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畢照:中國古代銅鏡文化與藝術”校慶系列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400余面各具代表性的歷代銅鏡精品,,為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再添亮麗風景。
展覽分“遠見天心”“欽若玄象”“朗兮萬方”“明鏡喻道”“皆悉照見”五個單元,。作為展覽亮點,,有5面帶有“中國”銘文的漢代銅鏡同時展出。這5面“游中國”“中國安”“中國寧”“中國安寧”“中國強”銘文漢鏡,,體現(xiàn)古人對中國強盛,、國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銅鏡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不僅是生活的實用器具,,多樣的形式、紋樣和銘文等元素也使其成為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藝術品,,是體現(xiàn)不同時期哲學、思想,、文化,、宗教、藝術,、科技和民俗歷史變遷的重要載體,。
“中國”一詞,目前最早見于西周初青銅器“何尊”銘文,,其銘辭曰“余其宅茲中國”,,這里“中國”指的是天下之中的“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之地,。西漢中后期的銅鏡中,,亦開始出現(xiàn)“中國”,如“游中國”“中國安寧兵不擾”“中國大寧”等,,這時,,“中國”已有國家概念的含義。東漢時期,,此類銅鏡銘文得到延續(xù),,如本展所見“兵革不用中國安”“中國寧”“中國強”等,可見“中國”在當時已深入人心。
據(jù)悉,,展覽將展至8月22日結束,。
展覽現(xiàn)場。肖非攝
漢代 “中國寧”銘文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漢代 “中國安”銘文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漢代 “中國強”銘文鏡。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供圖
(編輯:妍琦)