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公共場所設立分類垃圾桶已有多年,,生活垃圾分類不僅能大大降低處理垃圾的成本,,更能加大資源的回收利用率,達到環(huán)保節(jié)約的效果,。那么,,市民們是否已經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實際操作中又會有怎樣的難題呢,?為此,, 記者 日前進行了隨機調查。
六成人垃圾桶前隨意扔
日前,, 記者 蹲守在明日星城附近觀察一處分類垃圾桶,。這一處垃圾桶分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滅煙處”三個垃圾箱。整整一個下午,,共有27人在此丟垃圾,,其中只有11人是按照性質將垃圾扔到了對應的垃圾桶里。也就是說,,此次隨訪有六成市民在垃圾桶前隨意亂扔,。
記者 看到,市民僅持有一件垃圾時,,比較容易正確分類丟棄,。當天下午,共有14位市民拿著單件垃圾來到了垃圾桶前,有10位市民把垃圾放入了對應的垃圾箱,,其中有7位市民將僅有的一個飲料瓶或一個食品包裝袋丟進了“可回收物”,,另有2位市民把抽完的煙頭放進了“滅煙處”,還有1位市民把吃剩的果核扔進了“其他垃圾”,。
不過,,那些持有多件垃圾的市民的表現就不甚理想了。他們大多把所有垃圾不分類別地放在一個垃圾袋里,,然后隨機丟入“可回收物”或者“其他垃圾”之中,。13位市民中,僅有1人將垃圾提前分成了兩個垃圾袋,,分別對應放入“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正確扔垃圾袋的比例僅有7.7%。
需厘清“可回收”范圍
盡管近年來,,全社會對垃圾分類的宣傳比較到位,,但部分市民在實際操作中依然不清楚“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之間的區(qū)別,這是導致部分市民沒有執(zhí)行好垃圾分類的主要原因,。
“桔子皮不是‘可回收物’嗎,?它可以用來做陳皮梅啊?!辈稍L中一位市民,,對垃圾分類的理解很不準確,導致他總是搞錯,。甚至,,還有一些市民認為,所有垃圾都是“可回收物”,。處理具體垃圾時,,正是這些錯誤的理解,導致部分人沒有摸準垃圾分類規(guī)律,。
“可回收物”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這些垃圾可以通過綜合處理后回收利用,不僅可減少污染,,還能節(jié)省資源,。而“其他垃圾”則主要包括那些難以回收的垃圾,,比如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所以,,作為食品類廢物的桔子皮就不能扔到“可回收物”中。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讓市民在實際操作中搞清垃圾分類呢,?對垃圾分類有著良好認識的市民張先生認為,,現在的分類垃圾桶上,只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象征性標記,,如果能把這些象征性標記,,改成具體的垃圾圖標,能對市民起到更好的指導效果,。
“垃圾袋”習慣有待轉型
在采訪中我們也看到,,市民丟棄多件垃圾時,往往會把所有垃圾不分類別一股腦地扔進同一個垃圾袋,。正是這種習慣,,導致部分人喪失了垃圾分類的意識,所以人們的“垃圾袋”意識有待轉型,。
“分類垃圾桶雖然在路邊,,但垃圾分類意識在家里就要堅持?!笔忻駨埾壬X得,,可能是垃圾桶在路邊的緣故,不少人就定勢思維地認為垃圾分類在路邊進行,,導致他們在家中沒有良好的垃圾分類意識,。當他們從家里提著一大袋垃圾走到分類垃圾桶時,就不太可能當場分類扔垃圾了,。
所以,,市民們的“垃圾袋”意識有待改善,在家中也可設置不同類別的垃圾桶,。收拾垃圾時,,大家就方便把各種垃圾放入不同的垃圾袋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提著一大袋垃圾直接亂扔的“慣性”,。
生活垃圾分類入桶有多難?其實都只在大家的一念之間,。
(編輯:莫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