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開學季,,軍訓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近日,,陜西漢中市“洋縣二中教官逼學生吃泔水桶內食物”一事引發(fā)關注,。9月7日,洋縣教育體育局回應稱,,8月31日,高一新生軍訓期間,,因部分學生午餐時剩余飯菜較多,,浪費較大,。軍訓教官看到后,,為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讓浪費糧食的學生在飯菜收集桶里每人用手指蘸著嗅或撿著吃。目前,,漢中學生國防教育軍訓基地已解聘了涉事教官,,扣發(fā)了教官工資,。軍訓基地領導,于9月7日到洋縣二中向相關學生進行了當面道歉,。
學生犯錯,,被要求吃泔水,。細想之下,觸目驚心,。即便是隔著屏幕,我們似乎也能聞到異味,,難以接受,。盡管從相關方面的回應看,,此舉是出于好心——教育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但一如所有事情一樣,,即使目的正當,,也不代表就可以不擇手段。無論出于何種目的,,以吃泔水作為懲罰手段,也不應該在文明社會發(fā)生,。這樣的極端行為,,帶給學生的恐怕不是自省,,而是羞辱。從視頻中,,我們甚至能夠聽到拍攝者的嘲笑聲。此情此景,,實在難以讓人與正常的教育聯(lián)系起來。事實上,,讓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糧食的好習慣,,有其他很多合適的教育方法,,涉事教官為何不能更理智、更負責,?
事發(fā)后,,學校及時介入,,解聘涉事教官,并向學生道歉,。就個案而言,,也算是積極應對、知錯就改,。但聯(lián)系過往發(fā)生在軍訓中的其他新聞事件,,我們希望通過此事,,能夠引申出對于軍訓合理限度的更多討論。
據(jù)相關規(guī)定,,軍訓的目的是通過嚴格的軍事訓練,,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艱苦奮斗,、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掌握基本軍事知識和技能,。但在現(xiàn)實中,無論是受爭議的教官與學生沖突事件,,還是被詬病的站軍姿、踢正步,、打軍體拳等“老三樣”,,都表明了一點:軍訓從理想到現(xiàn)實之間,仍然不乏優(yōu)化之處,。
例如,據(jù)媒體總結,,軍訓的組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軍營集中訓練、軍事訓練基地集中訓練,、學校集中軍訓等。而學校集中軍訓,,包括請部隊官兵來校帶訓,、安排國防生承訓新生、讓國防生與部隊官兵相互配合來訓練新生等,。這種多元化的訓練形式,也意味著教官的資質可能參差不齊,。要知道,,正規(guī)的軍訓與在校學生的軍訓,受制于時間,、對象,、目的的不同,,內容應有不同的側重。那么,,學生軍訓是否應該因地制宜,、量體裁衣,,酌情制定一套適用的標準、方案,,包括安排必要的教官資質篩查等,值得思考和研究,。
另外,,盡管軍訓需要鍛煉學生的意志,但不應該完全變成吃苦甚至是懲罰教育,。教育內容,不能只是對“老三樣”的過度重復,,而忽視國防知識的普及,,應避免出現(xiàn)重形式而輕內容的弊端。同時,,教育方式不能只剩下懲罰,,甚至讓軍訓演變成教官展現(xiàn)個人權威的“秀場”,。換言之,,必要的紀律要求與保障學生人格,、權利之間的合理平衡,不該被“服從”“吃苦”的大帽子所掩蓋,。從已經(jīng)發(fā)生的個案來看,,教官與學生之間的關系該如何作科學界定,,也該有明確的規(guī)定。
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課,,軍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不能被形式化,也不能被隨意化,。它一端連著軍訓應有價值的發(fā)揮,、學生權益的保障,,一端也關涉軍人形象,萬萬不可大意,。今天,,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軍訓,應該怎樣定義現(xiàn)代軍訓的價值與意義,想傳遞給新生們怎樣的精神,,想讓他們成為怎樣的人,?諸如此類的問題,有待深入討論,、妥善解決。
(編輯:劉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