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館·司母辛鼎 穿越時光洪流 講述殷商王朝故事

  來源:人民網連品潔,、劉佳2021-05-13
打印本文
核心提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我國是擁有5000多年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文物規(guī)模和博物館總量位居世界前列,是名副其實的文物資源大國,。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博物館教育普及,,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人民網于5月1日推出“鎮(zhèn)館之寶”欄目,,通過對博物館館藏故事的講述,,讓更多人從文物中見證歷史、銘記先輩,、傳承文化,、弘揚精神,。

  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郭衛(wèi)兵講述“鎮(zhèn)館之寶”司母辛鼎(國寶尋蹤融媒工作室)

  殷墟,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的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邑商”,,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fā)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qū)建在殷墟宮殿宗廟區(qū)內,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fā)祥地,。1973年以前這里發(fā)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宮殿宗廟區(qū)的主體和殷王都全盤規(guī)劃、布局結構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學者劃分為甲,、乙、丙三組基址,。甲組建筑基址共發(fā)現15座,,是宮殿宗廟區(qū)內建設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建筑,,被認為是商王室的宮室、寢居之所,。乙組建筑共發(fā)現21座,,多數結構繁復,面積巨大,,互相連屬,。這些建筑被認為是殷王室的宗廟建筑。丙組共發(fā)現17座,,被認為是商王室的祭壇建筑,。目前,在宮殿宗廟區(qū)已發(fā)現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這些建筑基址形制闊大,、氣勢恢宏、布局嚴整,,按照中國古代宮殿建筑“前朝后寢,、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宮殿區(qū)為中心的范圍內,。

  據了解,,婦好墓于1976年被考古工作者發(fā)掘,墓里藏品豐富,,共出土青銅器,、玉器等1928件文物。其中,,司母辛鼎是殷墟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該鼎通高80.1厘米,口長64厘米,,寬48厘米,,長方形口,短沿方唇,,立耳,,直腹平底,柱狀空心足,??谙滤拿婕稗D角飾獸面紋,雷紋作底,,腰邊底飾乳釘,,足上部獸面醒目。

  鼎的內壁一側刻有銘文“司母辛”,,司是祭祀的意思,,母是母親,辛是鼎主人的廟號,。

  那么,,鼎主人辛到底是誰呢?

  “她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武丁王后,、女將軍婦好,。”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郭衛(wèi)兵介紹說,,婦好能力出眾,,不但幫助武丁王處理朝政,而且還有領兵打仗的軍事才能,。她指揮的戰(zhàn)爭幾乎每戰(zhàn)必勝,,為殷商王朝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武丁王不僅賜予她封地,,而且還多次讓她主持大型的祭祀活動,?!八哉f婦好是集王后、女將軍,、封地首領和祭司于一身的傳奇女性,。”

       (編輯:妍琦)

殷墟博物館·司母辛鼎 穿越時光洪流 講述殷商王朝故事


 
[責任編輯: 315xwsy_susan]

免責聲明:

1,、本網內容凡注明"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315記者攝影家網所有,,轉載、下載須通知本網授權,,不得商用,,在轉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315記者攝影家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轉載出于研究學習之目的,,為北京正念正心國學文化研究院藝術學研究,、宗教學研究、教育學研究,、文學研究,、新聞學與傳播學研究、考古學研究的研究員研究學習,,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涉及作品,、圖片等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作者看到后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