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盒’類似于擊鼓傳花的游戲,只要置身于這場游戲之中,,鼓點就可能會落到自己身上,,就要做好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的準備?!?/span>
從瘋狂的鞋子到瘋狂的鞋盒不過兩年時間,。
隨著“炒鞋”之風席卷,“炒鞋”的產業(yè)鏈越延越長,,從“炒鞋”到“炒鞋盒”再到炒各式各樣的鞋盒標簽,。當前,“炒鞋”之風未止,,不少新人還在不斷入場,。在二手市場,不少球鞋和跑步鞋的價格仍在高位運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觀察到,,一雙Nike Air Footscape Woven Chukka的標價達到5.99萬元,而該鞋的發(fā)行價僅為1099元,,漲幅超50倍,。
與此同時,,“鞋盒”的價格也一度水漲船高,甚至有人不惜重金求“盒”,,一“盒”難求的現(xiàn)象并不鮮見,。
重金求“盒”的背后
“求原盒,重金求,?!?0月31日,記者在電商平臺觀察到有人發(fā)布Stussy x Nike聯(lián)名鞋原裝鞋盒的求購信息,,標價為9.99萬元,。針對一些鞋盒價格突然飆升至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現(xiàn)象,有網友表示,,“以前我買不起鞋,,沒想到現(xiàn)在連鞋盒都買不起了?!?
據(jù)了解,,該賣家的實際求購價格為幾百元,設置虛高的價格是為了提高曝光率,。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該款鞋盒的出售信息并不少,售價在50到960元不等,,而該鞋的發(fā)行價為1099元,,僅從這個層面來講,鞋盒的價格在總價中占比超高,,甚至超過鞋子本身,。
截至目前,該求購信息已經在平臺發(fā)布了一段時間,,仍未下架,。一位業(yè)內人士解釋,鞋盒大小以及鞋盒上的側標,、底標往往是一一對應的,,想買到合適的“鞋盒”并非易事。
鞋盒的價格與鞋子本身售價有很大關聯(lián)性,,鞋子價格高,,對應的鞋盒價格也高。當前,,在某二手球鞋交易平臺,,上述Stussy x Nike聯(lián)名鞋的付款人數(shù)超過1.4萬人,因不同鞋碼價格不同,,其中,,最高售價超過1.01萬元,,個別鞋碼仍處于缺貨狀態(tài)。
當然,,高價買鞋盒的背后不乏一些鞋子愛好者,。在他們看來,鞋和鞋盒是一個整體,,不能接受鞋盒破損或丟失,,一些限量款鞋盒則更具有收藏價值。
不少人高價購鞋盒是為了提高鞋子在二手市場的議價能力,。如今,“炒鞋”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賣家將鞋子寄往球鞋交易平臺,,平臺鑒定真?zhèn)魏笤偕霞埽瑢π械蔫b定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鞋盒嚴重破損或者沒有鞋盒,,可能無法通過平臺的鑒定或者定價被壓低。
業(yè)內人士李銘表示,,不少人在平臺寄賣鞋子都遇到過因鞋盒破損被平臺退貨的情況,,個別人的鞋子也就“砸”在了手里。同時,,也有賣家因為鞋盒不完美,,降價出售,進行秒殺活動,。
在平臺買鞋盒也有風險,,可能買到假貨。有鞋盒貨源的周萌正好有Stussy x Nike的鞋盒,,售價為300元一個,。她表示,該鞋盒可能無法通過平臺的驗證,,“賣盒子也是看概率,,不能保證每個鞋盒都是原廠的?!?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貨的崛起,不少“炒鞋盒”的人也將手伸向了國貨,。比如,,在平臺上,一款普通的李寧鞋盒售價在18-40元不等,。
與此同時,,一批本土鞋盒品牌正在逐漸崛起,。近些年,以原創(chuàng)鞋盒為賣點的GOTO,、SupBro等品牌不斷發(fā)展,,不少球鞋愛好者通過這些收納盒將球鞋整理成“一面墻”,同時也可以讓鞋子防潮防氧化,。
