創(chuàng)作甲骨文的人很多,,形成了熱度。他由追求劉順甲骨文的柔美到刀筆刻意,,再到融合大篆寫甲骨文,,逐步有了自己甲骨文書法的面貌。他積極支持組織百體書法等系列活動,。
文化圖書策劃人李玉講了四點:一,,中國書法是中國文字表達的最大特征,如奧運的圖標都是用篆書搞出的,,搞這本書很有歷史價值,。二是中國教育已經(jīng)把書法列入教學體系,除了國標教材外,,還需要百體書法作為地方教材去補充,,去完善。三是百體書法具有傳承意義,,又有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實意義,,可以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與時俱進。他一直推動郭謙先生寫這一本書,,策劃相關(guān)系列圖書,,將會傾力一起做這件事。
出版社的嘉賓在座談會上說:我對這本書很感興趣,,對百體書法系列圖書策劃也很欣賞,,將積極支持這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之后,,郭謙先生又談了百體書法總體策劃構(gòu)思,。他說:百體書法是一個文化大項目,一個文化工程,。不僅可以出版系列圖書,,也可以組織系列文化活動等。并列舉了未來可以實施的十幾項活動,。
百體書法文化活動策劃人杜海義最后講話說:我非??春霉t先生這個百體書法文化項目,我會進一步深入,,大家一起做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我這兒的藝術(shù)館就是百體書法活動的第一個基地,希望大家多回家看看,,一起交流,,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主持人張富英進行了精彩的小結(jié),,然后大家合影留念。
中午,,大家邊吃便餐邊進一步交流,。下午,各路專家又分別座談,,詳細研究百體書法的各項活動,。相信百體書法專家的群聚,會形成一股力量,,做出一波波的文化活動,,去推進當代中國書法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
(編輯:鑫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