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安陽曾是殷商、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的都城,,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古都。當然,,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還是商建都安陽的那段歷史對這座城市的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由于建都年代久遠,,作為殷商都城的安陽的歷史,一直是一個埋藏在地下的秘密,,直到甲骨文的出現(xiàn),。
古董商的來訪
從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商在安陽建都254年,,傳了八代十二王。商滅亡后,,政治中心轉移到了西周的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安陽逐漸變成了一片廢墟——“殷墟”,被歷史遺忘了數(shù)千年,。
1899年秋天,,山東濰坊的大古董商范維卿,帶著一批特殊的古董來到北京,,拜訪晚清的最后一任國子監(jiān)祭酒,、金石學家王懿榮。這批古董是12片沾滿泥土的龜甲和獸骨,,很久以來被認為是“龍骨”,,在各地中藥店出售。但奇怪的是,,這些“龍骨”上偶爾會有一些類似圖畫的東西,。因為沒人能夠辨識,所以一直沒有受到關注。
范維卿在古董行干了很多年,,見過無數(shù)奇珍異寶。出于古董商的精明和預感,,他認識到這些龍骨可能是一種不尋常的寶貝,,于是想方設法聯(lián)系上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古文字專家王懿榮,請他來鑒定一下龜甲上的奇怪圖形,。
王懿榮對龍骨上有奇怪圖形的事也有所耳聞,但并沒有真正見過,,當范維卿把大量的甲骨帶來請他鑒定的時候,,他震驚了!憑著深厚的文字功底,,王懿榮果斷地推測甲骨上密密麻麻的神秘圖形可能是一種文字,。
王懿榮果斷作出了一個決定,高價收購范維卿帶來的全部甲骨,,并告訴范維卿,,請他繼續(xù)收購帶圖形的甲骨,并為每板甲骨開出了“銀價二兩”的天價,。在清朝末年,,二兩銀子可以購買300多斤大米,夠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的口糧,。在如此高價的誘惑下,范維卿還有其他一些古董商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大量收購“龍骨”,,再轉賣給王懿榮,。這樣,不到一年,,王懿榮就收購了帶字的甲骨1500多片,。
遺憾的是,在王懿榮收購這些甲骨的第二年,,1900年,,發(fā)生了“庚子事變”。王懿榮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組織當?shù)匕傩者M行抵抗,。這些臨時拼湊的武裝不堪一擊,王懿榮見國難當頭,,自己作為大臣又無力回天,,便投水自盡,為國盡忠。
王懿榮去世后,,甲骨的研究并沒有中斷,。后來,又有大量學者如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加入了甲骨研究的隊伍,并給它取名“甲骨文”,,開啟了我國甲骨文研究的先河,。
商人為什么選擇甲骨
這些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一個被人們稱為“殷墟”的地方,。商人為什么選擇在甲骨上刻字,?這跟殷商時期安陽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
首先是黃河,。黃河下游在歷史上曾多次改道,。殷商時期,黃河出了河南鄭州以后,,自西南向東北流去,,流經(jīng)安陽南部的滑縣,安陽附近的河流都是直接注入黃河的,。由于有黃河流過,,安陽一帶水源豐富、河湖縱橫,。
其次是氣候條件,。殷商時期,安陽地區(qū)的氣候比現(xiàn)在溫暖,,降雨量大,,森林和植被茂密,有大象,、老虎,、麋鹿、地龜?shù)纫吧鷦游?,馬,、牛、豬,、羊等動物被馴化后,,也大量養(yǎng)殖。至今,,河南省的簡稱還是“豫”,,它的意思就是人牽著大象。這也可以佐證在遠古時期,包括安陽在內的河南境內是有大量野象生存的,。
據(jù)統(tǒng)計,,在已經(jīng)識讀的甲骨文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名稱70多個字,,代表了30多種不同的動物,。有一片商王武丁時期的甲骨上刻寫著:“王獲鹿?不其獲,?允獲四,。……允獲麋四百五十一,?!鄙掏跷涠≡谝淮吾鳙C時,捕獲野鹿4頭,,麋鹿多達451頭,。動物多了,除了為人們提供充足的食材,,剩下的動物骨骼也就多了,,為刻寫文字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不過,,動物骨骼不可以直接拿來作為書寫工具,,而是用來在莊嚴占卜后刻寫占卜記錄的。所以,,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辭,,是商王室祭祀、占卜專用的文字,。每片甲骨的形成都經(jīng)過了嚴格和規(guī)范的程序,。