部分人也“炒”起了這些鞋盒,。比如GOTO與敦煌博物館聯(lián)名鞋盒限量發(fā)行300個,當時參與抽簽的人數(shù)超過1.5萬人,。目前,,該鞋盒在二手市場的價格為228-999元。
鞋盒鑒定,、修復等周邊也被“炒”熱
事實上,,炒“鞋盒”不止于盒子。繼鞋盒被熱“炒”后,,鞋盒鑒定,、鞋盒修復以及鞋盒側標、底標定制服務等也開始走紅,。
鞋盒修復,,就是把已經破碎、受潮發(fā)霉的鞋盒通過修復工藝進行還原,。在電商平臺,,一個鞋盒子的修復價格在9.9元到50元不等。一些商家更是按一個鞋盒的破損數(shù)量計費,,一處破損25元,。一些鞋盒修復師承諾:修復后的鞋盒可以通過交易平臺的檢驗,。
據(jù)媒體報道,,鞋盒修復師蔣塘主曾在3年多的時間里修復了4000多個鞋盒,這些鞋盒所對應的鞋子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作為副業(yè),,這也為他帶來了近10萬元的收入。
據(jù)鞋盒修復師張春介紹,,修鞋的收入更可觀,,鞋盒修復只是一項附帶業(yè)務。他一般會根據(jù)鞋盒的破損程度來收費,,一個盒子約為20元,,一天能修復20個左右。
鞋盒修復成功后,,可以明顯提升鞋子的交易價格,。據(jù)了解,,有球鞋愛好者曾通過抽簽的方式抽中了一雙發(fā)行價為969元的Nike鞋,因該鞋子配備的限定款鞋盒出現(xiàn)了輕微破裂,,其便以1800元出售該鞋,。隨后,買家把鞋盒修好后,,售價就增加了200元,。
然而,并非所有鞋盒修復后都能通過平臺的鑒定,。有人曾將鞋盒寄給聲稱包過檢驗的鞋盒修復師,,來回運費花了上百元,最終也未通過檢驗,,錢就打了水漂,。
此外,被“炒鞋盒”帶火的還有鞋盒的側標和底標,,一個標簽標價10-45元,但并不能完全保證可以通過平臺的檢驗,。
參與者很可能成為被割的“韭菜”
無論是“炒鞋盒”,,還是各類鞋子標簽的定制,大都屬于“炒鞋”的衍生品,。
“炒鞋和炒股一模一樣,。”具有多年炒鞋經驗的90后男孩許凱曾向記者表示,,一雙新鞋發(fā)售就像是設立一只新股,,大量買入新鞋的人是莊家,零星購買的是散戶,。散戶通過低買高賣的方式賺差價,,而莊家大量買入一款限量鞋,再通過自買自賣的方式,,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假象”,,再將少部分鞋放到市場中流通,從而操縱鞋價,,這就像股票領域莊家“控盤”,。
當一雙鞋子價格被炒到上萬元以后,,仍有買家前赴后繼,。許凱說,這是因為一些散戶覺得鞋子價格仍舊會上漲,,還會有下一個接盤的人,。還有一些消費者本著“貴的就是好的”原則去買鞋,。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從本質上來講,,“炒鞋盒”與“炒鞋”并無本質上的區(qū)別,都是出于投機以獲取暴利為目的,。
在宋清輝看來,,鞋盒是用來裝鞋子的,否則就是一堆紙或塑料制品,,而現(xiàn)在鞋盒的價值遠遠超出了鞋子的價值,,這顯然違背了市場規(guī)律。這一波“炒鞋盒”之風蘊含的風險目前已經顯現(xiàn),,一旦關于鞋盒的故事講不下去,,泡沫就會急劇破裂,“炒鞋盒”的風險無疑很高,。
財經評論員王赤坤也表示,,鞋盒屬于無技術門檻供給,如果有市場需求,,資本會蜂擁而入,,在各方資本繼續(xù)投入和加持下,市場供給會持續(xù)增加,,“鞋盒”無真實價值支撐,,相關投機交易活動存在多重風險。
與此同時,,炒鞋客制定和掌握著“鞋盒”的交易規(guī)則,,莊家很輕易控盤這些“鞋盒”交易,無論是“多單爆倉”還是“空單爆倉”,,都是莊家控制交易并收割普通人的一種手法,,通過大量的買賣和炒作,導致“鞋盒”價格暴漲暴跌,。
王赤坤也提醒,,炒鞋、炒幣,、炒鞋盒大同小異,本質上都是在收割投機的人,,如果參與,,很有可能成為被割的“韭菜”。
“‘炒鞋盒’類似于擊鼓傳花的游戲,只要置身于這場游戲之中,,鼓點就可能會落到自己身上,,就要做好承擔血本無歸的風險的準備?!彼吻遢x說,。(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李銘,、周萌,、張春、許凱為化名)
編輯:鳴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