第一步,準備材料,。甲骨文用材最常用的是龜?shù)母辜缀团?、馬,、羊,、豬、狗,、鹿,、虎等動物的肩胛骨,少量用動物的腿骨,、肋骨,。
第二步,整治甲骨。甲骨集中到安陽的王廷后,,有專人負責對它們進行風干,、鋸削、刮磨等程序的處理,,儲藏起來,,隨時備用。
第三步,,占卜刻字,。在占卜的時候,用火燒灼甲骨,,這樣在甲骨鑿鉆的部位就會爆裂出各種不同的兆紋,。占卜官通過兆紋來判斷卜卦的吉兇,并把卜問過程和結果刻寫在卜骨的正面,。一塊甲骨可以多次占卜使用,,上面的刻字也多少不一,一般刻十個字左右,。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大一片甲骨上刻了170多個字,,記錄了兩個月之內多次占卜的過程和結果,被稱為“甲骨之王”,。
70%的甲骨出自商王武丁時期
至今發(fā)現(xiàn)的甲骨有15萬片左右,,內容涉及戰(zhàn)爭、天象,、出巡,、災祥、婚姻,、生育等幾乎所有的大事小情,。而其中,約70%的甲骨出自商朝第23代國君武丁時期,。他是商王盤庚的侄子,、小乙的兒子。
商人崇拜鬼神——尤其敬奉祖先神,,武丁就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他稱“先祖盤庚托夢”,拜傅說為相,。傅說上任以后,,整頓內政,任用賢才,;開墾荒地,,發(fā)展經(jīng)濟,;抑制貴族勢力,強化軍隊建設,,幫助武丁實現(xiàn)了富國強兵,,歷史上稱“武丁中興”。
這讓武丁對利用鬼神治國理政的作用更加堅信不疑,,于是,,從祖先那里承繼下來的甲骨卜問就成了他在位期間最喜歡、也最得心應手的統(tǒng)治工具,。
一般來說,,占卜之前,商王要和占卜官進行溝通,,而占卜結果往往體現(xiàn)了商王的意志,。比如,根據(jù)甲骨文資料統(tǒng)計,,武丁當政時期對外用兵300多次,。每次征戰(zhàn)前都按照慣例進行卜問,卜問的結果應該是什么,,占卜官心里很明白,。所以,占卜過程只是做做樣子給文武大臣們看,,以此來堅定他們必勝的信心,。
當然,由于科技不夠發(fā)達,,商王也會有困惑,,所以有些占卜也是十分虔誠的。
比如,,在甲骨文資料中有很多關于日食的記錄:“貞,,日有食?”“癸酉貞:日夕有食,,佳若,?”第一片甲骨是武丁時期的,第二片是武乙時期的,,都在占卜日食的問題,。商王不知道日食是怎樣形成的,甚至認為日食是鬼神在向人間傳遞某些信息,,所以非常在意,,甚至有些害怕,。
還有一些關于月食,、彗星,、風雨、疾病,、生育等方面的卜辭,,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在這些問題卜問的過程中,,商王不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占卜官身上,,而這些占卜官還應該有天文、醫(yī)學等方面的知識,,否則就很難勝任這項工作,。
武丁在位59年,,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对娊?jīng)·商頌·玄鳥》贊美說:“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殷商統(tǒng)治的邦畿達到千里以上,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南過淮水、北達燕山,。老百姓過著相對安定的生活,,海內一片和平氣象,達到了我國奴隸制王朝的鼎盛時期,。安陽也成為那一時期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
然而,,神靈和祖先不會成為商王朝永遠的保護傘。到了最后一位君主紂王(帝辛),,殷商的統(tǒng)治戛然而止,,安陽也逐漸變成一片廢墟。今天的安陽被譽為我國的“文字之都”,,專門建立了一座中國文字博物館來傳承漢字文化,;安陽殷墟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世界遺產(chǎn)地。
殷墟目前出土的15萬片甲骨中,,總計有150多萬個字,,其中,,共有不同的甲骨文字5000多個,被識讀出來的約2000個,,還有3000個含義不明,,等待著后人來解讀。
(作者系河南大學教授,,《百家講壇》“六大古都”“黃河上的古都”“絲路上的古城”主講人)
編輯: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